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君王集权的手段吗?

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君王集权的手段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99 更新时间:2024/1/24 20:31:21

分封制即分邦建国,盛行于奴隶社会,主要在周朝西汉初年时实行。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之上,按地域划分,彼此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盛行于封建社会。

分封制中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或者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每一块封地就是一个诸侯国,也就是国家的土地不是完全属于室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拥有的绝对地位,诸侯王位可以世袭,并且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诸侯王只天子不能随意插手诸侯国内的事务。而在郡县制下只有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是中央集权的高度集中者,中央和地方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命和调动,官员职位不得世袭,官员也没有土地。地方不能私设军队,任事务都要皇帝负责。分封制下,诸侯需向王室缴纳贡赋,定期向天子朝觐述职;而在郡县制的体系下,是皇帝向官吏发放俸禄,官吏不用向国家缴纳贡赋。

由于分封制产生了很多的诸侯小国,王朝初期天子与其兄弟和功臣之间的关系密切,会有利于王朝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与天子的关系逐渐变得陌生,就会发展成诸侯国的势力超过王室,造成地方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官员因为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手上没有实质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1、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郡县制同时都是古代君王掌握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分封制出现的时间要在很早之前,而且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到了周朝才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完善,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还是产生了许多有利影响的。但是到了周朝后期王室的权力渐渐衰退,从而引发战乱,秦朝统一之后郡县制开始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分封制,那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还要内容上说起,首先分封制是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功臣或者贵族,虽然分给他们一定的统治权,但是却始终不能摆脱君主的命令和约束,可以说分封制也是加强中央权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王室的权力足够强大,否则很容易造成诸侯国过于独立强大,很容易因此就脱离了君主的掌控。郡县制却是秦朝在周朝的经验教训中重新总结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相比于分封制来说,更加保险也更加容易管理。

除此之外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分封制最后失败了才促使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而郡县制的出现也就代表了分封制的失败,所以说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也是非容易理解的。分封制在一定意义上是郡县制的前身,而郡县制的出现却代表着分封制的失败,换句话说郡县制的出现否定了分封制,毕竟郡县制可以弥补分封制的一些缺陷。

2、分封制的目的

分封制在古代时期受到了多君主的广泛应用,从出现开始分封制就一直以重要的政治制度而存在的,那么大家都知道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吗?其实要分析分封制的目的可以从西周时期这个历史环境中分析,因为分封制在西周时期达到了最顶峰,所以在这个时期分析分封制的目的还是比较现实的,那么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呢?

分封制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分析,首先分封制作为君主手中有力而重要的政治手段,可见对于君主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第一个分封制的目的就可以看出来了,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君主对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分封制将一些功臣和宗族都分散到了各个地区,尽管他们手中开始掌握一些地方的政权,但是对于君主来说还是可以控制的,而君主通过他们治理这个地区的百姓也让国家的统治更加的稳定。

其次分封制的目的还在于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制度将国家的领土进一步的扩,君主安抚这些功臣王族的时候,会将一部分的土地和人民交给他们,有的时候就会考虑一些深远的边区,这样的地区或许还有着一些少数民族,君主通过诸侯将这个地区进行治理,人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交流,这样分封制扩张领土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分封制的目的很好理解,既然这种制度可以持续这样长的时间,那么也就说明这个制度还是有利于君主的,不管是加强统治还是扩大领土面积,其实意义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分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君主。

3、分封制何时被废除

分封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西周之前的时期,包括西周的君主都将分封制作为主要的制度来施行,但是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在铁器出现之后提高了很大幅度,分封制最终还是因为满足不了人们的追求,最终还是被淘汰出人们的生活。那么分封制何时被废除呢?

要了解分封制何时被废除还要从西周时期开始说起,在西周时期分封制发展的已经比较完善了,而且还达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从西周结束之后君主手中的权力开始慢慢减退,到了东周时期尽管君主已经无法完全掌控诸侯们了,但是那个时候分封制还是存在的,那么分封制何时被废除的呢?到了战国时期虽然还有许多的诸侯国存在,但那时候诸侯手中的权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只拥有管理的权力,除此之外政权和军队都不在诸侯国的掌控之内,而且诸侯的世袭在这时候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时候距离分封制被废除已经不远了。

等到了秦国时期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之后,开始实行了全新的郡县制,这是和分封制完全不同的一种制度,秦国的时候这种制度变成了相当重要的内容。而后来的汉代又实行过两种制度相结合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分封制虽然没有完全被废除,但是诸侯和之前时期相比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了。

其实纵观历史分封制一直存在在封建社会当中,就算是最后时期影响力已经非常小了,但是依旧没有被完全废除。如果一定要问分封制何时被废除的话,应该直到最后清朝完全结束之后这种制度才完全的消失在历史之中。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毛南族都有哪些民族信仰?毛南族宗教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毛南族是个信奉多神的民族,他们所信仰的原始教名目很多,其中主要是动植物崇拜。植物崇拜。每个村子都供奉着一棵大树,称为“坛木”(音),说是护村树,具有很大的神威,谁都不能伤害它。每个村子都将一株状似茅草的长升草(学名卧乌草),奉为神草,借助它镇魔驱邪。妇女背小孩远行,要取它一两张叶子打个结,插在背上,

  • 门阀制度兴于察举败于科举 经历了七百年之久 门阀制度到底是如何最终走向毁灭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应有江湖”,人们在争斗不休中,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微薄,逐渐抱团取暧,形成了在历史上有名的门

  • 墨家思想:中国汉族哲学体系之一 ,为何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先消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

  • 墨子非攻的思想解析 《墨子》和《墨经》是一回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非攻”是墨子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华,以及对待人事的态度。非攻,其含义是,不要去攻打别人。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他认为战争是令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的,战争中会有很多牺牲品,比如老弱妇孺,她们失去依靠,最终苦苦熬过一生。墨子在《非攻》一篇中,讲到了战争。他说杀人以万,

  • 儒家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功不可没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在当代中国,儒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仅仅是诸多学派的里的一家,并没有坐到独大的地位,那么儒家是怎么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哪?董仲舒在这

  •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物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什么人才会有?舍利为梵语,即遗骨之意。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广东省南华寺之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后者如陕西省法门寺之佛指舍利。碎身舍利之形成乃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

  • 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总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六戒、八慎体现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国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总结,这2个古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独利,八慎中有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戒独利,那只有自己获利的事,永远是不长久的。一戒:戒久利,戒众争“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人生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

  • 文史百科 皇帝的女婿为啥叫作驸马?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说文•马部

  • 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考试作弊自古以来都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的。在我国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采用“朱墨不符”的政策,就是在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我国“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就要来临了,从去年1

  • 中国历史上那些最著名的四大叛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英布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项梁,拥立楚怀王。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后,项羽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十万秦降兵。项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