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三丰戏惩方士

张三丰戏惩方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4/2/10 9:08:27

张三丰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几年道,学得了一丁半点秘术,便借此去巴结权贵,换取荣华富贵。偏偏明朝中期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几乎天天在宫中做醮事,给仙上章奏。章奏用的书有专门格式,称为“青词”。严嵩等人青词写得好,深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至于得宠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为三公。因此,社会上一班阿谀奉承之徒,纷纷混进道士、方士队伍,想走终南捷径,捞取荣华富贵。张三丰对此十分愤慨,常施术戏弄惩罚这群道门败类。后人搜集这类故事共有七个,称做“七戏方士”。这里只讲其中的两个。

方士郭成显,原是个无赖。学过一种称为五雷法的道术,能役使五方雷霆,斩妖捉怪,呼风唤雨,据说开始时颇有灵验,因此想入京师借术图个进身之阶。张三丰在途中候着他来,自称“赛天师”一见面就对郭说:“你身上藏着五雷正法的秘诀吧?”郭一听,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隐瞒,连声称“是”。赛天师说:“我还有‘六雷法’要赐给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够召来天仙,化为美女,跨上鸾凤,游戏人间。近来孜省权倾中外,你挟着这法术去投靠他,那显赫高官马上可以获得。”郭一听大喜,急忙叩头请他传法,事讫又叩头辞谢。

郭到了京师,先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术,引为同道。郭趁机得意地笑着自夸:“还不止这些哩,我还有六雷法,传授此法 的人说,用它能召来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听便催着郭成显快快演法。郭却趁机搭起架子来,先让搭起法坛,周围布置,务求全套精致行头,挂红灯,围翠幔。一切布置就绪,方择日登坛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属,纷纷或远或近地赶来观看。

且说郭成显在坛上作起法来,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骑赤色虬龙降在坛上。其中两位尤其美貌,清啭歌喉,唱起曲来。音节清脆,歌声如怨如慕,似讽似嘲,孜省手下的门客术士都听得呆了。忽然雷雨当空,风刮黄沙,满坛灯火一时吹灭,似乎狐精鼠怪趁机都跑了出来。一阵工夫,这一切又都消失,天际只有纤淡的云片,弯弯的月亮挂在檐头。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从法坛深处传来,点起灯烛一照,却见有四五个李家的侍妾,赤身裸体各跨着个傻大汉——都是李孜省搜罗来的术士——僵在那儿,家奴过去强扶他们进去。再看郭成显,还站在法坛上,满口糊涂话,正得意扬扬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剑上去将郭斩为两段,抛尸在后花园池塘中,并严令家人不得外传。但这般丑事,哪有瞒得住的,第二天就传遍大街小巷了。

有个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阴魂不散,化为厉鬼,常在邓府作怪。邓在做道士时,就听说太行山西有位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们去求他,真是万试万灵。于是派徒弟陈歪儿去求马仙翁的箭术。

陈歪儿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见个道人,神态轩昂,手执长弓,腰插七箭(长弓寓“张”,七箭,寓“三丰”二字笔划七划),自称能射鬼,百发百中。陈对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着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庙中过夜。这儿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传来啾啾鬼叫,陈歪儿十分惊怕,道人却说:“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听到那鬼哀号着逃去,陈这下大为钦服。次日早晨,叩头恳请道人传他法术。道人倒也慷慨,立即传给他神箭之术。

陈歪儿回来见师父,谎说:“马仙翁外出,寻找不到。幸而托师父的福,在路上遇见神仙传了箭术。”常恩听后大喜。这天夜间月色朦朦,府中花园鬼声又起,急忙让陈显一显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则转过回廊,在对面楼上监视。陈戒备不懈,忽然见一鬼飞入对面楼上,陈便挽起强弓,一箭射去。箭声响处,只听大叫一声,有什么东西应弦而倒。忙点起烛火照看,却是邓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伤了左臂。回头再找陈歪儿,早已逃之天天了。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雪山鸣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元太祖十七年(1222)二月,在今阿富汗北境的大雪山上,一行人在艰苦跋涉。那雪真深呀,从马上用马鞭探测,最多只到深雪的一半,下面还有五尺多。这一行人中,大多数是蒙古兵丁,却有十个人是全真道士打扮中间马匹上的老道面容清癯,鹤发童颜,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他是应成吉思汗之召,从两万里外的山东莱州

