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焚书坑儒烧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

焚书坑儒烧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05 更新时间:2024/1/24 20:31:26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

关于这次的“焚书坑儒”事件,直接发生原因就在于当初的分封和郡县制度。当时秦始皇平扫天下,在政治,经济领域上实行改革,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统一之前,就在要不要分封诸侯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但也有人坚持“封国土,建诸侯”制度。于是秦始皇力排争议采取了斯等人的话,实行了郡县制度。但是仍然有多人不同意这样做,他们是希望秦始皇能够按照先的做法。他们认为春秋战国之所以战乱不停,就是因为分封造成的后果。只有废黜分封的制度才能免受战乱。

可是秦始皇不听劝阻,最终还是走上了法家的治国之路,在很多事情上抑古尊今。于是就激发了这批知识分子的极为不满甚至发起诋毁,于是开始对秦始皇颁布的相关指令进行指责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听信小人的话,采取了“焚书坑儒”这样一个极端的手段。众多知识分子在此次措施中遭到坑杀,大量的图书也被烧成灰烬。这样的措施其结果摧毁了许多化宝典,毁灭了先秦宝贵文化,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

1、焚书坑儒烧了多少书

千古名帝--秦始皇,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社会,做了许多留名千史的事情。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将他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

“焚书坑儒”这一事件中到底烧了多少书,却无人知晓。但是清楚的是,当时秦朝的统治对人民的刑罚残酷,剥削严重。当然在思想上面也是严格禁锢的。对于“焚书坑儒”这件事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有不同意见的有士之人所进行的残酷镇压。在一次宴会上,始皇很是高兴,可有一个思想固执的人叫做淳于越的,本是齐国人。他当时就当场批评周青臣是阿谀奉迎的人。紧接着他又批评了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度以及郡县制的举措。又举列说,如果有大臣发生篡权的事情,始皇是没有办法救自己的。随后他讥讽到始皇不遵循古道,政治是不能长久的。丞相李斯当场与他反驳,斥责淳于越是愚蠢的儒士,还谴责儒士们口是心非。他认为朝廷上有儒士们的存在对当今的朝政是有危险的,于是强烈建议秦始皇打击他们的活动,还提出焚书的建议。在李斯的一席话下,秦始皇批准并实行了这个建议,于是就出现了史上的“焚书坑儒”事件。

关于此次焚书的数目并无人知晓,但关于书目的大致范围确定是:第一、史书除了《秦记》以外的所有相关的六国史全部烧掉。第二、《诗》、《书》、百家语除了博士官收藏的以外,有关其他人写的藏书都要集中到郡部那里,由郡守等人相互监督烧掉;第三、有《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第四、有关医药、占卜、种树等书不在焚烧范围里面;

2、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毁灭文化

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度。不在继承像战国时期一样分封自己的帝国,而是将这些国家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划分为36个郡县,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之一政治。

一次宴会上部分大臣斥责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怒。于是在听从大臣李斯的建议后,实行焚烧儒家书籍的的指令,便出现了历史上的“焚书”一事。一年之后,有两个书生本来任命给秦始皇炼就长生不老的丹药,后来他们认为秦始皇贪欲念很强,吃了药也是浪费时间,于是就豁然请辞。秦始皇得知后大怒,又想到每次都在书生手里求不到仙药,于是下令将国内多达四百左右数量的方术之士和书生统统活埋,便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坑儒”。

不久之后,国内四处起义,出现了反秦高潮,秦朝逐渐灭亡了。汉朝建立后,那些在秦朝政治中受到边缘化的书生,因为受到文化重建的影响,又回到了政治中心。后来汉武帝在位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才得以站在正统的地位。

从古至今,文化是一个民族恒定的一个支撑点,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所以在中国历史的国度里,一个统一的政治就需要从文化当中寻找并获得自身自由。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表现正是体现了对自己的统治经不起文化的质疑。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也正是自身统治需要文化作为支撑。所以上下几千年以来,政治于文化相交融,而这种交融性也应该继续发扬下去。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希腊精: 古代西方哲学思想的最原始集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希腊精神”的特点是“求健康”、“好学”、“创造”、“爱好人文”、“爱美”、“中庸”、“爱自由”。“中国精神”和“希腊精神”有得一比,但在“爱自由”方面特别欠缺。“何谓希腊?何谓希腊人?”《希腊的遗产》([英]F•I•芬利主编,张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开宗明义提这样的问题。冒失地谈

  • 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君王集权的手段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分封制即分邦建国,盛行于奴隶社会,主要在周朝和西汉初年时实行。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之上,按地域划分,彼此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盛行于封建社会。分封制中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或者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每一块封地就是一个诸侯国,也就是国家的

  • 毛南族都有哪些民族信仰?毛南族宗教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毛南族是个信奉多神的民族,他们所信仰的原始教名目很多,其中主要是动植物崇拜。植物崇拜。每个村子都供奉着一棵大树,称为“坛木”(音),说是护村树,具有很大的神威,谁都不能伤害它。每个村子都将一株状似茅草的长升草(学名卧乌草),奉为神草,借助它镇魔驱邪。妇女背小孩远行,要取它一两张叶子打个结,插在背上,

  • 门阀制度兴于察举败于科举 经历了七百年之久 门阀制度到底是如何最终走向毁灭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应有江湖”,人们在争斗不休中,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微薄,逐渐抱团取暧,形成了在历史上有名的门

  • 墨家思想:中国汉族哲学体系之一 ,为何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先消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

  • 墨子非攻的思想解析 《墨子》和《墨经》是一回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非攻”是墨子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华,以及对待人事的态度。非攻,其含义是,不要去攻打别人。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他认为战争是令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的,战争中会有很多牺牲品,比如老弱妇孺,她们失去依靠,最终苦苦熬过一生。墨子在《非攻》一篇中,讲到了战争。他说杀人以万,

  • 儒家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功不可没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在当代中国,儒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仅仅是诸多学派的里的一家,并没有坐到独大的地位,那么儒家是怎么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哪?董仲舒在这

  •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物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舍利为梵语,即遗骨之意。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广东省南华寺之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后者如陕西省法门寺之佛指舍利。碎身舍利之形成乃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

  • 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总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六戒、八慎体现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国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总结,这2个古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独利,八慎中有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戒独利,那只有自己获利的事,永远是不长久的。一戒:戒久利,戒众争“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人生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

  • 文史百科 皇帝的女婿为啥叫作驸马?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说文•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