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手工布艺:独具艺术魅力的闽东千年民间布艺

中国手工布艺:独具艺术魅力的闽东千年民间布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22 更新时间:2023/12/17 18:45:19

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手帕等),玩具等。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如动植物身上的装饰性花卉等,都是通过剪和绣的工艺制作而成。这些生活日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能力。到了今天,布艺有了另一种含义,指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制品。当然,传统布艺手工和现代布艺家具之间设有严格的界限,传统布艺也可以自然地融入现代装饰中。

缝纫刺绣在中国民间被称之为“女红”,勤劳智慧的中国妇女将自己美好的情感倾注入针线缝制之中,风格或细腻纤秀、淡洁清雅;或粗犷豪放、色彩鲜明,创造出了无数动人心弦的布艺作品。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民间布艺多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形。花卉、虫鸟、植物等表达作者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禄、寿”题材,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儿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图案,以取避邪镇恶,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样健壮;新婚夫妇用品喜欢用鸳鸯戏水,莲(连)生贵子,鲤鱼闹莲(象征婚姻和谐)图案,期盼家庭美满,多子多福;姑娘送给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并蒂莲花图案含蓄地表达隐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针针线线都浸染着爱慕之情。

一位回乡省亲的马来西亚老华侨,如获珍宝地捧着鞋说:“还能买到虎头鞋,真的太高兴了。这回可以让孙子们,真真实实体会一把中国古老的民俗艺术。”他逛遍福建省屏南县城大小二十几家的童装、鞋帽店,好不容易在河滨一家不起眼的绣花店里,找到了这种久违的手工制作的虎头鞋。

在屏南,最常见的布艺品有虎头鞋、虎头帽、肚兜、围嘴、背褡、八卦以及香包、荷包等,布艺品绣制的图案和造型基本上保留着原始艺术图腾。如龙、凤、虎、狮、猫以及石榴、莲花、瓜果、花草等,这些无不包含着人们祛灾避邪、繁衍、护生、延寿、祈福的愿望。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屏南农村家庭妇女几乎人人都会一手布艺,正如那位侨胞所言,每家孩子都是穿着虎头鞋、虎头帽长大的。后来,由于皮革、塑胶制品的大量上市,以布为原料的手工制品便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布艺品制作有四个步骤,即设计造型、剪裁、绣花及缝制点缀件。这里面包含着构图、剪纸、绘画、刺绣等基本功,所以,要做成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布艺品并非易事。由于布艺品实用性能逐渐减弱,且靠手工制作成本高、利润小。前些年仅有的两家专门经营布艺的店铺现在都不经营了。这家河滨绣花店,卖的多数是机织品,手工制作品只占一小部分。

如今在屏南,能做布艺品的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大娘、老奶奶,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艺品也就越来越少了。会制作布艺品的大娘吴平,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在这些老艺人当中却算较年轻的一个。吴阿平开着一间食杂店,走进她的店铺,在柜台旁便可看到一只专供做针线活的鞋笼。可以看出,吴大娘是个闲不住的人,她是利用生意清淡的时间做针线活的。

吴大娘,在当闺女时便跟母亲学会了布艺。她从小就喜欢做这些娃娃的穿戴品,但也是抽空做一点,有时一天做一只,有时两天做一只。大娘做虎头鞋不是为了钱,一双才卖十五元人民币,连基本生活都不够。今天大娘还在做,完全是因为她对布艺的执着。在笔者的请求下,吴大娘端出她平常所做的布艺品,有虎头鞋、虎头帽、围嘴、背褡、肚兜、鞋垫等,真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吴大娘说,她这些布艺品的造型与所用符号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祖辈传下来的,再一个就是自己琢磨与想象出来的。令吴大娘欣慰的是,仍有许多人她订做虎头鞋一类的布艺品,但她遗憾的是年轻的姑娘已不学做布艺,包括她自己的女儿,她担心这门手艺有可能会失传。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结婚风俗“闹洞房”的来历,与性教育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常有因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

  • 接待国家元首为何要鸣礼炮?礼炮21响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礼炮,是举行隆重典礼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鸣放礼炮传达的是一种敬意。目前也有电子礼炮出现,用于民间庆典活动,结婚迎接新娘等,由于电子礼炮耐用、环保、可循环使用,也可以等优势,是普遍被人们接受。 礼炮在国家庆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种隆重的气氛。 礼炮仪式起源于德国中世纪。当时在奥格斯堡城为了隆重

  • 中华津门老字号狗不理包子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国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

  • 祝寿为什么要寿桃?寿桃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寿桃是汉族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汉东方朔《神异经》:“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 寿桃也指祝寿所用的桃,一般用面粉做成,也有用鲜桃的。神话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一般习俗用桃来做庆寿的物

  • 茶道文化:古人煮茶为何珍爱梅雨水?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读过《红楼梦》的都还记得第四十一回中“栊翠品茶”的情节。 贾母等众人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一行在东禅堂坐下便说:“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

  • 光棍节的由来 ,光棍节是起源于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光棍节是流传于年轻人中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傲。同时,这一天也是众多为单身男女脱离光身状态的交友聚会活动举办的日子,因此又同时是“脱光节”。 光棍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一种狂欢化在网络世界的体现;站在商家的角度,属于事件营销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恋爱和婚

  • 中国汉族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的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是我国着名古曲之一,在古琴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

  • 春节吃年夜饭风俗的来历:吃年夜饭要关门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要吃年夜饭,但为什么要吃年夜饭,你知道吗?年夜饭的由来一定要了解,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1、年夜饭的

  • 昆曲起源于哪个朝代?昆曲有哪些著名代表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

  • 探访“指尖上的船王”:从事船模制造三十年 制作数百艘中外古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小舟一日可行千里,体现了古代中国制船技艺之高超,而此次在古猗园逸野堂内展出的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古船模型真实精妙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卓越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船模制作技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出土文物可上溯到汉代。上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