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满族的风俗习惯 ,四平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的风俗习惯 ,四平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32 更新时间:2024/2/4 7:47:37

四平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存、繁衍。历史上的夫、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回族、朝鲜族等都在这里生活过。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留下了许多化古迹,诸多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加之秀丽的自然风光,为这块土地增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

四平市是满族的发祥地集居地之一。是满族的“祖宗肇兴之所”。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就出生在伊通。在这块“贡山”、“贡河”相间环抱的沃土上,伊通满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伊通满族的风俗习惯,心里素质仍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虔心敬存下来的满族传世文物,在1987年3月代表吉林省在首都北京展出期间,曾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伊通县,满族仍较多地保留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伊通满族男子仍普遍穿坎肩,姑娘娴于刺绣,在衣边、门帘、幔帐上绣制优美的图案和“喜庆话”字样。过年剪窗花的习俗仍很盛行。老年妇女绾发盘髻,姑娘蓄发为辫,带耳环的随处可见。满族人家还较多地保存着古建筑的遗风,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尤其以萨满教(满族原始家教)的仪式和婚礼最具有代表性。每到祭福祭天婚丧嫁娶,驱魔治病等活动,都要把萨满请来,此时的萨满脱去服,穿上神裙,上神帽,束上腰铃,手持抓鼓和鼓鞭,一边口诵神词,一边盘旋舞蹈,跳跃礼赞,膜拜娱神。

满族的旗袍,在清代居“国服”地位。旗袍称“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女子旗袍的领口、衣襟、袖头上都镶有艳丽的花边,穿起来美观、匀称、婀娜多姿,成为最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服装。

满族的饮食从“天火肉”到“满汉全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火锅。满族火锅历史悠久,在满族历史上曾出现“天上锅”、“地上锅”、“水中锅”、“雀火锅”等多种火锅,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到一处都要吃火锅,使大江南北盛行至今。

子孙绳,是满族人家记录子孙繁衍的布制绳索,生男孩时在绳索上拴上“嘎啦哈”或小弓箭,生女孩则拴上彩色的布条,是其先民古老的“结绳记事”的遗俗。

满族的婚嫁礼仪十分讲究从相亲到完婚有一套完整、庄重的礼仪过程。一般有:相亲、迎亲、回门、住对月等。结婚时, 举行送亲车与迎亲车在中途相遇换车仪式,“拜天地”后在南炕“坐福”,晚间在地上放一桌,新郎新娘绕桌三圈后饮酒。桌上一对焟烛,通霄不熄。婚后三天“回门”。

满族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其中满族曲艺、剪纸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满族的传统体育有珍珠球、跳骆驼、冰嬉、雪地走等。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游戏生动活泼至今不衰,有些已被中小吸纳为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珍珠球”已列入国家体育部项目。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苗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少数民族苗族的风俗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饰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

  • 重阳节的诗句, 细数那些描写重阳节的古今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1、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

  • 回族的风俗传统 ,揭秘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人

  • 传统庙会的由来, 揭秘古代的庙会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

  • 雨伞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雨伞到底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是谁发明了雨伞?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为他们撑太阳伞。其实,中国才是伞的故乡,早在4000年前伞就出现了。据《史记》载,最早的伞叫“盖”,如“五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这里的盖就是伞,是避暑用的。又如:“孔子将行,

  • 放爆竹的起源, 我国放鞭炮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人历来有这么一个习惯,每逢新春佳节来临的时候,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在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小孩子放小爆竹,批劈啪啪;大人放大爆竹,轰轰隆隆;甚至那一串串从好几层高的窗口挂下来的爆竹,要放好一阵子,简直要把你的耳朵也要震聋。这时,你会感到奇怪,那爆竹里面明明没有竹子,

  • 宝塔的由来与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塔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塔,梵语音译“窣堵坡”,意译高显或坟,又可译作塔波、塔婆、浮屠、浮图,因常以珍奇宝物作为装饰,通称宝塔,简称为塔。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瞻仰释迦世尊,便建宝塔来供奉佛骨舍利,宝塔最初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的钵盂,因此又称做“覆钵式”。佛教的礼仪,佛弟子见宝塔如见佛陀

  • 惊蛰节气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惊蛰节气的由来和习俗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

  • 八卦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的由来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八卦”的源起是远古先民对于宇宙空间的感触和认识表现,也是生活所需而产生的记事符号。“八卦”的最初用途与前面的四方台“结绳记事”一样,记录生产基地的状况和变化。后来逐渐演进用以推测气候变化和占卜未来事情。探讨“八卦”的由来还需回到“无字天书”的上古时代,由“八卦”的 “阴阳爻”、“八卦成图” 和“太

  • 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公元前741年,卞和在外游玩,走到荆山(现湖北省襄樊南漳县巡检镇城南约一百一十公里有玉印岩,传说是卞和采玉处),看见一风凰在块石头上,他看了几天、每天风凰都在此石上,他确定这一定是块好玉石,他就将此石搬回家,将此石献给楚历王。历王叫玉工看、玉工说:石也不是玉。厉王说:竟敢欺哄本王,来人将此右脚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