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的藩王们都争着去墓地守陵 守陵到底有什么好处存在

明朝的藩王们都争着去墓地守陵 守陵到底有什么好处存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39 更新时间:2024/1/4 15:12:47

对明代藩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的藩王们为什么不要钱,不要女人,都争着去墓地守陵?

世人只看到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将开国功臣几乎赶尽杀绝,却未看到他对自己的亲儿子们也是同样的冷酷,为了中央政治的稳固,他曾在遗诏中提到:“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但皇帝的遗诏并不是真的在他临终前才颁发的,而是在明代建立之初,朱元璋就已经将自己的诸位儿子分封出去,没有他的旨令,不得随意进京。

他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朱标日后顺利继位,惋惜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爱屋及乌,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宣布了他的继承人身份。

朱元璋这样为皇太孙思虑周全,“不准王爷入京师”,这可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周朝的分封制也并未如此严苛,周朝分封诸侯是为了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诸侯手中有着不小的权力,俨然就像一个小国家,以至于后期各诸侯国发展起来后,竟然有了与周王室叫板的实力,周天子无法再对诸侯王发号施令,再加上实力日渐衰微的周王室,诸侯王都有了取而代之,称霸中原的想法,由此形成了混乱割据,诸侯林立的春秋战国。

虚伪的“礼仪”和“仁义”一旦荒废,人性中压抑的欲望和野心就像滔滔江水般不可抑制,分封制的产生,是人性中最强大的欲望的驱使,也是必然的趋势。

后世王朝考虑到分封制的弊端,比如秦朝开创郡县制,就是为封建王朝提供的最好的政治范本,他让皇家无限集权,让地方再也没力量对抗中央。刘邦虽然推翻了他所谓的“暴秦”,但对秦始皇的郡县制十分感激,这帮他巩固了统治,让汉朝的国祚竟然绵延四百多年。

此后历朝历代很少再用分封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王朝以为能够改良分封制加以应用,但并未收到成效,比如汉朝的七国之乱,诸侯王实力强大,中央降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也来不及了;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直接导致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到了明代,朱元璋再次启用分封制,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这次的“分封制”与先前的大有不同,又被称为藩王制度。

"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朱元璋将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其中当属镇守边疆的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剩下的就是充数的,代表着皇权的他们在全国各地只起到了威慑的作用,等到国家安定后,他们身边只有少部分的护卫队,根本无法起到叛乱割据,自立为王的作用。

但镇守边境的诸侯王仍旧有着不小的势力,拥兵自重,这对刚继承皇位的建文帝是一件麻烦事,于是他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朱棣眼见自己的几位兄弟遭到削藩,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他早做筹谋,恰巧建文帝顾忌藩王之中最厉害的朱棣,于是将他留在最后处理,这给了朱棣调兵遣将的时间。

准备充足的朱棣不但手握重兵,还需要找到一个出兵的理由以说服天下人,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凭借朱棣的军事才能,他带着大军与中央大军抗争,一路南下,很快就攻占南京,顺利继位。

出身藩王的朱棣也走上了削藩的老路,他生怕会有地方藩王最终篡权夺位,最初还为了表示自己与建文帝不同,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等到皇权稳固后,朱棣继续施行削藩政策——保留藩王的封号和土地,实施嫡长子继承制,但不能参政、参加科考、经商、上前线,更不能出自己的藩王府。

其实就是变相的囚禁,藩王一生都只能活在自己的王府中,就连他们的家属也不能出府,这显然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但为了制止藩王造反,朱棣只能采用囚禁藩王的方法。

根据记载,靖江王府面积275亩,合下来是183333平方米,这个王府足够大了,但也耐不住天天就逛这么一个地儿,王爷们渴望外面的世界,有一位王爷甚至做出了假装道士趁着夜色出府的荒唐事,出去后却被官府抓了回去,将此事上报给朝廷,被皇帝严厉批评,差点丢了爵位。即便藩王被分封到地方上,他们看似掌管地方,但中央政府还是派了人监实他们的一举一动,提防他们造反。

