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结婚风俗“闹洞房”的来历,与性教育有关?

结婚风俗“闹洞房”的来历,与性教育有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33 更新时间:2024/1/19 7:56:45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常有因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闹洞房就超过了限度,应当引以为戒。

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过去宾客闹房时,中扮花脸,或足着手,说笑后,逗俗兴的多,以哄堂一笑为足,意义不大。无论如喧闹,主人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1950年后闹洞房,多是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明礼貌,妙趣横生。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闹房结束后,还要让新娘擀面条,制作子孙汤,认为可白头偕老,子孙满堂。新娘接着喂牲口,象征接替家务,同心协力,共同致富。床铺由长辈给铺,多为男性长辈从之,边铺边道:“老公公铺炕,子女两行。”最后,小姑送去尿盆。

闹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古代中国人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古人道德观念和礼俗观念强烈,人们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近,一般的闹洞房就足以使新郎新娘面红耳热,所以不需要太恶搞。现今一些闹洞房低俗化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是人们忘记了闹洞房的是否有被需要的现实意义,为谁而闹;另一方面现代人见多识广,反而因为闹洞房者触及不到临界点,才想出许多恶俗做法。

如今,结婚就是找个良辰吉日喝一顿喜酒,但是您或许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婚姻风俗有很多讲究。点喜日子、闹洞房、三天回门等这些风俗并不是封建迷信或繁文缛节,而是与性健康息息相关。

结婚是不能避免性爱的,但性爱又是中国人最忌讳的话题,于是,聪明的老祖先就围绕性想出了很多看似文雅而又很科学的办法,这些办法就变成了大家必须遵守的风俗。

看日子一定会避开新娘经期以前结婚要选个黄道吉日,叫做“看日子”,一般由男方找当地的风水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八字,测算出最好的结婚吉日。“喜日子”看好后,男方要委托媒人拿些礼品到女方家里“送日子”。

如果女方家里接了这个日子,那大喜的日子就定了。如果女方家里把日子退回来了,那说明这个日子有问题,需要重新点。那究竟会有什么问题呢?

不是日子不吉利,主要是这个日子恰好与女孩子的经期重合了,而经期是不能过性生活的。这时候,男方家长就要带着礼品再次请风水先生点日子。风水先生这次点的日子,肯定要比上次的推后或提前15天左右。

因为经期这些极度敏感的问题,人们是不能直白地去问的,于是就用这种“看日子”的方法把这个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媒人再把新的喜日子送去,娘家人就会接下来。但是,我们都知道,月经期推后或提前15天左右,恰好是女性的排卵期,以前又没有较好的避孕措施,所以新婚蜜月怀孕的事情屡见不鲜。

现代医学证明,新婚时夫妻双方由于劳累、饮酒等因素,并不适宜要孩子,所以当时的风水先生虽然会选日子,却不懂生殖健康知识。

“看日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风水先生一次性选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下半月一个,供女方母亲挑选,也是为了避开新娘的月经期。

是暧昧的性教育以前的人很保守,很多新婚夫妻结婚前偷偷瞟一眼就会脸红,更有甚者仅凭媒妁之言就订了终身。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晚上却要肌肤相亲,做最隐秘的接触,这是非常尴尬的。因此,新娘子结婚前一天,母亲要临时突击,搞好对女儿的性教育,省得到时候真刀真枪把自家姑娘给吓傻了。

性教育有专门的工具,叫“压箱底”,平民之家多是瓷杯瓷碟的,贵族之家多用象牙雕成的,里面画的是“黄色图片”,让新娘子有个基本的心理准备。

闹洞房也是性教育的一种。俗话说:“新媳妇三天无大小。”入洞房后,不论男女长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逗新娘,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更重要的是,闹洞房时,众人要让新人做各种亲密的、隐讳的但是指向性很明确的动作,把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羞涩感打消,为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做好铺垫。这是众人共同参与的“前戏”。闹洞房其实就是在表达一种暧昧的性教育:事情就是那么个事情,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

让新娘“疗伤”新娘子在结婚的第三天,要由其娘家弟弟或者哥哥把她接回去住三天(有的地方风俗要求住七天),然后再由新郎去接回来,这叫“回门”。表面的意思是说,新娘子从小在父母身边,这次离家后,怕想念家人,所以要回去看看父母。

实际上,幕后的原因是:新娘子在那时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都是处女。处女初夜时,处女膜损伤,比较疼痛。新郎官正是青春勃发的时候,还不懂得怜香惜玉,娘家人担心新娘子受不了,所以,把新娘子以想念父母的名义接回去“疗伤”。

回门时,出嫁的新娘常被嫂子们叫到一边,悄悄地说些闺中密语,询问夫妻生活是否和谐美满之类,也教些夫妻生活的方法及女性卫生注意事项。另外,很多地方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这也是出于保护新娘、暂停房事的目的。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传统风俗销声匿迹了,但再怎么移风易俗,新婚时候的性健康仍然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看过本文一笑之余,能有所发。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接待国家元首为何要鸣礼炮?礼炮21响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礼炮,是举行隆重典礼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鸣放礼炮传达的是一种敬意。目前也有电子礼炮出现,用于民间庆典活动,结婚迎接新娘等,由于电子礼炮耐用、环保、可循环使用,也可以等优势,是普遍被人们接受。 礼炮在国家庆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种隆重的气氛。 礼炮仪式起源于德国中世纪。当时在奥格斯堡城为了隆重

  • 中华津门老字号狗不理包子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国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

  • 祝寿为什么要寿桃?寿桃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寿桃是汉族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汉东方朔《神异经》:“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 寿桃也指祝寿所用的桃,一般用面粉做成,也有用鲜桃的。神话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一般习俗用桃来做庆寿的物

  • 茶道文化:古人煮茶为何珍爱梅雨水?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读过《红楼梦》的都还记得第四十一回中“栊翠品茶”的情节。 贾母等众人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一行在东禅堂坐下便说:“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

  • 光棍节的由来 ,光棍节是起源于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光棍节是流传于年轻人中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傲。同时,这一天也是众多为单身男女脱离光身状态的交友聚会活动举办的日子,因此又同时是“脱光节”。 光棍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一种狂欢化在网络世界的体现;站在商家的角度,属于事件营销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恋爱和婚

  • 中国汉族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的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是我国着名古曲之一,在古琴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

  • 春节吃年夜饭风俗的来历:吃年夜饭要关门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要吃年夜饭,但为什么要吃年夜饭,你知道吗?年夜饭的由来一定要了解,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1、年夜饭的

  • 昆曲起源于哪个朝代?昆曲有哪些著名代表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

  • 探访“指尖上的船王”:从事船模制造三十年 制作数百艘中外古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小舟一日可行千里,体现了古代中国制船技艺之高超,而此次在古猗园逸野堂内展出的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古船模型真实精妙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卓越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船模制作技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出土文物可上溯到汉代。上海地区

  • 腊八蒜的来历:腊八蒜的制作方法 腊八蒜变绿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腊八蒜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