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元干创作的《水调歌头·追和》好在哪里?

张元干创作的《水调歌头·追和》好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2/13 3:44:23

张元干创作的《水调歌头·追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那么这首词好在哪里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水调歌头·追和 ①

【原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 ② 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③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注释】

①追和:词人以前曾经作过一首《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现在重游太湖,再赋此调,称作追和。

②元龙:即陈登,东汉末人,慷慨有气节。

③瓦鸣沟:雨水流在瓦沟中所发出的声音。

【译文】

我举手投足间好似当年自诩“钓鳌客”的李白,如今隐居起来又好比当年的“东陵瓜”召平。再次来到吴县,正值三伏天,而太湖上已经秋意浓浓。耳畔的时局消息如秋风吹动掀起的阵阵波涛,那些建功立业的诸事都飘忽在身外,去从哪里射杀胡贼呢?独独辜负了男子汉的伟大抱负。我怅然遥望那些被金人占领的地区,心生忧愁。

我魂牵梦绕的总是中原故土,老泪纵横,泪水洒满江南大地。独自寄宿在百尺高楼,我豪气冲天,如三国陈登具有江河大海一般的雄风。头发稀疏,两鬓如霜。清凉的秋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欣喜地听着雨水流在瓦沟中所发出的声音。就让这壮心与雨水一起汇入百川,终归大海吧!

【鉴赏】

这首词是词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前后所作,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鬓发斑白,可仍旧心怀故国,渴望收复河山。这首词慷慨激昂,可见词人豪情不减当年。

上片是词人对自己心境的交代,为了凸显自己豪迈不羁的情怀和心中的抑郁无奈,他勾勒出一个“笑傲江湖”的侠客形象。开篇两句,词人以“钓鳌客”、“种瓜侯”自比,写自己壮志难酬。词人当初曾经和李纲一起抗金,一心报国,可朝廷的懦弱使他报国无门,最后沦落“江湖”。刚刚还豪情满怀,转瞬之间又罢官退隐,这两者之间,蕴藏着词人多少苦楚。“重来”二句,写词人两次乘船游览太湖之间的遭际。“耳畔”三句,直言国事,感慨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于是又自然引出“孤负”二句。这一片以罢官退隐起始,以报国无路结束,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下片写词人登高远眺之感,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挥老泪,遍南州”,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词人心中之痛。“元龙”二句,以三国时期的陈登自比,可谓豪气干云。“短发”三句写自己身体老迈,两鬓如霜,可豪情仍在,清秋之夜,听到暴雨落于屋顶,顺着瓦沟响流不止,自己心中便亢奋不已。这里“喜”字用得尤妙,把词人当时心潮澎湃的情状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词人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老迈,但老当益壮,犹有凌云之志,愿以一身朽骨付与故国的河山。“百川流”与“盆倾一雨”,意境贯穿,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水调歌头》是张元干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爱国词的先驱之作,在词史上占有承前后的重要地位。

标签: 水调歌头张元干

更多文章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

  •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辛弃疾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 〔宋代〕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译文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

  •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 〔宋代〕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译文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

  •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辛弃疾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 〔宋代〕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译文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度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

  •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辛弃疾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辛弃疾 〔宋代〕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译文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回家退休吧,回

  • 《清平乐·题上卢桥》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辛弃疾

    清平乐·题上卢桥辛弃疾 〔宋代〕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译文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

  •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辛弃疾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辛弃疾 〔宋代〕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无奈 一作:亡奈)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译文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

  • 顾贞观的《金缕曲词二首·其二》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贞观,清朝

    顾贞观的《金缕曲词二首·其二》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金缕曲词二首·其二》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 千古名句“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还不知道:千古名句“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出自哪里?其实此句是出自宋代史达祖的《临江仙·闺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临江仙·闺思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