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雁门之战北宋对辽战争难得的一次大胜

雁门之战北宋对辽战争难得的一次大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88 更新时间:2024/1/25 13:12:41

公元980年,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进发,这是辽国向北宋发动的第二次大举南侵。

雁门关地处北宋与辽交界地带,是北宋防御辽国进攻的重要关口,守将杨业时任州刺史。杨业即世传“杨家将”中杨继业的原型,骁勇善战,外号“杨无敌”。此时,杨业麾下仅有守军数千人,面临大敌来攻,他急遣信使请求节制西北边疆军事、正驻守太原的潘美发兵援助。

而潘美却拒不发兵。他以为,雁门关虽是战略要地,但只能暂时阻挡辽兵的攻势,并不能用来坚守以长期拒敌。因此,潘美只是积极准备固守太原,没有发兵援助杨业固守雁门的打算。

辽兵已至雁门关,潘美却按兵不动,仅凭杨业的数千兵马守关,势必无法抵挡萧咄李的十万大军。在此危急关头,杨业只得冒险设计,欲用奇兵袭击辽军统帅的指挥部,“擒贼先擒”,若辽军统帅被擒获,则辽之十万大军可不战自溃。以数千骑袭击敌人十万大军,诚为至难至险之事,而事已至此,杨业别无选择。

计议已定,杨业留副将守雁门关,自己则率“麾下数千骑自西径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杨业乃是采用从敌人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将辽军击溃的。

当时,辽军正在准备进攻雁门关,没料到宋军会在背后猛插一刀,又不知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顿时大乱,纷纷逃窜。

混战中,杨业判断辽军统帅必在中军旌旗簇拥之处,于是率军猛攻辽军中军。只见辽军旗鼓簇拥之处,有一人骑着一匹高大骏马,杨业知此人必是辽军主帅,乃率众击之。骑骏马者正是辽军统帅萧咄李,在宋军的猛烈冲杀下,其左右卫兵皆被冲散,萧咄李竟被宋军斩杀。

萧咄李一死,辽军顿时成了一盘散沙,皆无心恋战。守卫雁门的宋兵见杨业袭击成功,也开关杀出,辽军大溃,退至大同。杨业挥军追杀,擒获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而还。

杨业以少胜多、取得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传至太原,潘美不信,及查证属实,顿时恼羞成怒,妒火中烧,竟上疏宋太宗,劾奏杨业之短。幸好宋太宗此时还算明智,将潘美的“谤书”封好,遣使送给杨业看,并升杨业为领云州观察使。兼代、郑南州刺史,算是对杨业雁门关大捷的奖赏。

雁门关大捷是宋辽战争中宋朝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杨业在大敌临关的危急时刻。毅然实施背后袭击之中军的战术,而不是被动地据关防守,变被动为主动,其胆其识,极为卓越。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鸡父之战:失败未必从主力崩溃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显示出地崩山裂式的态势,最明显的表象是主力部分被彻底击溃,或者溃散。然而,溃败的关键因素却未必从主力开始,甚至主力还未伤到毫发,战斗序列就已经分崩离析,局面完全不可收拾,说得形象一点,主力还在摩拳擦掌呢,败局就已经确定。这是怎么回事? 这如同一个主力球员,他

  • 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 凯旋时竟然驻跸神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697年,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凯旋时驻跸神木城郊。他写给内务府的十七封密札中,其中写道“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山川形势,又是一种别样景致。……风俗淳厚,人心似古,水土好,人无杂病,食物亦多,山上有松树柏树,远看可以看得。……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

  • 唐诏之战:一场以土地争端引起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诏之战是唐朝和吐蕃之间为了南诏的归属问题,而爆发的一系列战争。而在字面意义上了解的,很多人都以为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南诏,简单的字面之差,让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有了误解。 其实,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吐蕃,关于这场战争,最初是由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土地争端引起的,吐蕃和唐朝之间常年不和,双方经常在边

  • 紫荆关之战: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京师大震。次日,皇太后命令明英宗的弟弟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景泰帝朱祁钰监国。在最初的慌乱过程中,明国的中央并没有很快的完成统一的决策。郕王命令群臣商议战守方略,侍讲徐珵夜观星象,认为星象有变,京师应当南迁。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时候,如中流砥柱般的名臣出现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

  • 唐初的浅水原之战: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浅水原之战,是发生在唐武德元年六月到十一月的一场战争,是唐朝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在浅水原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因此这场战争的参展方就是唐朝和薛举父子,这一战役一举击败了薛仁杲,同时夺取了陇西,并且除去了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采用了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

  • 廊坊大捷真相:就是个笑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廊坊大捷 “大捷”,顾名思义,就是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廊坊大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发生在廊坊的一次战役,“大捷”之名出自清政府,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次战役事实上很难被称以“大捷”,甚至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1900年,慈禧太后想废掉皇帝而立“大阿哥”溥俊为帝,据说年号保庆,差点中国最后一位

  • 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介绍 北周灭北齐之战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宇文邕 公元576年,北周灭北齐之战打响,历时3年时间最终以北齐的亡国而告终,北周灭齐之战主要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等。这场战役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原因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

  • 中原大战简介 中原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原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各路军阀的混战使中国发展受阻。此战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930年5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1928年6月北京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垮

  • 田庄台战役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如何 为何清军伤亡远远多于日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田庄台战役 根据相关资料,田庄台战役中,中日双方的伤亡数量相差很多,清军的伤亡远远多于日军,但两军投入的兵力数量其实是差不多的。可能有人会认为是火力和战术差异造成的,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伤亡160人注,清军损伤2000余人注。日军投入了三个师团的主要兵力,有十名将领,即四名中将(野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