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满洲里的俄罗斯族“木刻楞”究竟什么样

满洲里的俄罗斯族“木刻楞”究竟什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75 更新时间:2024/1/1 3:24:18

初到满洲里,漫卡在边城的街头,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具有浓郁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木刻楞房。它极富雕塑感,被人们称之为“彩色雕塑”。它是人们视觉能观赏到的一个立体形象,也是人们内心能衡量的艺术形象。它给人们以精致恬静的感受,产生一种磁力,获得异国情调的美感。每当路过木刻楞房时,您会不得不去欣赏,或者要站在那里多看上几眼,以饱眼福。

日,它在绿荫下,冬日,它在雪的怀抱里,以其生动的艺术语言留住过往行人的脚步。人们在观赏它们时,常留连忘返,甚至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去抚摸或拥抱它一下的欲望。一座座典雅别致、风姿绮丽、颜色和谐的木刻楞房,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当它们溶于周围环境之中时,便构成了一幅城市美的整体画面。满洲里的木刻楞房,主要分布在市南区的二、三街道和市北区天桥下的电报街、头道街、二道街和三道街。当人们漫步在街头欣赏这些木刻楞房屋时,俨然成了一个鉴赏家,按自己的美学观点来进行赏鉴。

木刻楞房的建筑用材不外乎石材和木材两大类。但由于对其进行了与众不同的工艺处理和艺术创造,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质感对比。木刻楞在墙裙之下,一般选用大块石料做基础(水泥勾缝或用水泥抹上),中间是用粗长圆木叠罗或用宽度不等的长条木板钉就成墙壁;上部房檐、门檐、窗檐是装饰重点,以木材为主,并结合运用了木雕和彩绘等工艺。由此,木刻楞观赏者展示了上中下“三部曲”:稳重而平滑的下部(石材),质朴亲切的中部(圆木或板材),精细而耐看的上部(板材)。

上部三檐(房檐、窗檐、门檐)上的雕刻和彩绘,它们是木刻楞房的装饰趣味中心,也是观赏者的视觉重点。木刻楞房中下部质材的粗糙反衬出了上部材质的细腻;中下部处理手法上的简洁烘托出上部处理手法的繁复,从而在整体上显出细巧中见粗犷,琳琅华丽中透质朴的艺术效果。这“三部曲”情投意合地交响在一起,给人们以精神上和条理上的统一性,使人融溶出一个完美的精神境界,感受到一种纯真而简洁的思想感情。

木刻楞房的装饰除了显示出材质固有色彩的不同外,还注重了人为表面色彩的处理。这主要体现在彩画上。彩画一般绘在中部墙体和上部“三檐”的木质材上。

通常以同类色为主,中部墙体多为暖色调的黄色或金黄。“三檐”则采用色调的蓝、绿、浅绿等。这样使“三檐”的冷色调在中部墙体、大面积的暖色调的映衬下显得清雅秀丽。而房顶多为“人”字形,铁皮涂紫色或棕色,这也是考虑协调房檐下彩绘的艳气所为。

木刻楞房从墙基到房顶,多种色彩的交相辉映,从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色彩整体,使观赏者获得一个既朴实又高贵,既对比又调合的效果。木刻楞房的抽象与具象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主体雕刻和色彩上,呈现为程式化的布局之中。其抽象性主要反映在房檐、门檐和窗檐的彩色雕刻上。

这些雕刻图像多种多样,做工精细,犹如一朵朵在枝干和绿叶陪衬下盛开的鲜花。其具象性有平面和立体两种,主要反映出俄罗斯化的影响。木刻楞房中部的木材质“墙”,无论是用圆木又叠罗或用长条木板钉就的,这些貌似简单的直线状的连续的美,尤其是“三檐”下的装饰木雕,显得更为精彩。

