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即墨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

即墨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4/1/24 14:50:50

田单是齐国一名军事家,善于用兵布局,巧施兵法,以奇制胜。少年时候没有什么官职,后来燕军大举进攻齐国,他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燕军攻打齐国安平的时候,田单当时还只是当地一个小官。

在燕军还未攻城之前,他让田氏家族用铁皮把家里的推车包裹起。后来燕军攻城之时,百姓推着车都蜂拥出城,车与车相互碰撞很多都损坏了,前进十分缓慢而被燕军抓获。只有田单家族由于推车完好,才幸免逃到即墨。

文言文《田单即墨之战》里面主要讲述的是,燕军大破齐军,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没有被燕军占领。后来燕军首领乐毅乘胜追击攻打莒城与即墨。当时即墨军事首领作战身亡,军中无首,田单家族推荐田单为军事首领。他们为认为田单能够帮助大家逃离安平,说明田单是一个足智多谋,熟知兵事之人。

田单任职军事首领之后,乐毅同时攻打两座城,三年时间都没有攻下来。后来有人暗中告诉燕王,说乐毅之所以三年未能攻破两座城,是因为他想掳获齐国民心自立称王。乐毅至今都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顾及燕国的家眷。

当时燕王听到此话非常生气,便一怒之下把前来告密之人处死了。燕王认为乐毅曾经一举攻下齐国十多个城,齐国本是乐毅攻打下来的。只要乐毅能与燕国和平共处,乐毅在齐国称王也是燕王的心愿,随后立乐毅为齐王。但是乐毅却十分害怕,便辞去了官职,可见乐毅是燕国的一个大忠臣。

即墨之战简介

即墨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争事件,相关史书都有记载关于即墨之战简介,通过即墨之战简介,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即墨之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即墨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燕国名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在乐毅带领下,燕国占领了齐国70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即墨和莒未能被攻破。

公元前283年,齐国大臣拥立田法章为王,即为齐襄王,齐国大臣们组织民众奋力抵抗燕军。为了守住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迎敌时战亡。随后,田单率领族人连夜逃亡至即墨,被推选为城守。

在田单带领之下,即墨民众和燕国士兵对峙5年之久,乐毅为了占领即墨,先后采取怀柔政策和强攻政策,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成为燕国首领。

此时,田单利用反间计,让燕惠王罢免了乐毅职务,并让骑劫代替乐毅率领燕军作战。随后,田单利用激将法,激起了齐国民众的怒意,让他们更加仇视燕国人民。

在田单的计划下,骑劫以为即墨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便松懈了对齐军的警惕。在此情况下,骑劫率领军队冲入即墨城,恰好被齐国民众打得落花流水。此后,齐军一鼓作气收复了燕国所占领的城池,并击溃了燕军。齐国虽然成功地收复了国土,但是实力已经江河日下。

即墨之战的过程

即墨之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乐毅率领燕兵和齐军开战,燕国虽然未能占领即墨,但是燕军也没有任何损失。第二阶段为,骑劫代替乐毅作战,在城守田单的计谋之下,以骑劫为首的燕军以失败而告终。

田单激烈即墨民众对抗骑劫率领的燕军,便使用激将法来刺激齐民。田单宣称齐国人害怕劓刑,果然骑劫却将活捉的齐人俘虏处以劓刑。随后,田单又称,齐人最怕他人将祖先的坟墓挖出来,如果火烧祖先尸体的话,齐人肯定会投降。

骑劫听闻田单这一说法后,果然将齐人祖先的坟墓挖了出来,并在城外焚烧尸体。在田单计谋之下,骑劫果然成功地激怒了齐国人民,此时齐国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响应田单,声称他们愿意誓死抵抗燕军。随后,田单假装即墨城中的军力虚弱,他先让精装士兵埋伏起来,又让妇女和老人登上城门驻守。燕军看到这一情景后,误以为即墨城中已没有齐军,便放松了警惕,一心等待即墨人民开城投降。

此时的田单收集了大批牛,并在牛身上画上彩色花纹,给牛背披上黄色绸缎。为了让牛更加具备攻击力,田单令人在牛角处扎上刀,牛尾绑上沾满油的芦苇草。田单在夜间布置好了之后,让五千多名士兵在牛尾点火,放牛出城。

