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纸上谈兵,入木三分,指鹿为马,闻鸡起舞这几个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纸上谈兵,入木三分,指鹿为马,闻鸡起舞这几个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27 更新时间:2024/1/17 3:02:36

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赵括,讲的是赵括学习兵法的故事!

入木三分主人公是王羲之,讲的是王羲之书法的故事!

指鹿为马主人公是赵高,讲的是赵高颠倒黑白的故事!

闻鸡起舞主人公是祖逖,讲的是东晋将领祖逖满怀抱负的故事!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还是历史的误解?

之前已经受邀请回答过类似问题了,这里通过“纸上谈兵”这个词再分析一下赵括其人。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只会空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行。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而这个词的典故恰恰指的就是赵括。

“纸上谈兵”要分两个方面来说,先来说理论方面,赵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应用军事理论分析战局头头是道,就连他的父亲名将赵奢都难不住他。但这不是主要的,是否空谈理论要看实际战例,赵括指挥的长平之战后期,恰恰是后世评价他“纸上谈兵”的依据。但这是历史真实吗?其实不一定。

赵括是可能的转机

根据《史记》记载,长平之战前期,赵国派的是老将廉颇,秦国用的是左庶长王而非白起。廉颇退守最后一道防线坚守不出,赵国国力实在难以支撑了,赵王就多次要求廉颇速战速决,但廉颇依然坚守不出。秦国也想速战速决,应侯范雎就使反间计,让人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就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这正合赵王心意,于是换上了赵括。虽然赵括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但也有不少人说他不行,这就包括赵括的父亲、母亲,其母还对赵王说真让他上,出了事别连累自己,再有就是蔺相如,这些人说赵括不行是有各自不同的考量的,而赵王此时已别无他法,还是让赵括上了。也许有人说换上李牧就好了,可是根据李牧对抗匈奴的战例,换李牧上依然会是坚守,赵国国力依然无以为继,所以只能换上愿意出战的赵括,拼命做一次抗争。廉颇坚守是无奈,赵王要求出战也是无奈,只有赵括或许有转机。

速战速决是除固守之外的最好选择

赵王换赵括就是要速战速决,那要速战速决一般情况下会怎么办?闪电战可能最为奏效,看苏德战场前期就可以知道,攻其不备,在敌人反应过来组织有效抵抗之前,攻击方得到的利益是最大的。所以赵括选择全力、快速出击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鼓舞士气很有必要

有些人会说,渡河没有留人防守渡口阵地是赵括的失误,或许是,但或许也不是,因为“破釜沉舟”不是项羽首创,姜子牙就干过,也许赵括想绝了赵军后退的路,逼在之前两年多里被打的毫无斗志的赵军能拼死一搏。为了鼓舞士气,赵括一上任还换掉了很多和廉颇一起坚守很久的将领。后来赵军被困后的殊死搏斗也证明了当时赵军的士气并不低,突围战中秦军也损失很大,长平之后很长时间无法东进。而且赵军是在赵括带头突围中箭阵亡后才投降的,足见赵括在军队中的威信是很高的,赵括没什么实战经验,为什么部下服他呢?唯有主帅身先士卒,才能赢得部下的尊重。而在兵力优于敌人的情况下,快速追击,不留后路,并不是肯定不行的,相反在高昂的士气下是有相对高的胜算的。

情报工作没跟上

赵军被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报工作没跟上,赵国用赵括换廉颇有很大程度是因为秦国的反间计,所以换上赵括对秦国是意料中事。而秦国用白起换王却是暗中进行的,白起也是抄小道到的战场,这一切很快,进行的很顺利,秦国应该是策划这场战斗很久了,但这一切赵括不知道,自然也无法从这一点入手来部署。试想,赵括要知道对面是白起,有可能不顾一切猛攻过去吗?

赵括在最新情报缺失的情况下看到的是秦军援军未到,而己方兵力有优势,速战速决,全力猛攻,敌人逃也紧追,在秦国援军到来前歼灭现有之敌,这个想法有些冒进,但却是人之常情。赵括以为王逃进死路,选择了追而不是围,一切都是在速战速决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

赵括在战场上的决策受很多因素影响,国君的压力、情报的缺失下他做出的选择符合正常思维,这和三国时马谡的情况不同。

综上所诉,我认为赵括并不是现场解决问题能力不行,才能尚可,还不至于差到成语“纸上谈兵”说的程度。只是因为对手是早就精心策划过这场战斗的白起,赵括一开始就输了先机。

先讲个笑话,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所以“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真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当然了,我不是要当杠精,纸不纸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平之战之败,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这口大锅,该不该赵括来背!

答案是肯定的!赵括作为长平之战赵国一方的主帅,赵军惨败,全军覆没,他必须得要负责!这是身为主帅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不过,我们并不能以此来断定,赵括是一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不妨先来理一理长平之战!

话说战国后期,秦赵两国争于上党,爆发军事冲突。这场军事对峙,表面上是争地盘,实际上秦赵这两个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国家的霸主之争!

这是一次国力的比拼,赵国处于下风!当时秦国拥有关中、四川、江汉和河东四大粮食产地。而赵国呢,无非太原盆地,再加上邯郸,从后勤的角度来讲,赵国拼不过秦国!

一般面对这样的情况,劣势一方如果想要取胜,最应该做的就是主动出击,寻求决战!而且赵军擅野战,那就更应该打架了。但谁能想到秦人那么猛?在上党打的赵军节节败退!

