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珠暗投的典故

明珠暗投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34 更新时间:2024/1/22 22:42:15

明珠暗投,意思是把闪闪发光的珍珠和宝玉偷偷地投到路上行人的面前,行人看到无不愣住,谁也不敢随便上前去拿。后专指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比喻贵重物品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视或好人误投了昏君。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明珠暗投的历史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很有声望的文学家,名叫邹阳。他最初是吴王刘濞手下的门客,因为吴王刘濞准备阴谋叛乱,他上书阻谏这件事,引起了吴王的猜忌与反感。为了免遭昊王的迫害,邹阳只好离去,投奔到梁孝王的门下。

邹阳最初到梁孝王门下的时候,因才华出众颇受重用,但由于他为人太过耿直,不会阿谀奉承讨好权贵,所以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梁孝王刘武是文帝窦皇后的小儿子,汉景帝的同母弟弟,有篡夺皇位之心。邹阳得知后极力劝阻,惹得梁孝王很是不愉快。而受梁孝王重用的羊胜、公孙诡等大臣乘机轮番在孝王面前说邹阳的坏话。梁孝王对谗言信以为真,一气之下将邹阳关入监牢。

邹阳本是满怀希望和抱负投奔到梁孝王门下的,谁料竟遭此陷害。邹阳并不怕死,但如果就此被治罪而含冤死去,邹阳又不甘心。他在狱中茶饭不思,度日如年。后来他充满激愤地上书梁孝王,陈述了自己的一片忠心,批驳了那些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奸佞之人。

邹阳在写给梁孝下的信中有如下一段话:“我虽然是个愚人,但也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明珠和璧玉,本是众人至爱的珍宝,可若是在黑夜里将它抛掷在路人的身上,人们非但不会将它视若珍宝,反而会按着剑对它怒目而视,怪它砸了白己;相反,一些盘根错节的破木头做成车子后却能被显赫的人物看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珠如果随随便便就弄到手了,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就显现不出它的高贵品质;而朽木加上些点缀,雕上花纹,就会显得高贵华丽。人也是一样,哪怕像珠玉那样的品质高洁,没人引荐,也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甚至还会结下仇怨;若是有人大力推荐,那么即使是才能平平的人,也会显得高人一等。由此看来,布衣百姓,即使有舜的治国之道,像伊尹管仲那样才华横溢,如龙缝、比干那样忠心耿耿,没有人在大王面前替他们美言,他们也无法施展才能报效国家啊!”

邹阳的信辗转到了梁孝王的手中。孝王读完信后,很受感动,立即下令释放邹阳。后来汉景帝听从大臣爱盎的建议,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羊胜、公孙诡为梁孝王献谋,派人刺杀爱盎。景帝追查凶手,梁孝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杀以谢罪。从那以后,梁孝王就把邹阳敬为上宾。

明珠暗投的成语出处与详解: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1、唐李白《留别贾舍人至》诗之一:“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2、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

3、《玉娇梨》第十三回:“这等俗物,何足言诗!若有日与白小姐花前灯下,次第唱和,方是人生一快。今日明珠暗投,也只是为白小姐,穷途之中,没奈何了!”

4、峻青《海啸》第四章:“你赵司令如果归顺他们,岂不是明珠暗投?”

5、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

6、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暗投了。”

7、亦作“明珠夜投”、“明珠投暗”。

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矣。”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带经而锄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带经而锄,成语,指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带经而锄的历史故事: 古人读书是很刻苦的。汉朝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缺乏学习费用,倪宽要为弟子们做饭,有时还要下地干活。他下地时总要带着经书,休息时便抓紧学习。 汉朝的朱买臣家里比较贫困,买

  • 拔帜易帜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拔帜易帜是什么意思?帜:旗帜。易:改变,变换。拔掉别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多比喻取而代之。那这个成语的故事是什么?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拔帜易帜的历史故事: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

  • 暮夜無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该成语出自《后汉书﹒杨震列传》。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暮夜無知的历史故事。 暮夜無知的历史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

  • 青云直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青云直上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青云直上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地名,源于成语青云直上。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青云直上的历史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范雎(jū)的人,因为家境贫

  • 箪食瓢饮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箪食瓢饮的意思是什么?箪食瓢饮是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食”有两音:1.sì意思是喂养,提供食物;2.shí意思是动词吃,食用,或名词食物。“食”此处应读sì,词性与"饮"相对。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箪食瓢饮的

  • 颠倒衣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颠倒衣裳的文言文 ①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

  • 虚左以待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虚有其表是什么意思?一般形容外表好看,实际上不行同义词是有名无实。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虚有其表的历史故事吧! 虚有其表的故事: 萧嵩是唐朝开国老臣萧瑀的曾侄孙,他身材魁伟高大,容貌秀美,还留着一把漂亮的胡子,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

  • 比肩继踵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比肩继踵的意思是什么?比:紧挨着;踵:脚跟。肩紧挨着肩,脚紧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那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比肩继踵的历史成语典故: 春秋后期,楚国雄踞南方,成为南方最强大的诸侯国,因此有许多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前来结盟。齐国与楚国相隔不远,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 涸辙之鲋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涸辙之鲋是什么意思?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自《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涸辙之鲋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庄子的学者。由于过分

  • 博士买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博士买驴”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喜作长文空文者的经典笑谈。空洞文风问题因何出现?不懂写作技巧,胡乱成篇者,有之;认为长才有分量、有水平,才能说明问题者,有之;无心正事,东拼西凑,敷衍糊弄者,有之;卖弄学问,显摆渊博,习而惯之者,亦有之……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