一旦成为王爷的家属,那他们也不得出府,藩王可以靠身边人传递消息的情况也被统治者想到,只是苦了那些王府的女人们,第五代的靖江王,曾招戏班子来府中,他们却只能偷偷隔着帘子看。

因此能够出府成为藩王们的一致心愿,只要能够出府,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比如唯一的办法——祭祖、守孝,他们可以打着这个旗号出府去往陵区。陵区其实就是荒郊野外,专为皇室成员划分的陵区,并不像城镇那样守备森严,所以王爷们都喜欢待在那里,甚至永久住在那里。

况且陵区的生活条件也不错,朝廷会为他们修缮住处,面积大的有超过6000平方米,还有一个几百平米的大花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虽没有城镇中的繁华,但也算乐得自在。所以藩王们宁愿长期守着先人们,也不愿回到奢华的王府中,最起码他们可以得到自由,能够自由呼吸,不需要战战兢兢地守着规矩。朱棣自然了解他们地真正心思,但能够出些钱,换取皇权的稳固,那这一切就值得。

对于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手中的权力,为了大权独揽,什么事都可以干得出来,杀害功臣,摒除亲王,朱棣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却忘了用国家财富养着一群无用的皇室宗亲是很大的一笔浪费,而且最终会反噬到国家命运上。

标签: 明朝藩王

更多文章

  •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的最后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辽,张郃

    对张辽和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魏降将,为何张辽与张郃的最终结果会差那么远?历史上有许多可以比较之事,比如蜀汉与东吴都以南方为根据地,却一个早亡,一个苦撑许久;比如曹操与曹丕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但曹操在文坛颇得赞誉,曹丕却被许多人忽视;比如张辽和张郃其

  • 桓范是什么出身?高平陵之变后他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桓范,三国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勇者智者辈出,诞生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龙亢桓氏自东汉初期以来勃然兴起,一跃跻身于最早的世家大族之列。以治儒为主的家学和笃行儒教为核心,桓

  • 冯小怜作为天生的尤物 杨坚最后为何将她送给别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冯小怜

    对杨坚和冯小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将尤物冯小怜转手送给他人?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原为皇后穆盈身边侍女,后被皇后送为高纬,此后成为高纬专宠,伴随着北齐灭国,受屈辱自缢而死。冯小怜是天生的尤物。她体型优美,曲线玲珑,凹凸有致,更为神奇

  • 隋文帝早年勤勉简朴 晚年时期为何性格大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

    隋文帝杨坚开始勤勉简朴,为什么晚年却性情大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乱象,虽然仅有三十八年的时间,它设置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改革府兵制度,开凿大运河、修建大兴城,实行均田制等等,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在隋朝的两位

  •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有谋略擅骑射,立下赫赫战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愬,唐朝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

  • 张郃不怕关羽和张飞两兄弟 张郃为何十分害怕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郃,赵云

    对张郃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郃身为曹魏名将,不怕关羽,也不怕张飞,为何却非常害怕赵云?张郃,这个名字我们很是熟悉,他英勇无畏,前前后后侍奉过多位君主,立下赫赫战功,这个人,他足智多谋,就连料事如神的诸葛先生也是对他忌惮三分,可见其智谋何其过人。要说他

  •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三国

    还不了解:三国赵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跟了刘备那么久,为何没得到重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是非常的多的,有很多也是名气非常的大,现在的很多人也都一直在不断的研究和表达对当时的人物的一些看法,有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多加关注一些,刘备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

  • 三国时期和诸葛亮齐名的人是谁 庞统有这个实力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

    对三国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究竟谁可与诸葛亮真正齐名?一提到诸葛亮,只要是对三国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毕竟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么在三国中,是否有人在智谋方面能够堪比他诸葛孔明的呢?有一部分读者给出的回答可能是庞统。毕竟

  • 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为何结局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光弼

    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为何结局不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任天

  • 靖难之役中朱权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为何会被夺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权,明朝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朱棣最终能够夺位成功,宁王朱权的那些军队对朱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朱棣在和朱允炆打仗的时候,一开始打得并不顺利。就算朱允炆的军队战斗力不行,但是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