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悭贪的最胜长老是如何被佛陀点化的

佛教故事:悭贪的最胜长老是如何被佛陀点化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4/2/19 10:41:37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他家中非富裕,但是为人悭贪。不管任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为了防止盗贼,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同时,又用小石块混泥作墙,用铁笼覆盖屋顶,来防止鼠类或飞鸟的入侵。

佛陀观察最胜长者一段时间后,这一天,嘱咐难前往度化。阿难立刻至长者家中托钵,并为其说法:“如果我们布施给贫穷困乏的人,就会得到五种功德。第一寿命延长,第二相貌端严,第三身强力壮,第四身心悦乐,第五辩才无碍。”

长者听了后心想:“我听说瞿昙沙门的弟子阿难是多闻第一,所能诵持的教理超过八万四千亿头象所能背负的经典。然而今天,却只对我说布施的功德,这只能算是乞士之法,不过贪着我的财货而已,并不是真正明智慧的人所说的。”由于长者铿吝的习气十分坚固,就很狡诈的说:“不知道今天您已经有斋主供养,还是要继续乞食?”阿难回答:“正要去乞食。”长者说:“既然如此,我就不耽误你了,太阳已经快到正午了,希望您快点走,别错过了时间。”此时阿难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只得回去秉告佛陀:“这位悭贪长者的习气实在太坚固了,并不是弟子的德行所能度化的。”

接着,佛陀又分别派阿那律、大迦叶、目犍连舍利弗等尊者前往。然而,所得到的响应都相同。于是舍利弗只得佛建议:“这位长者的悭执太牢固,只怕堆出像天一般高的柴火来燃烧,也没有办法消熔他的心念。希望世尊能亲自至长者家中,以佛陀的智慧来度化他。”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顷刻出现于长者家的中庭,全身大放光明。最胜长者看到佛陀稀有的相好庄严,心生欢喜,顶礼佛足后在旁坐下。此时佛陀以梵音声对长者说:“最胜长者,如果有人能发心布施,那他立刻获得五种不可思议的功德。”长者好奇的问:“请问是哪五种功德?”佛陀说:“第一种布施就是不杀生。若能持此不杀戒,则对于一切众生都会慈悲护念,自然心无恐惧。”长者心想:“人们会杀生,都是由于贫贱所造成。现在我家中财宝丰饶,当然可以不杀。这道理真好,我应该信顺。”便说:“我最胜,愿尽形寿不犯杀生的过失。”此时,佛陀又陆续为他开示以慈悲心持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功德,可以心无恐惧。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发愿遵从世尊的开示,永不违犯。此时,长者满心欢喜的想:“佛陀开示这么精妙的道理,我应该要表示一点心意,来报答他的恩惠。”

于是长者亲自到藏宝库房选择要供养佛陀的财宝。由于无始劫来的悭吝习气,他想挑一些次级品来供养。说也奇怪,拿了十几次,每次伸手都拿到最珍贵的上妙宝物。这时,长者感到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原来长者的布施念头悭贪念头同时竞涌,心中的正念与邪念正激烈地拉锯争战。佛陀观察到这个现象,便以梵音说偶来提醒他:“施与斗共集,此业智不处,施时非斗时,速施何为疑。”

最胜长者听到如来所说的偈语,内心十分惭愧,咬牙下定决心取得上好的珍宝,拿至佛前,长跪忏悔,仰望佛陀慈悲目光的注视,长者不禁失声痛哭。这时佛陀开始为长者开示更微妙的布施、持戒、修福的道理,及如何超脱欲界种种有漏、不净的方法。长者听了,双腿盘坐,细心思考,起一念相应慧,内心立刻远离诸烦恼尘垢,证得法眼净。能于如来所说种种妙法,无畏受持。他立刻起身至诚顶礼,并发愿成为优婆塞,尽形寿受持五戒。于是,佛陀慈悲为他授三皈依,然后离去。