木刻楞房抽象与具象装饰的统一还体现在面积的对比上。木刻楞房以其中部大面积的木材质“墙”与“三檐”下小面积具象木雕,形成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此外,窗框、门框装饰线的大量运用,既区分了大小不同的界面,使原来呆板的“墙”的平面图案化、规整化,达到抽象与具象装饰相互依存而又不显生硬的效果。

经过的观赏者在木刻楞房前潜心驻足,细细品味,目睹了那“不同凡响的三部曲”、“多种色彩的交相辉映”和“抽象与具象的鲜明对比”,就会寻找到自己对木刻楞房的鉴赏印象――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雕塑,是一个富于感情的雕塑,是一个充满想象的雕塑,是一个充满童话美的彩色雕塑。

更多文章

  • 俄罗斯族历史 俄罗斯族起源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历史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069。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俄罗斯”一词起源于一个东斯拉夫部落之名“罗斯”或“鲁斯”。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

  • 俄罗斯族服饰 俄罗斯族服饰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服饰

    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男子夏季多穿丝绸开衩长袍、长裤,或穿白色绣花衬衫和灯笼裤,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羊皮剪绒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毡靴。妇女夏季多穿短上衣和短袖、半开胸、卡腰式、大摆绣花或印花的连衣裙,也有的上穿无领绣花衬衫,下穿自制的白

  • 俄罗斯族音乐有着怎样的民族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文化艺术,俄罗斯族音乐

    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我国流传的俄罗斯族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以风格、体裁多样的民间音乐为主体;其音乐属典型的欧洲乐系,调式音阶采用欧洲大小调式,织体以多声为主,带有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点,在56个民族

  • 为何说保安族的“腰刀”是一种工艺美术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保安族,保安族文化艺术

    保安族腰刀响誉海内外。保安族有着悠久的制刀历史,保安腰刀选材精细、外型美观、锋利耐用、制作技术高超,在甘肃、青海各民族中享有盛名。据说,保安族的制刀手工业初创于19世纪50~60年代,时为清咸丰、同治年间,一些保安族工匠途经青海循化地区时,向外来汉、回、蒙古等族修制土枪的工匠学会了打刀技术。 当时

  • 保安族节日 保安族节日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保安族,保安族民俗节日

    尔德节。又称尔开斋节、肉孜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来源于宗教,是伊斯兰教徒封斋一月期满的标志。尔德节是保安族群众最欢乐、愉快的节日,节日里保安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欢度佳节。他们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果果”,男人们沐浴之后还到清真集聚

  • 保安族饮食 保安族最喜欢什么食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保安族,保安族饮食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臊子面、馓子、凉面、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小麦面做的面条多种多样,有面片、拽面、凉面等。其中“指甲面片”特色鲜明、色味俱全。土豆作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盐水煮土豆、土豆泥煎成土豆饼,有时也用土豆泥加洋葱作成包子馅,口味清香、细腻

  • 京族饮食 京族传统饮食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族,京族饮食

    一、糯米糖粥京族人普遍喜欢甜食,特别喜欢糯米糖粥。其煮法很简单:将糯米淘净水煮,至将熟时,加糖再熬,至米烂水有胶质即成。若煮得好,那糖粥亮晶晶、甜润润、香喷喷,很是诱人。逢年过节,京族人都要吃糯米糖粥;祭神祀祖最不可少的祭品也是糯米糖粥;平时家中来客,主人免不了要捧出糯米糖粥来招待,要是一时拿不出,

  • 京族文化 近代京族民间文学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族,京族文化艺术

    京族民间文学的演进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京族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种矛盾的冲突日益加深。《渔工苦歌》、《十难歌》、《杜光辉的传说》和以计叔为中心的一系列机智人物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纷繁复杂的近现代京族社会现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京族民间涌现出不少颇具才华的民间歌

  • 京族特有的独玄琴是怎样走向世界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族,京族文化艺术,独玄琴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那么,独弦琴是怎么来的呢?京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传说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演变而来,那一根弦就是龙王七公主的头发变的;或认为是京族的先

  • 京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京族习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族,京族民俗节日,春节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