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69 更新时间:2023/12/6 10:27:05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杜牧这首诗名为咏春,实则是借往昔繁华抒古今兴亡之叹。的确,唐代诗人素来有借古讽今的传统,在《全唐诗》中咏史的诗句随处可见,而杜牧更是其中杰出者。据《新唐书》记载,时人称杜牧“有王佐才”,“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至。”与胸怀天下的士子一样,杜牧强烈的使命感在其作品中表露无遗。

这首《江南春》就是他的代表作。晚唐之前的咏史诗多用古体与律诗,但杜牧独出机杼喜用绝句。所以如此,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专制体制下,没有不是的天子,臣民对皇帝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根本就做不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往往会适得其反引火烧身,甚至带来杀身之祸。最高明的办法,无过于“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但许多文人无法掌握这个尺度,一不小心就容易管不住自己的臭嘴。

杜牧的绝句就很含蓄婉转,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如《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倘若杜牧是个导演,那他一定是极高明的导演。镜头下,只是几个由远及近的画面,就将一件历史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一字旁白,心有灵犀的观众也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江南春》也是这样的一首绝句,水村、山郭、酒旗,画面感如此强烈,会令读者误以为这是泼墨山水的印象江南。一般讲来,广义上的南朝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偏安江左的政权,因为他们的都城都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因此也称为“六朝”。而习惯上,只是将宋、齐、梁、陈四个短命政权称为南朝。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大约为一百七十年。短短的一百多年间,就走马灯一样更换了四个王朝,这样混乱不堪的历史时期,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统治者居然还有闲情逸致修筑“四百八十寺”?

其实,杜牧“四百八十寺”只是泛指,南朝一百多年间修建的佛寺具体数字只怕谁也说不清楚的。就拿建康一地来说,到唐初时,就至少有寺院五百余所,历史上,建康城的寺院大多建在城南,直到今天,南京地方仍有“出了南门尽是事(寺)”的俗谚留传。据专家统计,刘宋时,有寺院1913所;萧齐时,2015所;萧梁时达到巅峰,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陈朝时,尚余寺庙1232所。

萧梁政权时怎么有那么多的寺院,那么多的僧尼呢?

这一切,还得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必须得先解释几个名词:一、檀越,檀越是寺院僧众对施舍给他们财物的人的尊称。当然,大和尚嘴里说着众生平等,实则是有选择性的。对寻常信众的称呼是施主,只有对有身份有地位的施舍人才会使用尊称。在家中修行的佛教徒现在称为居士,特定的称谓是优婆塞(指男性佛徒,女性居士为优婆夷)。历史上,崇佛的帝王都是寺院最大的檀越,他们或者崽卖爷田,或者搜括民脂民膏用于供佛,各地香火旺了,百姓家却断了炊烟。

历史上,南北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比较疯狂,甚至出现了帝王出家、皇后削发为尼这些令人抓狂的事情,与其说是统治者崇佛,不如说是佞佛。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统治者无不如此,而其中又以鼓吹救苦救难佛教传播,先后四次“舍身入寺”的梁武帝最为疯狂。

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梁武帝萧衍无疑是最为奇葩的一个。与其他“百事不会、只会做皇帝”的同类大异其趣的是,梁武帝是个干啥像啥、牙口倍棒、吃嘛嘛香的主儿,萧衍是南朝梁代的创造者,与南齐皇室是近亲。年轻时,被竟陵王萧子良如入西邸,成了文学士人的八友之一;萧衍不但才华横溢,精于音律,写得一手好书法,居然还是一名能征惯战的武将,在对北魏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因军功升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来,萧衍趁齐氏内乱的良机,逼迫齐和帝禅让,一屁股坐上了皇帝宝座,改朝换代为梁。这一坐就是半个世纪,直到屁股上生了痔疮被叛将侯景撵下来。

历史上,梁武帝是最虔诚的佛徒皇帝。吊诡的是,从造谶语、定国号、选定郊禅吉日,都是道家人物陶弘景大力支持促成的。做了皇帝的萧衍投桃报李,对陶弘景“恩礼愈笃,书问不绝”,送上雄黄、朱砂、黄金等酬劳。来而不往非礼也,陶弘景也将自己炼的丹、铸的宝刀进献与梁武帝。

然而,服了仙丹后的萧衍突然心性大变,亲率道俗两万余人,在重云殿重阁亲作《舍道事佛文》,向天下臣民宣示“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慨。

从此,梁武帝的人生就象开了外挂,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不但自己皈依三宝,要求王公大臣、平民百姓也信仰佛教,他敕命官民称:唯佛一道,是为正道……老子、周公孔子等圣贤,无一不是如来的弟子。

既然拜了释迦牟尼为师,梁武帝自然要布施。众所周知的是,和尚位除了手中乞食的钵和身上的僧衣,就一无所有了。他们最大的收益,就是善男信女的施舍。现在,有了皇帝这个最不差钱的施主,怎么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很快,萧衍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今天为死去的父亲建一座,明天为死去的母亲修一座,后天再为远来会念经的和尚建一所大庙,巧立名目不一而足,建康城中寺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受敬寺、大智度寺、光宅寺、开善寺……

这其中,建筑最为宏伟的就是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称的同泰寺。梁武帝修建这座寺庙下了血本,寺内楼阁殿台完全依照皇宫的式样,九层塔高耸入云,寺内古树森森,宝象庄严肃穆。在同泰寺,梁武帝不但铸造了十尊银质佛像,还铸造了两尊与平常人等身的佛像,一尊金像、一尊为银像。为了方便他烧香拜佛,梁武帝特意将宫城北门正对寺庙南门,自己则时而佛子、时而皇帝,如此循环不已乐此不疲。

