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军行·其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从军行·其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14 更新时间:2024/1/25 6:03:00

从军行·其二

白 〔唐代〕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注释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铠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标签: 唐朝李白

更多文章

  •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原文是什么?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贺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原文是什么?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

  • 李贺的《江南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贺

    李贺的《江南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江南弄》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文学赏析此诗以夕阳黄昏的江天为观察点,敏锐地

  • 《调笑令·边草》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戴叔伦

    调笑令·边草戴叔伦 〔唐代〕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译文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戍边的兵士也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悲苦愁绝。赏析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这类题材在唐

  • 《征怨》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柳中庸

    征怨柳中庸 〔唐代〕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译文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注释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朝(zhāo)

  • 《营州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高适

    营州歌高适 〔唐代〕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 一作:皮)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译文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注释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厌(yàn):同“餍”,饱

  • 《陇头吟》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王维

    陇头吟王维 〔唐代〕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译文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关西地区来的

  • 《过燕支寄杜位》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岑参

    过燕支寄杜位岑参 〔唐代〕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译文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注释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

  •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牛峤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牛峤 〔唐代〕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译文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

  • 《首秋轮台》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岑参

    首秋轮台岑参 〔唐代〕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译文身居异域在那阴山西面,轮台孤战位于雷海旁边。秋季已到只见行行飞雁,夏日刚过不闻声声鸣蝉。秋酉时时打得毡墙潮湿,秋风阵阵吹过帐幕腥腔。轮台之地距离家乡万里,边地元串已经过去三年!鉴

  • 《送韦评事》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王维

    送韦评事王维 〔唐代〕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译文将要追随将军去攻取右贤,战场上纵马飞驰奔向居延。悬想汉家使者在萧关之外,定愁见孤城独立落日旁边。注释韦评事:不详其人。评事,官名。逐:追随。取:俘获。右贤:即右贤王,汉时匈奴族对其贵族的封号。匈奴贵族有左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