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 凯旋时竟然驻跸神木

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 凯旋时竟然驻跸神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60 更新时间:2024/2/29 7:49:43

1697年,康熙平定格尔丹叛乱,凯旋时驻跸神木城郊。他写给内务府的十七封密札中,其中写道“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山川形势,又是一种别样景致。……风俗淳厚,人心似古,水土好,人无杂病,食物亦多,山上有松树柏树,远看可以看得。……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翊神宫去,看看笑笑,恭进神木白面一匣。”等语,曾多处提到神木县及其特产和风俗。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主政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61年,开创了“康熙盛世”的新纪元,为其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稳定发展的基础。康熙即位时年仅8岁,14岁亲政。16岁时在祖母孝庄皇后的帮助下,铲除了权臣鳌拜,此后,对内先后撤去了三藩,消灭了吴三桂势力,平息了准噶尔丹叛乱,加强了边疆防务,驻军西藏,收复了台湾。对外,粉碎了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划定了中国东北边界,使我国的疆土总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

康熙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之一,他一生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座右铭,勤政务实、好学深思、崇尚节俭、仁慈宽厚,为中华近代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崇尚儒学,尤喜程朱理学。他还喜欢数学、天文学、药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康熙文武双全,喜欢狩猎,具有较强的军事才能。他生逢其时,天降大任,运筹帷幄,经天纬地,品质高尚,思维敏捷,意志坚强,记忆超群,开创了我国上百年快速发展的历史盛期,成为封建社会时期的最有成就的帝王之一。

康熙14岁亲政后,在政治上不断加强实权,《清圣祖实录》卷曰:“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一方面采取限制满清贵族势力,剥夺各旗王干预旗务权,破除“军功勋旧诸王”统兵征伐的传统,削弱议政五大臣会议的政治影响等措施。另外,奖罚权亲自控制,不允许大臣干涉,并设密奏制度,广泛体察下情,制定《大清宝典》,实现了政治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任人唯贤的目的。

在经济上,康熙民本思想坚定,主张“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废止了满清贵族圈占近亲州县土地的特权,将土地分给百姓耕种,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整治黄河。出现了农业大发展的局面,国家经济势力空前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在军事上,他主张“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他在削藩中平息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派施琅将军武力平定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使台湾回归祖国;亲征新疆准噶尔,击败噶尔丹,使蒙古土尔扈特臣服清朝;1718年击败了占据西藏的准噶尔叛军,并驻军西藏,稳定了边疆。迫使沙俄签订了和平条约,划定了边界,使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稳定。

有史以来,主政的皇帝出京亲征是极为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各个朝廷初期和末期,多因战争平凡比较普遍。而康熙驻跸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关键是康熙在位61年,多次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整治官吏的亲民作风,受到广大人民的热情赞扬,便总结出许许多多的奇闻轶事大加褒扬,广为流传。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唐诏之战:一场以土地争端引起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诏之战是唐朝和吐蕃之间为了南诏的归属问题,而爆发的一系列战争。而在字面意义上了解的,很多人都以为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南诏,简单的字面之差,让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有了误解。 其实,唐诏之战的双方是唐朝和吐蕃,关于这场战争,最初是由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土地争端引起的,吐蕃和唐朝之间常年不和,双方经常在边

  • 紫荆关之战: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京师大震。次日,皇太后命令明英宗的弟弟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景泰帝朱祁钰监国。在最初的慌乱过程中,明国的中央并没有很快的完成统一的决策。郕王命令群臣商议战守方略,侍讲徐珵夜观星象,认为星象有变,京师应当南迁。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时候,如中流砥柱般的名臣出现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

  • 唐初的浅水原之战: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浅水原之战,是发生在唐武德元年六月到十一月的一场战争,是唐朝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在浅水原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因此这场战争的参展方就是唐朝和薛举父子,这一战役一举击败了薛仁杲,同时夺取了陇西,并且除去了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采用了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

  • 廊坊大捷真相:就是个笑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廊坊大捷 “大捷”,顾名思义,就是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廊坊大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发生在廊坊的一次战役,“大捷”之名出自清政府,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次战役事实上很难被称以“大捷”,甚至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1900年,慈禧太后想废掉皇帝而立“大阿哥”溥俊为帝,据说年号保庆,差点中国最后一位

  • 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介绍 北周灭北齐之战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宇文邕 公元576年,北周灭北齐之战打响,历时3年时间最终以北齐的亡国而告终,北周灭齐之战主要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等。这场战役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原因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

  • 中原大战简介 中原大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原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各路军阀的混战使中国发展受阻。此战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930年5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1928年6月北京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垮

  • 田庄台战役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如何 为何清军伤亡远远多于日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田庄台战役 根据相关资料,田庄台战役中,中日双方的伤亡数量相差很多,清军的伤亡远远多于日军,但两军投入的兵力数量其实是差不多的。可能有人会认为是火力和战术差异造成的,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伤亡160人注,清军损伤2000余人注。日军投入了三个师团的主要兵力,有十名将领,即四名中将(野津道

  • 威海卫战役的影响有哪些 威海卫战役标志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是甲午战争后期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此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帝国主义开始看清清政的腐败无能,开始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加快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威海卫战役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打破了清朝统治者自以为“自强中兴”“中外和好”“一片祥和”

  • 百团大战到底有多少个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八路军史上的重大事件。许多人都知道百团大战,但是具体如何又不甚了解。人们常常会问,这百团大战真的是有一百个团参战吗?它的名字从何而来呢?事情还得从1940年说起。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