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故事源自我国西周时代,当时的当位国王周幽王喜获一名爱妃,对她甚是宠爱。但是这位妃子由于是获罪之人献给周幽王的,所以她多少有点心存疑虑,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虽然当时国家时局并不稳定、百姓也生活凄苦,不过昏庸的周幽王想的可不是民生大计,他正在琢磨着要怎么才能令眼前这位可人儿开怀而笑呢。不善理政的周幽王自然没有选任贤才的眼光,当时在朝中权位首屈一指的人就是善于琢磨主子心思,在享受放纵的事情上勤于出点子的馋臣虢石父。他见幽王终日为不展笑颜的爱妃烦闷,便前去献计策,令人把传递战火信息的烽火全都点燃了。联盟的诸侯与国内人民见状,以为外敌入侵,纷纷第一时间赶到烽火台下,因为匆忙难免显得阵脚慌乱。这位妃子见众人这般失态慌忙事实却是什么事儿也没有,也终于忍俊不禁笑了出来。幽王见讨好家人的目的已达到,高兴之下便立马赏了虢石父千金为谢。一笑千金的成语便由此诞生。不过这千金换来的一笑,随后周幽王跟虢石父却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后来真的有敌国入侵,烽火台上的战火信号再次被点燃,却没有一个人赶来。外敌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占领了池成,西周也就这样走向了灭亡,虢石父也在战争中被当场斩杀。这个故事告知于人的道理是,自古英雄爱美女,但从政者却不该贪恋于美色。男女间真正美好的爱情当来自相互的怜惜与仰慕,不管位高还是位卑。一代君王位置本已高高在上,受到万千女子敬仰,若能洁身自好勤于朝政,后宫嫔妃岂有不仰慕开心之理?同样的道理,有权有势的人,如果不肯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才能说服身边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真心的,不管是身边协作者的支持,还是异性感情上的慰藉。
更多文章
买椟还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珍珠想卖给郑国人。这个楚国人就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然后用桂、椒等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又在用珠宝、美玉镶嵌在盒子上,再点缀以翠鸟的羽毛,还在盒子外面精雕细琢了许多美丽的花纹,然后才将珍珠放进去待价而沽。郑国人把盒子拿在手里,里里外外观察了半天,爱不
不见黄河心不死 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黄河就是滔滔的黄河,棺材就是寿终所用之物。其实在这个故事里,它们分别指的是两个男女主人公。传说黄河是一位美貌女子,棺材是一个才情少年,他们两情相悦,但在那个封建的年代,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往往会落空,黄河跟棺材也难逃这个厄运。当黄河家里人知道她对棺材芳心暗许后,就将她锁于屋内断绝
飞蛾扑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记得从不识字开始,就开始看漫画,连环画,家里什么书都有,慢慢识字了,记得第一个印象深刻的成语就是-----飞蛾扑火。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的。自从认识了这个词我便经常在作文中有意无意的用上,那时,这个词对我来说,百分百的贬义词。那篇文章还给配了图片,一只瘦弱的飞蛾朝着火苗飞去。
功亏一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筑九仞高的山,只差最后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完成。类似于功败垂成,对这个成语的接触,还是在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校长在最后一次会上防止我们因为快毕业了而放松对校纪校规的铭记,而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他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山九仞
口是心非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口是心非这个成语我想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它的本来意思是说嘴里说的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一般都用做贬义词,但是我觉得现在它的意思更趋于中性,表达出了更多的无可奈何。现在的生活压力这么大,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说出一些口是心非的话,一些阿谀奉承的话。不管是为了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近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歌咏菊花的诗。黄巢年轻时,到京城长安应考,没有考上。他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这首诗,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决心。唐朝晚年,特别是唐宣宗以后的懿宗、僖宗,一味的只知道寻欢作乐。朝廷
鹜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时,看到一只蚌露出水面在晒太阳,正巧飞来一只鹜鸟去啄蚌肉。蚌马上合拢其壳,将鹜鸟的长嘴紧紧 地挟住,鹜鸟说:&ldqu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语出]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时候有座城市,城门楼起了大火,不远处池里的鱼儿们张望着;“看出什么事了?”鱼儿们问。“城门着火了。”一条鱼说:“能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