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漠苍狼:匈奴亚洲篇

大漠苍狼:匈奴亚洲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59 更新时间:2024/1/24 1:01:51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而影响深远的民族,其名始显于战国。

自西汉以来,中国古代籍记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猃狁。当今学术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来、北来等说。匈奴无文字,以语言为约束。留传至今的少量古代汉语文记录的匈奴语汇与氏族名,难于对其族属与语族作出准确判断,目前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也还有别的一些说法。

匈奴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的最初活动中心地区,为漠南阴山及河套一带。见于记载的匈奴第一个单于,驻头曼城,其地当今内蒙古包头市境。战国末叶,匈奴与东胡并强,常扰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郡,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匈奴与东胡;秦始皇复使蒙恬统30万众连成万里长城。

至公元前209年,冒顿杀其父头曼,废单于推举制度,自立为单于。从此,匈奴遂由族名,兼为单于国名。 公元前209~前174年,冒顿在位,控弦之士30余万,南并楼烦、白羊,东灭东胡,西走月氏,北服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各族。老上单于继冒顿,又从伊犁河流域驱逐月氏、乌孙徙居伊犁河流域,实为匈奴属国,又役属西域城廓诸国。于是匈奴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北部草原游牧各部中,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游牧军事政权。

匈奴政权的机构分3部分:①单于庭(首脑部),直辖的地区在匈奴中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和云中郡;②左贤王庭(东部),管辖的地区在匈奴东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上谷都(今河北省怀来县一带),东面连接澻貉;③右贤王庭(西部),管辖的地区在匈奴西部,其南对着汉地的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县一带),西面连接月氏和氏、羌。

匈奴游牧军事政权, 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匈奴语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称"天"为撑犁,称"子"为孤涂,故"撑犁孤涂单于"一词的意义,相当汉语"天子"。 单于总揽军政及对外一切大权,由左右骨都侯辅政,骨都侯由氏族贵族呼衍氏、兰氏和须卜士担任。呼衍氏居左位,兰氏、须卜氏居右位,主断狱松。裁决了的案件,用口头报告单于。

左、右贤王理地方的最高长官。匈奴人尚左,单于以下,即以左贤王为最尊贵,因而权力和地位也较右贤王为高,并且常常是单于的"储副"。左、右贤王以下,还有左、右谷蠡王、日逐王等号。再下则是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

匈奴男子,平常游牧于部落,战时即按部落编为军队。另一方面,所有各级官员都是大大小小的军事首长,除了单于自己统领军队、亲临战阵以外,自左、右贤王以下,直至大当户,也都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大者统领万骑,小者统领数千。这些统领万骑的军事首领共有24个,被称为"万骑"(万骑长)。各个万骑长亦各自置千长(千骑长)、百长(百骑长)、什长(十骑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官。都尉、当户、且渠等都是中下级的带兵官,各以部众多少为区别权力大小及地位高下的标准。

单于庭和左、右贤王庭各有被划定的游牧地区,各自在自己的辖区内组织军队,实行统治。所有及龄壮丁既已编为骑兵,氏族首领则被任命为什长、百长或千长,显贵氏族或家庭则垄断和世袭万骑长或王、侯等***要职。通过这样的组织关系,迫使那些"甲骑"随同他们去进行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匈奴对被征服各民族实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其表现:①对于东邻的乌桓,自冒顿单于将他们征服之后,就强迫每年输送牛、马、羊皮、过时不缴,常常没收他们的妻子。②对于被征服的部族或部落,如果能够把他们的人口迁移到匈奴去的,就强迫他们迁移,使他们更直接地处于匈奴统治者的支配之下。③对于那些不能迁移的被征服部族或部落,例如对西域各族,以日逐王驻西边,设僮仆都尉等官于西域征收赋税,并且被西域各族人民为奴婢。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也经历前后两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冒顿初立时,即爆发秦末农民起义,继之五年楚汉战争,匈奴南下夺秦九原郡(今包头及河套地区),与汉朝分界于河南塞,势力达到朝那(今甘肃平凉市)、肤地(今陕西榆林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汉高祖亲统军击匈奴,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冒顿围困于白登山,7月始以计脱。次年,纳刘敬谏,与匈奴和亲。匈奴通过与汉朝和亲,不但获得了汉朝的公主为单于阏氏(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而且每年还获得了不少絮、缯、酒、米、食物。又与匈奴开关市,以利于南北农牧两大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以后经历高后至文、景60余年间,匈奴贵族屡屡背约骚扰汉朝边那郡,屠戮吏民,掳掠人畜,汉朝仅防御处之。

直至武帝即位(公元前141)以后,始着手强力反击。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开始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经过元狩二年及四年(公元前121及前119)两次带决定性的战役,匈奴大败,右地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附降于汉,单于及左贤王亦皆通走,河西走廊平定。匈奴主部不得不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从此"漠南无王庭"。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白族与西南古国:大理国的兴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族古称“白蛮”,是古老的bo(打不出,“bo人悬棺”之bo)人民族和汉民族融合形成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集解》中说:“bo,羌之别种也。”在战国时期就融合了部分楚文化的bo人,在汉晋之世,中原政府迁徙了一部分汉人到“西南夷”屯垦,加上中原战乱中流落到西南的汉族士兵和平民,进一步与bo人融合形

  • 粟末靺鞨 :渤海国兴亡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以隋末唐初先后迁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两批粟末靺鞨人和部分“高丽余种”为基础建立的国家。后来,高丽国的“逋残”,以及靺鞨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的遗民都归顺渤海,也成了渤海国的主要居民。他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史称之为渤海人。渤海又在发展

  • 大宛国简介及大宛民族记事, 大宛的马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宛列传》是记述西域诸国史实的传记。其中详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八国之事;附记扜罙、于窴、楼兰、姑师、黎轩、身毒、驩潜、大益、苏薤九国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国之事,而以大宛、乌孙事为主,且以大宛事开篇,以大宛事终篇,故名曰《大宛列

  • 大漠牧歌:敕勒篇 敕勒部落简史, 敕勒民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敕勒,在汉代时称为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称狄历、敕勒,到隋朝时称作铁勒。因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隋书》记载铁勒各部分布于东至独洛河(今图拉河)以北、西至里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著。唐贞观末,于东部铁勒分设都督府、州,隶燕然都护府。” 在秦汉时期,敕

  • 丝路咽喉:月氏篇, 关于月氏人的来源, 大月氏与小月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月氏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据《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

  • 西域狼痕:乌孙兴衰史, 乌孙人是匈奴族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乌孙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兼国名。其族属向有数说,比较重要的为:①匈奴族说。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②突厥族说。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

  •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 汉字的始祖是谁,汉字有多少个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汉字的起源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

  •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及习俗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五一节的来历起源介绍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2、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

  • 揭秘门神的来历, 战神秦琼为什么会成为门神?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中国,无论是神神秘秘的皇室,或是普普通通的民间,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除旧岁,迎新春;贴门神,祈平安。”的习俗;而门神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变化。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时,在度朔山上住着神荼、郁垒两兄弟,山上还有一棵绿荫如盖的古桃树。每天清晨,兄弟俩便在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有恶鬼

  • 胡同的由来 ,北京胡同的起源与胡同的命名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胡同的由来:“胡同”之称由来已久,据专家考证,胡同二字源于蒙古语,意指“水 井”。当年,有水井的地方为居民聚集之地。因此,胡同的本意应为居民聚 集之地。还有一种说法:元建都北京后,将居民住房按片分开,由蒙古人分管,各片之间由通道分开。通道除供人们行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在发生火灾时作为隔离带。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