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的最后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的最后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2/10 2:28:45

对张辽和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魏降将,为何张辽与张郃的最终结果会差那么远?

历史上有许多可以比较之事,比如蜀汉与东吴都以南方为根据地,却一个早亡,一个苦撑许久;比如曹操与曹丕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但曹操在文坛颇得赞誉,曹丕却被许多人忽视;比如张辽和张郃其实都是降将,但一个的亡故使曹丕为之痛哭,一个却因被司马懿“放在心上”而亡。

一、张辽、曹氏与无坚不攻

在《三国志·魏书》中有这么一章——《张乐于张徐传》。作为该章的主角之一,张辽乐于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知晓的是,作为一员降将,他在曹魏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和成就。

东汉末年,本无什么好胜心的小郡吏张辽,因为武力过人而被并州刺史丁原招入麾下,并率领丁原的人马前往京城投靠时为大将军的何进。惋惜何进空有外戚之威风而无权臣之谋略,在与董卓的勾结中被人斩杀。在一片混乱之中,董卓挟持汉少帝并另立汉献帝以专权,张辽作为何进的部署亦被董卓吸纳。

初入乱局,张辽在短短几年内三次易主已然不易。但接下来,因为时局的变幻,张辽又成了吕布的下属。虽然他实际上有着较为独立的地位,但吕布之命仍旧左右着张辽的处境。这使得建安三年(198),张辽不得已对好友关羽大打出手。同年年底(实际上为199年年初),他又和吕布手下的其他兵将一起被曹操围困于邺城。这一次,张辽终于遇到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主公。

乱世之中,即便狠毒如曹操,也是“英雄惜英雄”。初降时,曹操即给了张辽中郎将之职、关内侯之爵。张辽则报以如《三国志》所言的“数有战功”,“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有功”,“复从攻邺,邺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仅用了短短几年,张辽在曹军中地位一路高升,甚至他战胜归来,曹操都会亲自出城迎接,并与其同坐一车。

惋惜的是,在曹丕继位后,张辽虽已有了令四海都为之噤声的威名,却染上了难以根治的重病。为治好张辽,曹丕特派侍中刘晔带太医前往张辽住宅。挂念张辽的诸位将帅也纷纷前去探视——一时间张辽的家门口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在张辽患病期间,本与曹魏结盟的东吴再次反叛 。为惩治东吴,曹丕亲自去请张辽出山,吓得孙权对众人耳提面命:“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惋惜患病太甚,张辽最终还是于江都逝世,没能见到曹魏一统四方。曹丕为其痛哭,曹魏先后追谥张辽,封赏张辽之子,并赏张辽入享曹操庙庭。

二、张郃、司马懿与以巧变称

说完了张辽与曹魏的“情投意合”,再看另一员降将张郃在曹魏的处境与结局,我们不禁慨叹——果真是造化弄人。同张辽一样,张郃的事迹被记载于《张乐于张徐传》。只是张辽被置于全章之首,张郃却被置于倒数第二。

东汉末年,张郃响应朝廷招募,以镇压黄巾军为起点迈入军戎。起初他归属韩馥,后又听命于袁绍。官渡之战中,确有审时度势之实才的张郃为袁绍提出“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的建议,却被郭图驳回,并被扣上“出言不逊”的帽子。袁绍战败后,为避免杀身之祸,张郃不得已归降曹操,开了自己辉煌而跌宕的后半生。

在张郃归降之时,曹操十分高兴,慨叹:“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然而在张郃先后讨柳城、征东莱、破马超、平宋健,将自己擅长探查局势以随机应变的名号打响,逼得诸葛亮对其又爱又恨之后,无意中却成了权臣司马懿的眼中钉

太和五年(231),诸葛亮率军展开第四次北伐,曹魏以司马懿为主帅,张郃亦在出兵之列。对于这场“收官之战”,《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只记载了一句话:“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但细究这场战事,我们却能发现司马懿与张郃的矛盾。

张郃善于探查细微,“以巧变为称”的才干是连诸葛亮都十分忌惮的。但太和五年(231)的这次作战,曹魏的主帅却是司马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自然也知晓张郃的本事,但他并不想将击退诸葛亮的机会让给张郃:当张郃提议曹军不该坐以待毙,司马懿却一心避战;诸葛亮退还岐山,司马懿却派张郃领着积郁已久的曹军追击设下埋伏的蜀军……可以说,直至张郃战死,司马懿都始终与张郃唱反调。

向来谨小慎微的司马懿在此战中一反常态的冒进,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他确实是怀着针对张郃的心思。张郃虽是武将,却素来与儒臣交好,故而在朝中有着不低的声誉。可张郃又没有司马懿一般的野心,相比于支持,更可能成为司马懿夺权路上的绊脚石。故而张郃之死,很有可能是司马懿借刀杀人的刻意行为。不然智勇双全如张郃 ,又怎么会死于这一场心知肚明的埋伏呢?

