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佛教故事: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42 更新时间:2024/4/3 11:04:52

忍受是很重要的,但各人有各人的性情习气,习气真的没那么好改。与人共事时,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对方的习气,我们要互相忍受对方的习气,若无法忍受,常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结果得到什么呢?如果演变成双方痛苦难过或懊悔不已,这又必呢?因此遇事多忍辱,多思惟是必要的。

忍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前在因地修行的专案之一,在成佛因地修行当中,忍辱波罗蜜很重要。要知道,修忍辱就是在积福,有忍辱的人,他就有福,没有忍辱的人,他就没有福。例如他在做善事,虽然他在利益别人,不经意中他不够忍辱,发了脾气,一把无明火就烧尽功德林,所以忍辱是很重要的。佛在《地藏经》中开示,布施要下心含笑,说的就是修忍辱。

以下说一个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之内的大哥,那时成哥刚顶了父亲的职位,在铁路部门工作,正是春风得意时。东来十四岁那年的寒假,常随一班孩子到成哥家去玩耍。不料玩着玩着,有一日却玩出麻烦来了。

成哥很宠爱儿子,上班一个月后,花了八块钱为儿子买了把玩具枪,一击发就会响起音乐。可塑料玩具枪的质量不太好,被孩子玩了几天后,就坏了。坏了也就罢了,凑巧的是,那天东来刚好随那帮孩子到了成哥家,那娃儿大哭时,他去抱了一下。听到哭声后,成哥迅速从屋里跑出来,阴着脸从孩子手中拿过枪摆弄了一番,发现枪不能出声了,吼道:“谁弄的?”其几个孩子一齐指着东来说:“他!”成哥不由分说,上前一把揪住东来的脖领子,厉声说道:“那是你玩的吗?你的手怎么那么贱?”东来吓呆了,当时只空洞地解释着:“不是我,不是我,我连碰都没碰一下!”“这么多人都说是你,还狡辩。早就看你贼眉鼠眼的,不看你爹的面子早就把你打出去了,滚!以后别上我家来!”

东来很屈辱地从成哥家“滚”了出来,眼泪立刻不争气地流出来。当时发现枪坏了时,他正抱着小孩。而且几个人中就属东来最小,关系也最疏远,这事自然是算到他头上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心志尚未成熟,完全不知怎样应对这种误会。这事也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他再也不敢去成哥家了。

幸亏东来没再去他家。十几天后,那群孩子逗着成哥的儿子玩耍时,小娃从高处跌落下来,摔断了右臂。这次成哥大发雷霆,用三角带把那几个小孩追着挨个痛打了一顿,又让他们每家都赔了手术费。试想如果当时东来也在现场,同样的麻烦肯定也得落到他头上,甚至很有可能得由他一个人承担。这对他当时贫穷的家境而言,显然会是场灾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受点小委屈,安知不是避过了一场大麻烦?

高三下学年,轮到东来另一叫坚的同学看宿舍。那时他玩心重,溜出去玩了。回来后发现宿舍出事了,有件军大衣和二百斤食堂饭票不见了。班主任询问时,坚说他去了趟厕所后,就发现东西没了,而东来当时还留在宿舍。那时随意出校门是要被开除的,东来很感激坚为他保守秘密,于是也跟着说不知怎么回事。

坚的家底殷实,他父亲做辣椒生意,将柿子皮掺在辣椒里卖,投机倒把,家里早盖起了三层小洋楼,家资几百万,由此推断坚不可能偷这点小东西。而东来家境贫寒,当时坚说宿舍没有别人来过,那么只会是东来监守自盗了。如此分析之后,班主任顺理成章地就把嫌疑指了东来,并迅速做了两条处罚决定:一、交出物品或赔偿同学的损失;二、把家长叫来。东来不敢告诉父母,就主动选择了上课时在教室外罚站,只要不通知家长就行,班主任也答应了。

当天上午,班主任上课时,东来就被罚站在教室外。隔壁教室是复习班,当时在上数学课,老师正在讲解几道大题。他的数学成绩一向不好,那天在受了屈辱的情况下,思维竟异常地清晰,一下就听进去了,那几道题的解法仿佛刻在了心中一般。

三天后,东来借钱到军服店买了件大衣,又从姑姑家带来面,倒换了二百斤饭票,赔偿了同学的损失。班主任还一直不肯原谅东来,长期对他采取罚站措施。只要有班主任的课,他就得站到教室外面去。

高考时,数学试卷一发下来,东来被后面的几道大题惊得目瞪口呆——一道是复习班老师讲解过的原封不动的题,另两道也是有相同解法的题型,几乎全是被冤枉那天偶然听来的。他在惊喜中,很利索就把大题做完了,然后专心地对付起了那些选择填空题。发榜那天,数学从未考过八十分的他,竟爆了个一百一十七分的门。东来都不知道是该感激那次误会,还是该感激上苍。失窃事件中的坚,也很顺利地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大一那年的寒假同学聚会,东来听说坚被学校开除了。坚的宿舍屡屡失窃,于是大家就开始提防。在几位同学一次有预谋的回转过程中,把正在实施盗窃的坚堵了个现行。气愤的室友将坚扭送到了学校保卫处。坚不缺钱,他偷盗纯属手痒——这就是积不善之家感召的孽子。同学告诉东来:“这下祝贺你了,终于可以为你洗脱‘贼名’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坚成就了东来的大学梦。两次刻骨铭心的事件后,东来对挫折多了一份淡定。天道从来平衡,没有白受的冤屈。安知折辱不是对自己心智的磨砺?遇到挫折与折辱,就看你是否能经得起考验、立得定脚跟。

忍辱是菩萨六度之一,也是修福的重要科目。修忍辱者能够得到福报。忍得过,也许在折辱背后,就会有惊喜出现。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祖释迦牟尼和佛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

  • 佛教故事:法华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念法华经往生的故事 释慧进 明抄本作出《冥异记》,按见《冥祥记》。)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

  • 佛教故事:禅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

  • 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历史记载中,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这样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担忧之辞。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的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

  • 佛陀自述延迟了六年才成道的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中,太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延迟了六年才成道。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

  •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还在他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弘一法师:出家的儒者郁达夫说,杭州的特产有两样,一是夏天的蚊子,一是庙里的和尚。据郁达夫在

  • 长耳和尚衣着破烂坐首席 殊不知竟是燃灯古佛化身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

  • 北宋葛繁日行一善,不但以高寿坐化,连幽冥都尊重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葛繁,北宋时人,他的事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他。 葛繁出名还是来自于不可思议的一个缘起,民间传来的一个消息。北宋大观年间,即宋徽宗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在京师的市场上买靴子。他见到一双靴子,仔细一看,很像是他父亲去世时陪葬的靴子。 这位

  • 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听说是这样子: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郊的寒林丘冢间。当时给孤独长者有事情来到王舍城里,住在某长者的家里。晚上看到某长者吩咐他的妻子、仆人、工人说:“你们都起来,早点劈柴烧火、煮饭揉面,烹调各种料理,打扫、布置客厅房舍。”给孤独长者看了之后,心里猜想:今天长者要做什么呢?是要嫁女儿、娶媳妇呢?还是要宴

  • 月船禅师: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对于这种作风,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 原来那女子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