  • 道教故事:武当归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武当福地,古来是仙真潜修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便派使者捧着诏书礼品,进武当山来寻找一位神仙,叫作张三丰。但使者在山中守候寻觅了好一阵,却未能见到张三丰之面,只好怏怏回朝复旨。 这张三丰,原名全一,又名君宝,辽东人。传说他生于南宋末。五岁时染上眼病,双目渐渐昏不见物。碧落宫住持张云庵,是位世外

  • 道教故事:王重阳害风创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金朝有位王中孚,原是陕西咸阳人,老家在刘蒋村。中孚长大后相貌雄伟,曾中过武举。到了四十七岁那年,喟然长叹说:“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到四十岁外物不能动其心,我现在已过了四十,还只知道吞腥腐之物,穿紫绶官服计较财利,不是太愚蠢了吗?” 便辞去官职,离弃妻儿,拂袖离家云游访道。四十八岁这年,来到甘河镇,

  • 道教故事:王灵官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进入道教宫观,迎面第一躯神像便是护法神王灵官。这王灵官,三只眼,面赤须紫,身披金甲,手持铜鞭高高举起,似乎即将俯身出击,端的狞恶威猛,道门中称他为灵官王元帅。他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北宋末年,有个道士萨守坚,原是山西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曾因机缘凑巧,得到当时最有名的高道林灵噩、王文

  • 道教故事:张继先盐池收妖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山西解州盐池水溢,采盐不成,盐税收不上来,地方官忙急报朝廷。徽宗听报,便询问道士徐神翁,徐回答说:“这是孽蛟作怪,必须请张天师来收妖。”徽宗便派人赴江西龙虎山,礼聘张师来京。 且说这一代天师,正值第三十代,名叫张继先。幼年时,人就称为真仙,九岁嗣位为天师,应诏来到京师时

  • 道教故事:谢自然求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谢自然,唐朝四川某地的道姑。幼年就入了道门,师父给她看各种仙经,初读时便觉熟悉,看第二遍便能背下来。四十岁时不辞辛苦,周游各处洞天福地,求拜一明师学成道业。听人说,天台山有位司马承祯,住在玉霄峰,是超凡脱俗的高道,于是去拜求他收自己为徒弟。拜师后,谢自然在山野间居住,只是每天砍柴为承祯做饭。承祯惊讶

  • 道教故事:一马定华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马定华山是宋代以后妇孺皆知的陈抟巧弈赵匡胤的故事,这段脍炙人口的仙话,伴随这座名山一直流传下来。 西岳华山奇峰高耸,山势险要,山上有座供奉西岳大帝的古庙,不远处有一个仙洞,称之为“希夷洞”,洞中住着一位修道的仙翁,名叫陈抟,道号“希夷先生”,人们常称为‘陈抟老祖。 这一天,一位小道童奉陈抟老祖

  • 道教故事:灵山道士尖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胡昭公在灵山迷仙坛得“无字天书”后,为民治病,真个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多少久病不愈者,沉疴而立,得其救者都在家中为他立起了长生牌位,以表救命之恩。因此名声越来越大,流传越来越远。有一天,随从道童下山为病者送药,回山后对师父说:“山下贴了皇榜,说皇上的亲娘得眼疾而失明,朝中御医束手无策,故张榜遍求神

  • 道教故事:道教女仙碧罗仙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碧罗仙姑是道教的一位女仙。她的成道故事广为流传,在南方及港澳地区有一定的信仰。 碧罗仙姑,姓黄名咏冰,字洁坤,陕西省西安府咸阳县人。她的父母到晚年六十岁时,身边还一直无子息,非常着急,并常去咸阳郊区的纯阳吕祖观祈祷求子,以继香火。其父母不分时日,一天也不间断地去吕祖观中祈求生儿育女,实是虔诚。终于

  • 道教故事:邋遢道人的传奇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张三丰,明代道人。名全一,或名君宝,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史书上说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裁,寒暑只有一衲一蓑。张三丰曾游栖于武当山,明太祖、明成祖屡次遣使求之,均不遇。英宗时,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有关他的传说民间很多,现录一二于下: 一日,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