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鸡父之战:失败未必从主力崩溃开始

鸡父之战:失败未必从主力崩溃开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4/1/24 16:07:34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显示出地崩山裂式的态势,最明显的表象是主力部分被彻底击溃,或者溃散。然而,溃败的关键因素却未必从主力开始,甚至主力还未伤到毫发,战斗序列就已经分崩离析,局面完全不可收拾,说得形象一点,主力还在摩拳擦掌呢,败局就已经确定。这是怎么回事?

这如同一个主力球员,他必须有外围和打掩护的盟友,别看主力威风凛凛,也别看这些外围和盟友卑弱而不显眼,可他们一旦被突破,主力丧失左膀右臂,甚至连战斗力尚未发挥之际,就已经毫无作为了。项羽够猛吧,其战术水平恐怕不在白起韩信之下,一直到垓下之战前,还能打得刘邦摸不着北,然而,他的盟军英布彭越却已经加盟刘邦,他毫无外围而言,因此最终被韩信轻松解决。

例如公元前519年的吴楚鸡父之战,是一场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的争霸战。吴国想要进入中原,必须争夺楚国占据的淮河流域,具体而言就是州来这地方。双方就在这一年围绕淮河流域展开激战。战争似乎是在楚国和吴国之间展开,其实战斗组成很复杂,起码楚国这边是一个成员众多的联盟阵营,除了主力楚国外,还有胡、沈、陈、许、蔡等七个小兄弟,他们都是主力的外围,或者说后援,虽然战斗力不够强大,但如果没有他们,主力就无法真的强大起来。翻阅《左传》,我们就会发现,春秋时代的战争很多都是大国带着小伙伴群殴。

楚国这一年有点背,主帅阳匄带病率军,结果病死前线,这对楚军的打击很大,于是新统帅将部队转移到鸡父一带,准备在此展开决战。而吴国这边的主帅则是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夫差他老爸。公子光认为,击败楚国的关键不在于与对方主力面对面决战,而是拆掉主力的外围。他分析了对方的战斗组成,这些外围都很脆弱,要么同床异梦,要么不堪一击,尤其是新上任的老大没什么说服力,更是罩不住这帮小伙伴,先击溃对方的小伙伴,接下来主力自然就溃散了,“诸侯乖乱,楚必大奔”。

公元前519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九,是晦日,本来按照当时的国际准则,这一天任何国家都不能动武。公子光不按规则出牌,发动突袭。当然,这次突袭很不像样子,完全没经过训练的三千吴国囚徒以极其松散的序列向楚国的小伙伴冲锋。这次冲锋很快就被打垮,囚徒们掉头就跑。楚国的盟军被表象迷惑,发起追击,一追就进入吴国的埋伏圈。

在埋伏圈内,楚国的小伙伴很快被解决掉,他们的国君和主将或被杀,或被俘。为了让他们的失败有画面感和冲击力,吴国将这些战败的士兵又放回阵前,这下很要命,胡、沈、陈这些小国的士兵鬼哭狼嚎地跑回来,口里叫嚷着:我们国君战死啦,我们主将被俘了,快跑啊。(曰:“吾君死矣。”)

吴国要的就是这种强大而有渲染力的画面和声响效果,楚国的小伙伴一听说,吓得掉头就跑,一跑战斗序列就乱了,楚国军队还没和敌人交手,就溃散了,“三国奔,楚师大奔”。

对于这次战役,记载历史的人都不好意思说楚国参加了战斗,“不言战,楚未陈也”,原因是楚国还没有进入状态。

由此可见,击败强大的对手未必要攻坚,只要戳其薄弱环节,造成其混乱就行了。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 凯旋时竟然驻跸神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697年,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凯旋时驻跸神木城郊。他写给内务府的十七封密札中,其中写道“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山川形势,又是一种别样景致。……风俗淳厚,人心似古,水土好,人无杂病,食物亦多,山上有松树柏树,远看可以看得。……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

  • 唐诏之战:一场以土地争端引起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诏之战是唐朝和吐蕃之间为了南诏的归属问题,而爆发的一系列战争。而在字面意义上了解的,很多人都以为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南诏,简单的字面之差,让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有了误解。 其实,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吐蕃,关于这场战争,最初是由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土地争端引起的,吐蕃和唐朝之间常年不和,双方经常在边

  • 紫荆关之战: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京师大震。次日,皇太后命令明英宗的弟弟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景泰帝朱祁钰监国。在最初的慌乱过程中,明国的中央并没有很快的完成统一的决策。郕王命令群臣商议战守方略,侍讲徐珵夜观星象,认为星象有变,京师应当南迁。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时候,如中流砥柱般的名臣出现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

  • 唐初的浅水原之战: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浅水原之战,是发生在唐武德元年六月到十一月的一场战争,是唐朝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在浅水原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因此这场战争的参展方就是唐朝和薛举父子,这一战役一举击败了薛仁杲,同时夺取了陇西,并且除去了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采用了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

  • 廊坊大捷真相:就是个笑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廊坊大捷 “大捷”,顾名思义,就是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廊坊大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发生在廊坊的一次战役,“大捷”之名出自清政府,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次战役事实上很难被称以“大捷”,甚至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1900年,慈禧太后想废掉皇帝而立“大阿哥”溥俊为帝,据说年号保庆,差点中国最后一位

  • 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介绍 北周灭北齐之战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宇文邕 公元576年,北周灭北齐之战打响,历时3年时间最终以北齐的亡国而告终,北周灭齐之战主要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等。这场战役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原因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

  • 中原大战简介 中原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原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各路军阀的混战使中国发展受阻。此战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930年5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1928年6月北京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垮

  • 田庄台战役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如何 为何清军伤亡远远多于日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田庄台战役 根据相关资料,田庄台战役中,中日双方的伤亡数量相差很多,清军的伤亡远远多于日军,但两军投入的兵力数量其实是差不多的。可能有人会认为是火力和战术差异造成的,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伤亡160人注,清军损伤2000余人注。日军投入了三个师团的主要兵力,有十名将领,即四名中将(野津道

  • 威海卫战役的影响有哪些 威海卫战役标志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是甲午战争后期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此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帝国主义开始看清清政的腐败无能,开始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加快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威海卫战役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打破了清朝统治者自以为“自强中兴”“中外和好”“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