由于打不过,赵国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措施,依靠城池来阻挡秦军的脚步!但是呢,赵国又没有人家秦国家底殷实,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这可就麻烦了,打架打不过,耗又耗不赢!

关键是赵王的外交可以说是搞得非常烂,当时竟然没有一个帮手,首先三晋之中魏、韩二国都被秦国打怕了,而楚国一直是坐山观虎斗,喜闻乐见。至于最大的助力齐国,则是恨赵曾参与乐毅伐齐,同时齐王又胸无大志,不想惹麻烦。所以赵国当时找齐国借粮食,齐国没给,与此同时燕国也与秦国交好。

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境地,摆在赵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要么打,上党之争已经到了非出结果不可的时候了。

对于赵王来说,投降是不可能的,好歹也是东方最强,三晋老大,怎么也得打一架才行!

但是派谁去打呢?廉颇显然是不行,之前屡战屡败的就是他,得找个打赢过秦军的人!而他们赵国曾经面对秦军取胜的将军就一个,那就是马服君赵奢,但是当时赵奢已经死了。

不过人家有儿子啊,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马服君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成就颇高(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而且当时到处都在传秦人畏惧赵括!再加上这孩子姓赵,乃是自家人,放心!

于是赵王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更何况是用年轻的赵括换下名将廉颇,且不说军心是否会因此动荡,赵括连能否服众都是个问题。

赵括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场的!他很清楚,赵王是让自己来干嘛的,他需要主动出击,击败左庶长王,速战速决!

但是,赵括没想到,他的对手不是左庶长王,而是杀神白起。自己一开始就被下了套,秦军早就设下埋伏,等着他往里面钻!

果不其然,赵括大军被白起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大致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赵括虽然败了,成为赵国的罪人。但作为一名将领,在面对一代战神白起,且己方军队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赵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史载赵军是在断粮四十六天,多次突围无果,且主帅赵括战死的情况下才选择投降的。可想而知,赵括在军中的威望还是不低的!这对于一名新上任的年轻主帅来说,更加难得!

而他能带领军队在断粮四十六天情况下坚持战斗,这说明他的意志以及组织管理军队的能力都是不错的。

再者,长平之战中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近二十万(有说三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

所以,赵括纵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但也绝对不是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那般无能。能成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并和白起鏖战月余,这本身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湖北襄阳有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湖北襄阳有不少名人,今天为大家介绍4位襄阳名人。1、黄火青黄火青,(19011999),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4军1团政治委员兼参谋长,红5军团14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第9军团政治部主任。参1935年参加了长征。1935年夏,随4方面军行动,参加西路军远征

  • 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之说,是指没有经实践检验过的理论。而孙武,自受伍子胥之邀入仕吴国后,亲身参与了吴国军队的整编、组织、训练,然后又经历了吴军伐楚之战,并参与指挥。用“亲冒矢石、触蹈锋刃”八字形容之,亦不为过吧?孙武积累了大量的军队基层组织体制训练战斗的实践经验,后来,又总结了历代战争得失,并根据自身实践,

  •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 头条中,关于历史类影视剧作品的兴趣认证时应该选择“影视领域创作者”还是“历史领域创作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是影视领域创作者不管分什么类它还是属于影视领域感谢邀请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后者是通过历史来分析剧情,前者是通过影片来分析剧情。我认为你认证的是影视作品,虽然是历史类的,但前者对你应该会有所帮助。这是黎元洪的阴谋!黄兴是同盟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革命实干家,在辛亥革命时期,凡属著名

  • 历史上有哪些由于“刀下留人”而活下来的著名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林彪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邱会作了。1959年邱会作接任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部长,1960年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后来位高权重,但他曾经极为危险,差点掉脑袋,依靠周恩来“刀下留人”才活命。林彪的爱将邱会作回忆,他本是根正苗红的红军后勤干部,15岁就在老

  • 闻鸡起舞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

  • 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人物你能分得开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您的邀请,回答“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人物你能分得开吗?”的问题,我的观点和回答是: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的人物是能够分开的,也必须是分开的。我们不应该把《三国演义》的人物当做历史人物来对待的。毕竟演义就是演义,它与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是有差别的。正因为是演义,所以说《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与真正的历

  • 《四面楚歌》故事大概1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相争时代,刘邦在垓下重兵围困项羽,这时谋臣张良出了一个注意,在夜晚让自己的士兵高唱楚歌,让项羽的士兵以为楚地已经尽失,没有了继续一战的士气,于是纷纷出逃,以致项羽最后被困乌江自刎。初出茅庐诸葛亮指鹿为马赵高愚公移山愚公百步穿杨养由基纸上谈兵赵括图穷匕见荆轲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闻鸡起舞祖逖老马

  • 凿壁偷光.纸上谈宾.悬崖刺骨的历史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个指西汉匡衡。第二个指赵括,这个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个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

  • 关于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有一仙女,道号蕃厘,来到扬州向凡人称说花木之异。百姓不信,她即取白玉一块,掘土埋下,马上长成一株仙树,高达一丈多,花洁白如玉,微风过外,香飘十里。仙女去后,人们特地为此花建造寺观,取名蕃厘观。因种玉得花,此花名琼花。据记载,此花只有扬州有。隋朝时,炀帝听说琼花盛名,专门修建大运河,乘龙舟到扬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