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2/15 23:46:16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辛弃疾代〕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难道个个都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无从得知。从词意上推断,此词可能是作于词人久经官场生涯的中年以后。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间尔我诈的种种现实。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他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词人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上片主要抒发时光易逝的愁恨。起韵一笔包举,总言忧愁的难以摆脱,为下文分别诉说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预留了地步。在这里,词人“天真地”想通过上楼登高来摆脱令他难以忍受又无法回避的忧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满了奇趣,而他感到忧愁如有脚、又随他上楼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达上,化不可见的抽象之愁为有可以触碰与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写抽象的生动趣味,同时,“欲上······愁还”的传情方法,又为文气增加了转折跌宕的灵活之趣。接韵具体表明他所忧愁的内容,是自然也在变迁、亲朋也在衰老白头的时间不居之恨。“几处”与“多少”的限定,空处传神,包揽无限,写出了自然变迁人生衰老之多简直无法据实计算的大愁苦。这种对于时光易逝的忧愁,是词人“时间意识”觉醒的表现,而“时间意识”又是与人对于存在的反思与觉悟有关的,是一种看似脆弱,其实深刻的对于生命虚无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产生这样深刻的生命虚无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哲学思考,而是由非具体而强烈的生命体验所导致的。

于是,过片再进一层,揭示了导致其时间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业难成之愁。他以感情强烈的语言反复其意与反问自己:说归去吧,还是归去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意谓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业才可归隐。实际上,它传达出了词人无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业的愁苦。这样,上下片就由这两种愁苦在文理上连成浑然的一体。结韵进而揭出使自己产生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的具体触机,是那种恍若浮云一样到处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转过一层,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意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这样的转语,泄露了他“游宦成羁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标签: 宋朝辛弃疾

更多文章

  • 《清平乐·题上卢桥》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辛弃疾

    清平乐·题上卢桥辛弃疾 〔宋代〕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译文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

  •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辛弃疾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辛弃疾 〔宋代〕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无奈 一作:亡奈)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译文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

  • 顾贞观的《金缕曲词二首·其二》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贞观,清朝

    顾贞观的《金缕曲词二首·其二》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金缕曲词二首·其二》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 千古名句“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还不知道:千古名句“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出自哪里?其实此句是出自宋代史达祖的《临江仙·闺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临江仙·闺思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

  •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辛弃疾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辛弃疾 〔宋代〕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

  •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辛弃疾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 〔宋代〕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译文官场腐朽,人人掩鼻而过,自古以来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生活潇洒、闲适,每天都欣赏歌舞,好不自在。赏析稼轩词,大多都借景抒

  •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辛弃疾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 〔宋代〕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译文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

  • 《浣溪沙·赋清虚》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辛弃疾

    浣溪沙·赋清虚辛弃疾 〔宋代〕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译文病起饮食无味,强吃效果也不佳。只好陪伴病僧,念经长吃斋。心中一片虚空,似风吹香烟心头过,也无一点灰。早晨云出山,随风飘散一去未曾回。待到前村行雨了,就会自

  • 《忆江南·春去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刘禹锡

    忆江南·春去也刘禹锡 〔唐代〕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译文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

  • 《始闻秋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刘禹锡

    始闻秋风刘禹锡 〔唐代〕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