牛因疼痛,只好朝着燕军迎敌奋力突袭。燕军以为天降神兵,不敢轻易妄动,在士气高涨的齐军攻击下,燕兵溃不成军,而首领骑劫也在乱军中被踩死,田单率领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了齐国失去的城池。经过这场战争之后,燕国逐渐由繁盛走向衰退。

即墨之战的影响

即墨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即墨之战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作为即墨之战的双方来说,虽然齐国最终打败了燕国,收复了被燕国占领的领土,但是却未能挽救齐国日益消退的国力状况。

对燕国来说,这次即墨之战也是燕国的转折点,燕国经历这场战争之后,燕国国力由之前的强盛变得日益衰退。后来,多部史书也有记载即墨之战的经过,以及即墨之战的影响。

即墨之战的影响之一在于,即墨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它为后来的作战形式提供了参考基础。在即墨之战中,即墨城守田单以卓越的智慧赢得了胜利。

虽然双方力量悬殊,但是田单却能沉着应对,他利用激将法、心理战等方法,号召齐人鼓舞士气,进而麻痹燕军,让他们坐以待毙。在燕军长达5年的包围之下,即墨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在各种不利的因素之下,城守田单积极创造反攻条件,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田单充分利用心理战来震慑燕军,并以“火牛阵”突袭燕军阵营,将燕军一举击败。

除此之外,田单积极利用反间计,借助敌人之手除去了最难对付的乐毅。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乐毅的不存在也是齐国在即墨之战中赢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墨之战的影响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典型事例。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崇祯年山海关大战: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山海关大战背景是在明末崇祯年间。参战方主要为清军和以吴三桂为首的军队以及大顺军队。发生的地点为山海关一片石地区。主要参战的人物有多尔衮、吴三桂、李自成和刘宗敏等。 当时,李自成自称新顺王,建立国号为大顺。同年,清太宗皇太极驾崩,清世祖福临继位,由于小皇帝年龄小,就由多尔衮进行辅佐政治。当时明朝政府

  • 望海埚之战:永乐期间痛歼倭寇的一次胜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自明朝建国起的洪武时期,日本的倭寇就已经开始频繁侵扰中国沿海了。他们杀掠中国百姓,劫夺财物,无恶不作。中国沿海各地,从南至北,均以倭寇为患。 明朝的军队与凶残的倭寇发生过无数次战斗。在洪武七年,靖海侯吴祯亲率一支明军对一股倭寇展开了勇敢的追击,直追到琉球群岛一带,并成功击败和俘获了一些倭寇及其船只

  • 金积堡之战最后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金积堡之战是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对抗清军的一次重要战斗。这场战役的重要指挥官是左宗棠、马化龙等人,战役的结果以清军获胜,陕甘回民叛乱失败而告终。那么金积堡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呢?左宗棠是如何领导取得了胜利? 1869年,北路清军刘松山部进抵灵州,在9月8日攻占郭家桥。中路清军由固原、平凉北进,左

  • 垓下之战过程:垓下之战最终哪一方战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一起进攻城父。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

  • 柏举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吴王阖闾所带的兵马深入楚国的一场战役。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国家,在寿梦继位之后吴国才开始崛起。当时楚国和晋国正在争霸,晋国采取的战略就是联合吴国来牵制楚国。晋国人教会了楚国人用战车,御射等,所以吴国就逐渐强大了起来,寿梦就自己自称吴王

  • 东京汴梁城破时 宋朝的80多万禁军都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沿用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禁军制度,将全国精锐士兵调入京师,编入禁军。宋朝建国的初期,全国军队数量也不足30万,其中禁军只有10万余人。但宋太祖不愧是职业军人出身,就依靠这么点家底,收两湖、入蜀川、复岭南、并江南,基本上统一了南部地区。 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之时,宋朝军队的数

  • 东晋北伐的评价:东晋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伐方面的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失败了,但是依旧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东晋北伐比较有名的

  • 官渡之战结果:一个出乎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 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事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

  • 柘皋之战导致宋军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柘皋之战是发生在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141年,战役的发生地点是柘皋一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柘皋之战。柘皋之战南宋军队打败了金军,但是后来由于统帅张俊抢夺战役胜利的功劳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指令,造成了宋军被金军打败,战役之后金军撤走,宋军也各回驻地。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柘皋之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