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悟佛:生活为什么苦?

悟佛:生活为什么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26 更新时间:2024/4/17 21:49:50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螺」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

当地的驴姓村,听说佛陀来了,想到佛陀教导人知苦、灭苦,心中有几分的仰慕,也往能亲自听个究竟,就前往拜见请益。

驴姓村长礼见佛陀后,问佛陀说:

「世尊!听说您能为人解说苦的成因,以及如灭除,这真是了,请世尊慈悲,也能为我解说。」

「村长!我如果以『过去如何如何』、『将来如何如何』来为你说明苦的成因、苦的灭除,那么,你或许会信,也或许不信而可能徒增你的疑惑。村长!现在我们都坐在这儿,我就举眼前周遭会发生的事,来为你说明吧,你要好好听,仔细思惟了。」

「好的,世尊!」

「村长!你想想看:你会因为你们村里的哪个人被杀、被捕、被罚款、被谴责而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吗?」

「会的,世尊!」

「然而,村长!是不是你们村里的任何一个人被杀、被捕、被罚款、被谴责时,你都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呢?」

「不会,世尊!」

「村长!同样是村中的人,为什么你对某人会,而对其他人就不会?」

「世尊!会让我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的那些人,是因为那是我所眷爱、关切的人,我对他们有欲爱的缘故,反之,则是跟我无关的人。」

「村长!所以依此而类推于过去与未来,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不论过去发生的,现在存在的,或是将来产生的,一切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

「世尊!这真是个殊胜的比喻啊!世尊!真是稀有啊!世尊!您说:『一切苦的生起,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真是巧妙的解说啊!世尊!我有一个儿,名叫智罗瓦西。有一次,智罗瓦西在外过夜,隔天,我起了个大早,派人去探望他。当我派遣的人还没回来通报的等待期间,我只能情绪低落地老是念着『希望智罗瓦西没事』。」

「村长!如果智罗瓦西出了事,那你会不会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

「会啊,世尊!」

「所以,村长!从这件事也可以瞭解到『一切苦的生起,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的道理。村长!在你还没认识智罗瓦西的母亲前,你会对她有欲爱之情吗?」

「不会,世尊!」

「是当你认识她之后,才有欲爱之情产生的是吧,村长!」

「是的,世尊!」

「村长!如果智罗瓦西的母亲被杀、被捕、被罚款、被谴责,你会感到忧心、哀叹、痛苦、不悦、绝望吗?」

「会啊,世尊!」

「村长!这也可以让你瞭解到『一切苦的生起,皆以欲为根本;由欲而生,由欲而集起;以欲为因,以欲为缘』的道理。村长!如果心中有四种爱念,当这四种所爱念的无常变化了,那么,就有四种忧苦生起;如果有三种、两种、一种爱念,当所爱念的起了无常变化,就会有几种忧苦生起。村长!如果都没有爱念,那么,就不会有忧悲恼苦了。没有爱念的人,不会有忧悲恼苦;没有忧悲恼苦的人,如出水莲花般的超脱。」

当世尊这样解说时,驴姓村长当场远尘离垢,得法眼清净,见法、得法;知法、入法,不再疑惑,不再畏惧,合掌对佛陀说:「世尊!我已经超越了。从现在起,我归依佛、法、僧众,愿意终身为佛弟子,请为我见证。」

怎么看待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呢

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如果在乎的没有那么多,想要的没有那么多,生活便会简单得很多。不能承受的时候,就受现实的安,沉淀困苦,放过自己。人生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坚强

生活不可能一帆顺,总会有波折,总会有险阻。也许今天给你所有,明天又会让你一无所有,无需烦恼,该来的总会来,再黑的夜也会有黎明到来的那一刻。不管生活有多么曲折,只要拥有幸福的态度就能挺过漫漫长夜,就能迎来美好的明天。痛是一种钙,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苦是一味药,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只是‘知恩、报恩’四字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庙里的法师救回了一个轻生的年轻人,背到寮房后回禀了老和尚。过了一会,那人悠悠醒转,看到老和尚,说道:“谢谢法师。您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走这步的。” 老和尚问:你为什么看不开? 为情,年轻人答道。 老和尚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在了结自

  • 佛教故事:财神的契约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天宫有位卷帘侍者,跟财神关系非常好,二人经常一起喝酒、下棋。 一天,侍者突然心血来潮,想去体验一下红尘的滋味,看和仙界的逍遥安逸比起来,哪个更快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财神。 财神爷一听,惊异的看了他半天,然后淡淡地说:“你做神仙久了,是不是脑袋闲出毛病了?你不知道人间百姓每日为生计奔波劳作,衣

  • 佛教故事: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忍受是很重要的,但各人有各人的性情习气,习气真的没那么好改。与人共事时,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对方的习气,我们要互相忍受对方的习气,若无法忍受,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结果得到什么呢?如果演变成双方痛苦难过或懊悔不已,这又何必呢?因此遇事多忍辱,多思惟是必要的。 忍辱是成就无上

  • 佛祖释迦牟尼和佛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

  • 佛教故事:法华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念法华经往生的故事 释慧进 明抄本作出《冥异记》,按见《冥祥记》。)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

  • 佛教故事:禅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

  • 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历史记载中,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这样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担忧之辞。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的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

  • 佛陀自述延迟了六年才成道的因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中,太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延迟了六年才成道。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

  •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还在他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弘一法师:出家的儒者郁达夫说,杭州的特产有两样,一是夏天的蚊子,一是庙里的和尚。据郁达夫在

  • 长耳和尚衣着破烂坐首席 殊不知竟是燃灯古佛化身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