三、降将、乱局与“听天由命”

张辽与张郃同为战功优秀的曹魏降将,一个生前身后皆是恩宠备至,一个明明骁勇善战却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难说是张郃“不争气”,而更像是他时运不济,命运弄人。

罗贯中曾在《三国演义》中用了不小的篇幅来概括汉末三国时期各路降将的命运,其中对曹魏降将的一大重点就是体现其“具有鲜明的‘霸者之政’的色彩”。相比于孙权和刘备,曹操的“霸道”我们是深有体会的。而于曹魏降将而言,他们归降于曹操,便也意味着成为了霸道的直接承受者。

在曹魏阵营,曹操父子招募降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效忠曹氏即是效忠汉室的诡辩来拉拢降将。二是以利诱、胁迫等方式招揽,且双方一般要经历试探、安抚、再试探,直至任用的过程。

张辽与张郃便都是通过第二种方式成为曹魏一员的。只是这样的方式也决定了他们在曹魏缺少足够的自由,只能依靠当权者或得势者的信赖来维系自身在曹魏的发展。张辽幸运地得到曹操父子的欣赏,故而有了群臣皆尊的地位。而张郃虽劳苦功高却“碍”了司马懿的脚 ,最终只能因膝盖中箭而结束一生。……陈寿曾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即包含张辽与张郃)。”只是于五子而言,曹氏是主公,或许也是“萧何”。

标签: 张辽张郃

更多文章

  • 桓范是什么出身?高平陵之变后他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桓范,三国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勇者智者辈出,诞生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龙亢桓氏自东汉初期以来勃然兴起,一跃跻身于最早的世家大族之列。以治儒为主的家学和笃行儒教为核心,桓

  • 冯小怜作为天生的尤物 杨坚最后为何将她送给别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冯小怜

    对杨坚和冯小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将尤物冯小怜转手送给他人?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原为皇后穆盈身边侍女,后被皇后送为高纬,此后成为高纬专宠,伴随着北齐灭国,受屈辱自缢而死。冯小怜是天生的尤物。她体型优美,曲线玲珑,凹凸有致,更为神奇

  • 隋文帝早年勤勉简朴 晚年时期为何性格大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

    隋文帝杨坚开始勤勉简朴,为什么晚年却性情大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乱象,虽然仅有三十八年的时间,它设置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改革府兵制度,开凿大运河、修建大兴城,实行均田制等等,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在隋朝的两位

  •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有谋略擅骑射,立下赫赫战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愬,唐朝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

  • 张郃不怕关羽和张飞两兄弟 张郃为何十分害怕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郃,赵云

    对张郃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郃身为曹魏名将,不怕关羽,也不怕张飞,为何却非常害怕赵云?张郃,这个名字我们很是熟悉,他英勇无畏,前前后后侍奉过多位君主,立下赫赫战功,这个人,他足智多谋,就连料事如神的诸葛先生也是对他忌惮三分,可见其智谋何其过人。要说他

  •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三国

    还不了解:三国赵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跟了刘备那么久,为何没得到重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是非常的多的,有很多也是名气非常的大,现在的很多人也都一直在不断的研究和表达对当时的人物的一些看法,有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多加关注一些,刘备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

  • 三国时期和诸葛亮齐名的人是谁 庞统有这个实力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

    对三国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究竟谁可与诸葛亮真正齐名?一提到诸葛亮,只要是对三国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毕竟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么在三国中,是否有人在智谋方面能够堪比他诸葛孔明的呢?有一部分读者给出的回答可能是庞统。毕竟

  • 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为何结局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光弼

    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为何结局不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任天

  • 靖难之役中朱权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为何会被夺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权,明朝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朱棣最终能够夺位成功,宁王朱权的那些军队对朱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朱棣在和朱允炆打仗的时候,一开始打得并不顺利。就算朱允炆的军队战斗力不行,但是朱棣

  • 在三国正史中,都有哪些大将的单挑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超,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我们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或者看电视剧,最喜欢的自然是武将阵前单挑,什么“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许褚裸衣斗马超”。然而真实的历史中,两军主将单挑的机会其实很少,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常规操作。但正史中也有几次记录:吕布vs郭汜据《英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