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财神的契约

佛教故事:财神的契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95 更新时间:2024/4/26 14:54:13

天宫有位卷帘侍者,跟财神关系非好,二人经常一起喝酒、下棋。

一天,侍者突然心血来潮,想去体验一下红尘的滋味,看仙界的逍遥安逸比起来,哪个更快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财神。

财神爷一听,惊异的看了他半天,然后淡淡地说:“你做神仙久了,是不是脑袋闲出病了?你不知道人间百姓每日为生计奔波劳作,衣食住行都要靠辛苦换来吗?"

“我自然是听说过的。”

“既然知道,哪还去凡间干嘛?”

“咳,咳,我说财神爷,这不是有你在吗,你掌管人间财运,待我到了凡间,你随意给我点一条财路,保证我衣食无忧,不就行了"

“这怎么行呢,要是让玉帝知道了,那还了得?”

“一次,就这一次,财神爷,我求你了!”说完,不停地给财神作揖、敬酒,财神见他死缠着自己,没法子,只能答应他。卷帘侍者得了财神的许诺,转眼便投胎去了凡间。

河谷县,老员外家灯结彩,贵客满座,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原来李员外老来得子,为祈求家门兴旺,孩子取名:广财。

全家上下都对小广财疼爱有加,但这小广财却整日吃喝玩乐,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这让老员外担心不已。在广财十六岁那年,李员外夫妻二人相继去世了,留下广财和庞大的家业。

没了父母的管束,广财更加肆意妄为,挥金如土。由于他是仙界卷帘侍者转世投胎,没喝“孟婆”,自己跟财神的契约,他一直记在心中。所以花起来钱来大手大脚,毫不心疼。因为他知道等银子花完了,财神爷会给他送来的。很快,老员外的家产被他挥霍一空,最后连房子都拿去抵债了。只得在街上搭了一个草棚,他终日睡着床上,等着财神来找他。

这一日,一位曾经的邻居来看他,见他日子过得如此惨淡,于是劝他:“广财啊,今年的气候不错,风调雨顺的,你不如去种几亩地,保证会有好收成!”广财笑一声,道:“你们去种吧,我天生命有富贵,过几天便会财源滚滚。”邻居见劝不动他,只好叹气离开。广财对着他的背影小声嘀咕道:“一个凡夫俗子,你知道什么?本少爷可是跟财神定了契约的。”说完,便躺下睡起大觉来。

广财躺在床上正迷糊着,门吱的一声开了。他以为财神到了,连忙爬起来,说“财神爷,你终于来了......”还未说完,只见儿时的一个朋友走了进来。朋友对他说:“广财,跟我去卖布匹吧!现在的布匹生意特别好做,我正好缺个帮手。若是赚到钱,咱们五五分成,怎么样?”广财见来人不是财神爷,没好气的说:“不去!”“不去,那你吃什么?你还有钱吗?”“这个不用你操心,我自有办法。”朋友自讨没趣,便悻悻地走了。

广财又重新躺下,盯着房顶自言自语:“财神爷呀,财神爷,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啊,你要是再不来,我真的挺不住了。”想着想着,又睡了过去,这次他终于看到财神爷了。财神站在他面前笑嘻嘻的看着他,说:“侍者,我可没有失约啊,这是你要的金元宝,我给你送来了,你接住.......”广财赶紧伸手去接,但总是接不住,那金元宝忽上忽下,漂移不定,最后,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抓住它,紧紧地攥在胸口,说:“我有钱了,我有钱啦......”他有气无力的说着,声音越来越微弱,带着笑容追他的金元宝去了。

广财死了,他的魂魄气冲冲的找到财神,大声责备道:“财神,你明明跟我订好的契约,为什么不给我指明财路?最后,害我活活饿死!”边说边扯住财神的领子,发着怒气。

财神不忙辩解,等他的这位老朋友发泄完,才理理衣服心平气和的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没去找你?我起初在集市、田地、私塾里寻你,但你都不在,最后竟发现你躺在床上呼呼的睡大觉!”

“你如此不争气也就罢了,我给你送上门的财路你都不要,这总不能怪我了吧?”

“你什么时候给我送过财路?”广财怒未消的喊道。

“那日,我化作邻居找你,若你去种田,我就可以给你的庄稼施散仙气,并保证风调雨顺,来年你一定会有个大丰收,这样你既有了吃的,余下的粮食还能拿去换银子,你却一口拒绝。我又化作你儿时的玩伴,带你一起经商,我略施仙法,就能保证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而你却只知道躺在床上,等着我给你送真正的白银黄金,哪有如此好事啊!我身为财神,许人富贵,并不是让他不劳而获,人助者天自助。我是让你在凡间做什么事都顺顺利利,比旁人来的容易一些。退一步说,即使我在天上散金子,你也要起得早,也要出门去捡啊!否则就让别人捡去了,你只是躺在家里睡大觉,你说你不饿死谁饿死?”卷帘侍者听完财神爷说的话,瘫坐在地上,羞愧的低着头,不在言语。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忍受是很重要的,但各人有各人的性情习气,习气真的没那么好改。与人共事时,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对方的习气,我们要互相忍受对方的习气,若无法忍受,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结果得到什么呢?如果演变成双方痛苦难过或懊悔不已,这又何必呢?因此遇事多忍辱,多思惟是必要的。 忍辱是成就无上

  • 佛祖释迦牟尼和佛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

  • 佛教故事:法华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念法华经往生的故事 释慧进 明抄本作出《冥异记》,按见《冥祥记》。)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

  • 佛教故事:禅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

  • 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历史记载中,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这样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担忧之辞。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的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

  • 佛陀自述延迟了六年才成道的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中,太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延迟了六年才成道。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

  •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还在他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弘一法师:出家的儒者郁达夫说,杭州的特产有两样,一是夏天的蚊子,一是庙里的和尚。据郁达夫在

  • 长耳和尚衣着破烂坐首席 殊不知竟是燃灯古佛化身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

  • 北宋葛繁日行一善,不但以高寿坐化,连幽冥都尊重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葛繁,北宋时人,他的事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他。 葛繁出名还是来自于不可思议的一个缘起,民间传来的一个消息。北宋大观年间,即宋徽宗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在京师的市场上买靴子。他见到一双靴子,仔细一看,很像是他父亲去世时陪葬的靴子。 这位

  • 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听说是这样子: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郊的寒林丘冢间。当时给孤独长者有事情来到王舍城里,住在某长者的家里。晚上看到某长者吩咐他的妻子、仆人、工人说:“你们都起来,早点劈柴烧火、煮饭揉面,烹调各种料理,打扫、布置客厅房舍。”给孤独长者看了之后,心里猜想:今天长者要做什么呢?是要嫁女儿、娶媳妇呢?还是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