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普米族有何历史?普米族历史简介

普米族有何历史?普米族历史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88 更新时间:2024/1/17 19:54:21

居住于不同地区的普米族自称在语音上有些差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平米”或“批米”,宁蒗的自称“拍米”(有的书中译为“普日米”、“普英米”、“培米”等。)。“米”意为人,“平”、“批”、“拍”都是“白”之意,普米意为白人。

其他民族对普米族的称呼不一,汉族、白族称普米为“西番”,彝族称其为“窝牛”,藏族纳西族支系摩梭人则称普米人为“巴”,丽江纳西族称其为“博”,傈僳族称“流流帕”等等。汉的史籍中没有普米这一族称,而是以“西番”和“巴苴”称呼普米族的先民。然而历史上的“西番”包括了几个族源相近、语言也相近的自称单位,普米仅是“西番”中人数较多的一支,而“西番”源于古代氐羌族群。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民族识别结果,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起源于大西北的羌人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一个民族。在甲骨文、金文有关羌的记载很多。《说文·羊部》释文:“羌,西戎牧羊人也,从羊从人。”西戎指西羌,而古代戎羌互称,故西戎乃族称。

羌人“所居无,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为牧业”,或“射猎为事”,西、南几个方向发展,分散于各地。进入中原的羌人弃牧为农,与其他民族融合后成为新的族体。

留居甘青高原的羌人在公元7世纪迫于秦国的征伐,也为了寻找更适宜生存的环境,大举向西南迁徙后分布于大渡河两岸及四川西北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白狼”羌是南迁众羌中的一支,“白狼”是自称,即“布郎”,汉文古籍中则称“笮”,明以后开始固定称西番。以白狼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正是普米族形成一个较稳定的族体的基础。

元代是普米族人口迁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云南普米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兵分两路南征大理,西番所居之地是必经之路。

拥有良马、善骑射的西番人,自然成为南征蒙古军的补充力量。元兵征调大批西番随军征战进入云南,《维西闻见录》说:“巴苴,又名西番,亦无姓氏。不知其为蒙古部落也。”指的就是中途加入蒙古军队的西番人。

元灭之后,留居在滇西北地区的西番各部,就是今普米族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普米族的经济生活主要有游牧和定居,以及半农半牧几种类型。

牧民仍保持“无室屋,夏则山巅,冬则平野以居,而畜多牛马,有草则往,无草则移,初无定室所”的游牧生活(《云南图经志书》卷四。)。定居后的普米族先民“住山腰,以板覆屋”(《滇志》卷三十),“刀耕火种,荞麦充食。

砍伐竹木编织篾箩营生”(《续修永北直隶厅志》卷七),或“种荞稗牧羊为主,织葛为衣”(《丽江府志》)。并定期向地主、官府纳粮,这种畜牧混合农业文化的经济文化类型,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农业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标签: 普米族普米族历史

更多文章

  • 普米族历史 普米族近代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普米族,普米族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共同遭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普米族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总的方面仍完整地保存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由于内部历史发展条件和受周边民族影响的不同,出现了地主经济、领主经济、地主家庭内畜奴

  • 普米族丧葬习俗 普米族神圣的火化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民俗节日,普米族习俗

    火化仪式由韩规或喇嘛主持。火化时,由韩规或一喇嘛亲执火种,引火于方形木架内,顷刻便腾起熊熊烈焰。焚尸时火势旺、烧得快,认为是死者远走故乡的象征;若火势弱,烧得慢,则认为是死者留恋家中财产;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继续投掷葬品。因此,火化时,常由一喇嘛往木架内浇酥油助烧,约3-4小时许,尸体即可化为骨灰。送葬

  • 普米族丧葬习俗 普米族为何会有二次葬礼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民俗节日,普米族习俗

    在火葬后,普米族还将骨灰罐送到坟山(罐罐山)下,还要举行二次葬仪,但各地举行二次葬的时间及规模不同。永宁普米族在火葬第二天就把骨灰罐直接送到坟山上,仪式比较简单。但部分地区的普米族,二次葬仪却极为繁琐。二次葬仪要杀羊祭祖,又称送羊仪式。完成这一仪式至少要几百斤猪肉,几百斤酒,物质条件要求较高,只有正

  • 揭秘裹草帘子舞:普米族尝新节上的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文化艺术,裹草帘子舞,普米族舞蹈

    裹草帘子舞”普米语叫“贡哩年嘎”。普米族有个“尝新节”,普米语叫“酥哩玛席”。一年一度十分隆重。时间在每年的秋收时候。新养刚成熟,便收一点来酿酒。新酒酿成后,祭灶神和祖先,然后将酒罐悬挂于树上,由家长启开罐口,先饮三口,随后家人尽情畅饮。 这天,村邻们还要用牦牛角装上酥哩玛洒,相互敬酒对饮。尝新节

  • 普米族撵鬼舞:古老的巫术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文化艺术,撵鬼舞,巫术

    “撵鬼舞”(普米语“醒英蹉”)是兰坪普米族“师毕米”(巫师)为病人或遭祸之家举行“璀凯”(汉称“送替身”或“退口舌”)仪式时所跳的巫舞。璀凯一般是在晚上进行。设两个祭台,第一祭台设在炕边,第二祭台设在门前。先是巫师净身,即用杉树,香柏树,山茶花枝叶的烟气熏休全身,再用篙枝叶擦身,清口腔,尔后设香案。

  • 普米族习俗 趣味横生的普米族婚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民俗节日,普米族习俗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通过祭奠山神、龙潭、喜庆节日的盛会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和借口接

  • 普米族饮食 普米族饮食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普米族饮食,普米族文学艺术

    普米族面食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儿童常食用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普米族食用肉类食物的数量较大,主要是猪、牛、羊、鸡肉,以猪肉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杀猪,一方面便于贮藏,另一方面也是为大过年做准备。猪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

  •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民间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着许多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远古英雄的神话。它是鄂温克族先人的远古思维的反映,也表现了对于自然界的丰富想象和征服自然的美好的愿望。在鄂温克族神话中,往往在内容上同萨满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萨满说成是在人类初年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一则神话中说,在萨满出现之前,人和其他动物差不多

  •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何历史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着民族来源、诸神、萨满、地方风物、历史人物的传说。在鄂温克族中有一句格言说:“老人不讲古,后人会失谱”,把讲传古事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使得许多传说得以承传下来。在这些传说中,有的叙述了过去的人物和事情,与历史事件有相吻合之处,有的则是夹杂了传奇、想象的因素,寄托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追念和情

  • 鄂温克族饮食 鄂温克族独特的肉食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饮食,鄂温克族肉食

    1、手把肉。手把肉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其制作方法是将生肉放入清水中煮,煮手把肉的汤中不放盐,但有时要放一些土豆。吃手把肉时需要配一些调味品,有韭菜花、菜末或辣酱等,也可以在肉汤中放盐蘸着吃。手把肉的吃法是用一只手拿着煮熟的带骨的肉,另一只手拿着小刀将肉割成小块,蘸调料吃。割肉时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