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白所作的《夜宿山寺》,表现出豪迈奔放、飘逸似仙的形象

李白所作的《夜宿山寺》,表现出豪迈奔放、飘逸似仙的形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9 更新时间:2024/1/17 11:12:13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夜宿山寺》吧。

人出名了是非多,大抵是因为观者过众,其所作所为都被聚焦于大众眼前,再小的事情,只要沾染上就会被无端放大。也有可能是人皆有“好隐”之心,对于他人的隐私特别好奇,不刨根问底誓不罢休。

“诗仙”李白也是如此,首先其出生或出身,都是莫名,让后来者莫衷一是。搞到现在,旅游号召之下,与名人有关的一切,全部都是重中之重。争其出生地,祖籍地,隐居地……闹得不亦乐乎。其实说到底只是一个“利”字当头罢了。

李白前半生——至少其青年之前——有许多传闻是不算数的,为什么呢?现在的那些都是根据李白自述平生的诗文所推测而来的,而李先生的这些诗文与他本人秉性结合起来,就让人不是十分信服。夸大的往往来自于这些“自吹诗文”,到现在有不少人竟然真的相信李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剑客,这就很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大概,自己的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便寄托于他人身上了吧;更何况是才华超迈的“诗仙”身上,何等荣幸!

开元十五年(727年)左右,这个时候的李白居于安陆,娶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许萱(又说名许紫烟)。这个媳妇是好友浩然介绍的。居于安陆,婚后生活基本是安稳无忧的。固然,对梦想有番作为的李白来说,只能算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期间,游山玩水对于喜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也应该是家常便饭的。

这首《夜宿山寺》,便仿佛一个“名人”,被人莫名怀疑,或许也算是学者多疑。此诗大家应该多是耳熟能详,因为它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人都认为是李白作品,大约作于湖北黄梅,记取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如果真是,那么时间大约当为李白居于安陆的十年间。

不管此诗出自于何处,描写何方,即便是一个未知数,然而对于诗作作品本身而言,都是让人无法否定其优秀的本质。用现在人的术语,让我们暂且“搁置争议,共同研发”吧。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一个夜晚,李白先生大概游玩到某个寺庙了,便借宿于其间,那个时候当然不像现在娱乐多多并且有手机可玩,只好寄情于自然万物,寻觅“天人合一”之道。陌生的环境里,性情活泼的李白当然是不能马上入睡的。于是,四处逛逛,看看能够找到什么乐趣。夜深人静,庭院无声,李白终于看到了一个好地方,在寺庙后面有座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楼。有人说是藏经楼,不清楚所以不争辩。反正太白先生爬上去了,凭栏远眺,星光闪耀,群山沉默,于是乎感慨万千,大约;具体想些什么,不清楚所以不乱说。

首句“危楼高百尺”,就是写的这座楼,估计比别的楼高那么一点点,但到了太白笔下,必须夸张起来,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反正就是高耸入云,巍然矗立,与众不同的样子。第一眼看见“危楼”,把人可给吓住了,还以为是像现在的那些豆腐渣工程,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吓唬自己,人家这危楼是高楼的意思。百尺也不是实指,只是虚数,艺术上的夸张。搁现在,百尺真不算什么,大约也就是十层楼高的,三十多米。但那个时候不一样啊,基于当时的建筑水平,那就是个奇迹啊,比如当时长安城里的大小雁塔,多有名气。

次句“手可摘星辰”,一下子就暴露了太白先生的本性,豪放雄浑,想象奇特,其实说直白点儿,就是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太白先生不敢想的。第一句搞一夸张写法,说楼很高达到百尺以上,如果这个还算现实的话,那么到了本句就变得“人有多大胆,诗有多奇幻!”这一切就像有人正感叹:哇,这楼真是高啊!立马跑来另一个人接话:是啊,仿佛把咱手一伸,就能够把这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了。

这就是赤裸裸地前后照应,上下相呼,你说好,我便使劲捧哏如何好怎么好好到什么程度,反正就是必须统一口径,一致对外。比如此处,首句说楼高非凡,周围万物我为尊,次句赶快应承:必须的!不信你伸手,立马给你摘一颗星星玩玩。这就是水平,夸赞你,决不用人间凡语。既让你觉得高,还要让你佩服引你向往:啥时候也登上这楼,去看那漫天星光,去追逐那诱惑人心的星辰大海。

如果就我这个水平,可能就到这里,这首诗就已经算完结,没有其他想法,续不下去了。但本诗作者是哪位?人称“诗仙”的李太白先生呀,当然不是凡夫俗子的我能够相比;大概给老先生递酒杯,人家还不愿意:去,影响情绪。

赶快看最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前面说了楼高,高到一伸手就能摘下星星的程度了,嘘!大概是嫌弃我在旁边太吵闹了,太白先生有点不悦:不要说话,你这大嗓门,胡乱吼几声,怕是要把天上的仙人们给惊醒了,打扰人家的好梦,那可真是罪过啊。

挥手摘星辰,声怕惊天人,前面描写人的动作,后面延伸到声音,这一切其实并不是实景实物,都只是出自于诗人的想象,用以表示此楼气势非凡的挺拔形象。即便是一开头所谓的“高百尺”,也是用一种带有夸张性质但却具体可辨的数字来突出楼之高耸。

从后两句诗,不仅会使人想到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切外物:花落,月出,鸟鸣,都只是为了反映出夜晚的静谧。而在本诗里,诗人所有的奇特想象:危,百尺,挥手摘星,语怕惊天人,全部是夸张、衬托、映射,是基于显现楼之“高”的形象描绘。

本诗当年之所以能够入选小学课本,大抵是因为其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想象雄奇瑰丽,全诗没有用一个孤僻生字,却又生成句句惊心动人,寥寥数笔就把人在高处的豪迈奔放、飘逸似仙的形象表现出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完全符合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标签: 李白唐代

更多文章

  • 韩愈所作的《初春小雨》,成为了韩愈和张籍两个诗人各自的憾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愈,唐代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还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了很多写作理论,对后事具有指导意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愈所作的《

  • 王安石所作的《春夜》,写于变法主张开始实施之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安石所作的《春夜》吧。北宋神宗朝,国运渐消,大厦将倾,王安石“有心杀贼”,可惜却“无力回天”,他

  • 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此诗以七言歌行体所写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的《送沈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此诗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的《马诗

  •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诗味隽永,且耐人咀嚼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现存

  • 唐代王建所作的《雨过山村》,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欣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建,唐代

    王建,字仲初,中唐诗人,生于768年,逝于835年,其一生正好贯穿整个中唐。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建所作的《雨过山村》吧。众生皆苦,度人度我。总是会在繁忙之后,忽然察觉自身若有所失,或许是丢失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又或许只是未曾把握的闲情逸致。不曾得到,

  • 李商隐所作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蕴含对妻子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商隐,唐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爱情诗与无题诗尤为优美动人。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商隐所作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生难得遇到有情人,有的人会选择好好珍惜,有的人却弃之如敝履。理由万千,不过是把感情视之路边草,错把放荡当作了不羁。遇人不淑

  • 郑燮《竹石》: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燮,《竹石》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王勃《秋夜长》: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写上一笔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勃,《秋夜长》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

  • 唐代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展现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干,唐代

    方干,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唐朝诗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吧。陪伴是世间最好的长情,所谓的“伴侣”便是能够相伴终生的人,不离不弃,相敬如宾。荣华,得之幸;富贵,失之运;唯有感情,才是真命。那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