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安石出任宰相,苏轼“高兴”得写下千古名作

王安石出任宰相,苏轼“高兴”得写下千古名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3/12/8 0:06:1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才华横溢之人不在少数,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秦有赋、唐有诗、宋有词、清有小说,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留存于世,但诗歌这一题材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印记。我们熟知的诗人就有李白杜甫陆游等多为文人才子,他们用自己的才情给我们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在诗歌方面我们还有一位人物是必须提及的,他就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我们需要对苏轼进行评价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莫过于“才高八斗”,这是必然的,苏轼的才情学识是世人公认的好,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苏轼除了有极高的文学造诣还有一颗为国家忠心耿耿的心。

无论朝廷如何对待苏轼,苏轼一直为朝廷尽心尽力,而这时,我们就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了——王安石。王安石为官时提出新政,而面对这个新政苏轼认为对宋朝是没有益处的,所以二人就形成了对立面。

当王安石再次担任宰相时,于是就有了这首《花影》,短短四句诗,却极具讽刺之意,最后竟也成为一首佳作。

0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上片写到:“瑶台”上照射下来的花影足有上百朵,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铺了好几层。“我”赶忙叫叫童子去打扫,但是影子是扫不开的。

这里诗人采取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瑶台”就是当时的朝廷,“花影”就是朝廷中那些奸诈小人,而呼唤“童子”的自己就是正直的人。

这首诗在写花影的同时,一语双关,描写到了当时朝堂的状况,本来很美好很漂亮的“瑶台”,却被层层花影罩住,这就好比现在的朝廷被那些小人贪官污染一般,看到这些诗人赶紧叫童子去打扫,此处充满了讽刺之情,那些小人就好比垃圾一般,需要进行清扫。

苏轼为官以来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当朝堂之上出现哪些阿谀奉承、德不配位的人时,内心自然是无比愤恨的。但令人悲哀的却是“扫不开”,那些小人数量极多,而且就凭自己一人之力,无论多么积极,还是不能将他们都清扫出去。

02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后两句写道:太阳落山的时候,“花影”得以消失不见,但没想到等到月亮出来的时候,那些花影又陆陆续续地重新出现了,肯定是月亮将它们送了回来。短短两句却表现出了诗人前后心情的变化,还没有从“花影”消失的喜悦中恢复出来,没想到它们又回来了。

朝廷中也是这般景象,诗人费尽心思去清扫,终于取得一些效果将那些奸臣清理出去,却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地卷土重来。苏轼刚开始是欣喜的、庆幸的,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得出诗人对朝廷的忠心和担心,但在后来月亮出现以后,诗人对朝廷的担忧无限放大了。

这首诗最厉害的莫过于最后两句了,通过前后的变化也引出了心情前后形成的落差,诗人并没有用多么慷慨、愤恨的字眼,但就是这么平和地叙述才得以制造出来这么大的效果。苏轼的心愿不过是想要朝堂安宁,百姓生活安定罢了,却没想到总是事与愿违。

花影在动,作者的心也在动,随着日光、月光动,也随着朝廷、百姓动,我们能从这四句诗中看出作者的无奈和讽刺,对朝廷现状的无奈还有自己能力弱小的无奈;

但除了对那些奸臣贪官的讽刺,作者其实也有对自己的讽刺,自己一心为他人,最终反遭他人埋怨,自己也是极具讽刺的。

古诗词是

标签: 苏轼北宋

更多文章

  • 宋代诗人的一首喝醉诗,写出了喝酒跟睡觉一样平常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庚,宋朝

    诗人为何会喜欢喝酒?我们思考一下,或许是因为他们想要追寻人生当中的另外一层境界。这些诗人没都怀着入世的精神,渴望能够在现实社会当中做出一番业绩。但是现实生活通常让他们不太满意,所以他们要在喝酒当中寻找到自己所向往的境界。尤其是喝醉的状态,或许是最让他们向往的。李白是这样,苏轼也是这样。但是李白苏轼他

  • 把洞庭湖写得最美的宋词,你读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孝祥,宋朝

    洞庭湖,向来是诗人们笔下的宠儿。君不见杜甫笔下的唐诗,一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宏大,心胸壮阔,把千里洞庭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再看孟浩然,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是把其中的波澜壮阔描绘到了极致。宋词笔下,多是儿女情长,婉约表达层次丰富,内蕴丰厚。范仲淹、苏东坡赋予宋词以充足的硬朗气

  • 《贺新郎·西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文乃翁

    【原文】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译文眼前

  •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卢祖皋

    【原文】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译文】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

  • 《望海潮·洛阳怀古》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秦观

    【原文】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译文】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

  • 《杵声齐·砧面莹》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贺铸

    【原文】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译文】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注释】砧(zhēn)﹕捶衣服的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苏轼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

  • 《水调歌头·游览》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黄庭坚

    【原文】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译文】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

  • 讽刺古诗的经典之作,这首《题临安邸》你读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升,宋朝

    孔子最早评价诗歌的功能,给予了“兴观群怨”四种功能。而其中的“怨”就是着重讲的诗歌的讽喻功能。也就是说写诗表达出讽刺,帮助统治者有所改进。这应该是文学作品重要的功能所在。《诗经》当中本身就有很多表达讽刺意义的诗篇,最著名的莫过于《硕鼠》。这样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史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今天的这首古诗就

  • 工部尚书带美人出游,写出一首经典宋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祁,北宋

    说到春天的唐诗宋词,必然会有人提到著名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向来是中学阶段对诗词语言进行分析的重点。在王国维看来,这一个“闹”境界全出,这一种观点一直到今天依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因为他写出了春天杏花簇拥开放的热闹劲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