梁武帝信奉佛教,绝不是说说而已,他不但身体力行的守持佛教的戒律,而且向天下僧尼特意颁发《断酒肉文》,对于管不住嘴饮酒吃肉的僧尼,责令他们还俗,以保证僧众队伍的纯洁性。

梁武帝不但自己诵经讲经,还为佛经作注,请来高僧大德译讲佛经,开设法会,而且亲自撰写忏文。身为天子,却甘为“三宝之奴”,在其六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八十四的时候,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群臣无奈只好花费巨额资金为其赎身。

梁武帝不但自己崇佛,还派人将佛教传入日本、朝鲜,时间一久,就连远隔千山万水的南亚一些国家都知道中国出了一个崇佛天子。事情最终传到了通晓大小乘佛法的菩提达摩耳中,他亲自泛海来到中国,梁武帝得知消息,立即派人将他迎往建康。梁武帝见到达摩,问道,自己一生敬奉佛教,不停的造寺、布施、供养,这有什么功德?萧衍本来是想听外来和尚恭维自己几句的,哪知道达摩却不以为意道:并不一定有什么功德!

达摩的话惹得萧衍十分不快,见话不投机,当即将达摩礼送出境。于是,达摩无奈之下只好“一苇渡江”来到北方,跑到少林寺面壁思过去了。

建了数不清的寺院,剃度了无数僧尼,梁武帝想着求得“果报”,哪知道最终的果报居然是“侯景之乱”,萧衍被困台城,最终身死名灭,徒增笑耳。

梁朝如此,宋、齐、陈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甚至受梁武帝影响,陈武帝、文帝都曾经舍身修行,就连陈后主也曾经学着萧衍有模有样的舍身修行,大赦天下。南朝的统治者大建寺院,大张旗鼓的崇佛本来是为了偏安政权的长治久安,结果事与愿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没有麻痹了百姓,却癫狂了自身。

杜牧作《江南春》的时候,正是唐宣宗大中年间,在经历了唐武宗大肆毁寺灭佛之后,唐宣宗开始着手恢复佛教。史料记载“自元年(847)正月,洎今年(大中五年)五月,斤斧之声不绝天下,而工未以讫……”。

杜牧作此诗,正是借咏江南春景之意,行诗谏之实。“烟雨”二字为全诗诗眼处,景可以空潆飘渺淡远,历史却是触手可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借古讽今,杜牧此诗真所谓用心良苦。

标签: 唐朝杜牧

更多文章

  • 孔子也会说脏话吗?这句话流传了上千年成为口头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孔子

    孔子也会说脏话吗?这句话流传了上千年成为口头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影响后世2500年,在西方当中,孔子同样作为教育第一人,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写下《诗》《书》《礼》《易》《乐》《春秋》,相传孔子拥有三千弟子。孔子去世之后,弟子将孔子的言论和思想全部记录下来

  • 王昌龄:边塞诗开创者,安史之乱时却死在地方官手中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昌龄,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昌龄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昌龄是盛唐代表性人物之一,唐代边塞诗开创者,时人评价“声峻,奇句俊格,惊耳骇目”(《唐才子传》),其《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慷慨悲壮,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仕途多蹇,

  • 纳兰性德的千古名作,开篇七个字震动古今无人不晓!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的千古名作,开篇七个字震动古今无人不晓!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无论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愁,还是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中“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相思之苦,亦或是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悲。传承数千年的古诗词

  • 李商隐入山访名僧,写下最有哲理的一首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商隐,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商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佛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汲汲营营,却始终求不得;二苦是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却发现不过如此;三苦是你轻言放弃,历尽千帆后,回首发现原来它那么美。得不到,不满足,不甘心,所以人生才会那般痛苦。其实归根究底不过是“贪欲”二字罢了。钱

  • 历史上最“多情”的高僧:仓央嘉措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仓央嘉措,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仓央嘉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说起我国的诗词文化,真是别具一格,蔚为大观。历史上无数的才子佳人,或吟风弄月、或轻歌曼舞,哪曾料想在不经意间写出的诗句,竟能流传千古,受到后人无限的追思和崇拜。这些文人墨客,陶醉于自己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

  • 古人为什么“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

    古人为什么“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之前有着很多风俗习惯,只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传,很多东西也就被人们慢慢逐渐淡化了。如今的人不会像原来的人那么讲究了,比如大家伙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一辈人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吃饭的时候需要

  •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读来让人恍然大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辛弃疾,南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辛弃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辛弃疾也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与陆游很相似,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后来我们知道南宋的朝廷,它是一直在打压主战派,这也使得这些诗人一生都痛苦不已,眼看着北方大片的土地成为了沦陷区,可是又无能为力。也正是这种悲情的人生,也

  • 张九龄:盛唐时著名贤相,被贬后写下千古名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九龄,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张九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人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盛世,而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便是那封建王朝的极盛时代,是那盛世中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0多年,其任用的宰相也不在少数,有武则天时期就得到过重用的姚崇、宋璟,有唐中宗时期的进士张九龄,同样也有一手遮天的李

  • 鲁迅十大至理名言啊!分别是哪些有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近代,鲁迅

    鲁迅十大至理名言啊!分别是哪些有什么意思?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著名人的人物有很多,讲出的那些有道理的话也是千千万万,但是真正能够让人理解透彻的却是寥寥无几。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析鲁迅先生所说的十大至理名言,这十句当中的任何依据都能让人感到“无言以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

  •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代十国,冯道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代宰相冯道是个千古奇人,他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有人骂他不是君子,不守臣节,是墙头草,也有人说他是再生菩萨。在古代群臣当中,一个管仲,一个冯道,都受过后人非议,而他们也确实是非常人,所以才有非常之功。北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