就在佛陀离开不久,魔波旬变化成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形象,来到长者家中,身上放出七尺的紫磨金色圆光。长者心中不禁纳闷,不知佛陀为何才刚回去又折返?但他仍恭敬地顶礼佛足。此时假佛陀说:“我原以为长者的智慧渊博,能明辨真理。所以刚才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想考考你。现在要向你更正,之前所说的四谛并非是真理,只是外道所修习的错误知见,你可不要放在心上喔!”长者一听,立刻发现此时站在眼前的并不是佛陀,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住口!我已经从佛陀的开示中得到正知见,你这个邪魔,即使你再变化成任何的形象,要想让我从正道中退转,也是不可能的。以你小小的神通要和佛陀相比,只是以萤火之光想敌太阳的光明,以田间的小土丘要和须弥山竞高,那是妄想。不管你是幻师还是波旬,都请快离开吧!我最胜不欢迎你。”魔王听了,无计可施,只得无奈地离开。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法海创建的金山寺竟还有这些传奇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提起金山寺,人们自然会想起水漫金山的故事。恰有巧合,历史上确有法海其人,而且他还是金山寺的创建者。 据史料记载,法海的父亲名叫裴休,唐宣宗大中年间任丞相之职。裴家书香传续,世代簪缨,乃三晋时期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故而时常高朋满座,贵客盈门。 法海出生时,毛发稀少,父母爱怜不已,便给他取名叫“裴头

  • 佛教故事:上海龙华古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西域高僧康僧会云游至建业(今南京),吴主孙权亲自为他接风洗尘。会谈间,康僧会恭谨地问:“吴王陛下,贫僧浪迹天涯海角,耳闻目见皆是对佛祖的领扬,但不知陛下为何不信佛?”孙权淡淡一笑,问道:“佛生在西域之国,且早已死去,庙里所供的菩萨,不过是些土偶泥胎,有何可信呢?”康僧会

  • 佛教故事:用一枚铜钱发大财的真实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个年轻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总是喜欢帮助别人,稍大些的时候,他便辍学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 一天他为母亲买药的路上,捡到了一枚铜钱。 在他走过花园旁,听花匠们说口渴,他有了想法。他当下就用这枚铜钱买了一些茶水送给了花匠们喝。 花匠们喝了,非常感激,便一人送了他一束鲜花。他得到了这些花,路过集市

  • 佛教故事:酒瓮见真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对新婚夫妇,郎才女貌,相亲相爱,邻居们都非常羡慕。 不久却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这天,丈夫从外面办完事回到家中,为了消除疲劳,就对妻子说:“爱妻,今晚咱俩先喝点酒,你到酒瓮里取些酒来。”“好的,”妻子边应答边朝酒瓮走去。没想到她一打开酒瓮,只见里面有个漂亮女子的身影,气得酒也不拿了,冲到丈夫面

  • 佛教故事:久离恐怖的佛陀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住在摩鸠罗山。那时,佛陀身边的侍者还不是尊者阿难,而是尊者那伽波罗。 这天傍晚,天色才暗,天空飘着细雨,又有间歇的闪电,佛陀在室外的空地上经行。 这时,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知道佛陀在屋外经行,于是变化出一座毘琉璃宝塔,带着去拜见佛陀,以表示对佛陀的崇敬。当他见过佛

  • 佛教故事:六牙白象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舍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 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众人皆不知这些话的意思。 人们看到这女孩长得十分聪明贤慧,就取名为贤。 这女孩渐渐长大后,不爱红装

  • 佛教故事:国王都无法拥有的财富是如何取得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从前,有一个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 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池塘边上正晒着白毛巾,不知怎的,一阵大风吹过,把一块白毛巾吹起,那白毛巾飘飘荡荡一直飘到国王的宫殿前面。 国王正在殿

  • 佛教故事:蒲公寻鹿现普贤 舍身崖上建金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为峨眉金顶的四大奇观。朝望日出,红霞满天,流光溢彩;暮看云海,堆絮积雪,银浪千层;晴见佛光,五色斑斓、虚明朗耀;夜睹圣灯,珠玑点点,灿若繁星。 金顶,亦称“普光殿”、“金殿”,座落于四川峨眉山顶峰海拔3077米高处,在峨眉山是地势最高的佛教寺院。寺内原有的古寺普光殿,供奉普

  • 佛教故事:龙树菩萨是如何成为伟大的论师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公元前3世纪,南天竺有位佛教论师,他跟老师姓龙,又因为母亲是在大树下生了他,所以取名龙树。 龙树的智商很高,记忆特好。他原是婆罗门学者,后来皈依佛教,先学小乘,又转入大乘,著述等身,确立了大乘中观学派的理论。 其实,龙树是一个回头的浪子。传说他懂隐身术,曾伙同几个朋友偷偷地进入王宫,与那些闲居

  • 佛教故事:康熙皇帝与显通寺无字碑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显通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菩萨顶脚下。 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将此寺重新扩建,因寺前有一花园,故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万历中年易名为“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又复名“大显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