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是怎么死的?徐晃墓在今天的哪里?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是怎么死的?徐晃墓在今天的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00 更新时间:2024/1/25 6:40:32

作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的死却不如他的生平有名。在正史中只是说是病逝得的,别的什么也没说,而在野史中则传说徐晃是被孟达射中头颅死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正史

在正史中对于徐晃的死,也并没有做过多的介绍,就是说他病死的,什么病啥的都没说清楚。

《三国志·徐晃转》记载: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遗令敛以时服……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原跟随杨奉,曾保护汉献帝东行,有功。之后杨奉败了,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官渡之战率兵截烧粮草、官渡平马超时率先渡河、白狼山之战、赤壁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还有最后的樊城之战击败关羽徐晃也有功劳,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

曹丕称帝之后,徐晃和夏侯尚一起击败了蜀国的刘封,准备攻击上庸的时候在江陵这个地方失败了,徐晃于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子徐盖继嗣。

《三国演义》

与正史不同,在《三国演义》中是被孟达射中头颅而死的。

孟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城下。达大惊,急扯起吊桥。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城上乱箭射下,魏兵方退。孟达恰待开门追赶,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兵到。达仰天长叹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于是闭门坚守。却说徐晃被孟达射中头额,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当时,司马懿得知孟达要起兵响应诸葛亮,立即发兵征讨,徐晃作为先锋,先到了孟达的新城城下,因为战马跑得快,一时勒不住马,来到壕沟边,离城门很近。徐晃在城下劝孟达投降,谁知,孟达二话不说,开弓便射了一箭,这一箭不偏不斜,正射中徐晃头颅,徐晃带箭被救回大营,当晚死于营寨中。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战功赫赫,曾击败过关羽,就这样死在了孟达的箭下。

孟达,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

显然《三国演义》这一段描述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孟达在新城起兵准备归蜀是在公元228年,当时徐晃已经去世一年了,此时出现在新城是借尸还魂?

至于为何这么描述,有人猜测的是:《三国演义》对关羽极尽褒奖,对其惨死甚为遗憾,而徐晃和孟达都与关羽之死有关,在樊城之战中徐晃曾击败关羽,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被孙吴擒住杀害,而孟达在关羽派人求救时残忍拒绝,关羽孤立无援才败走麦城,小说安排此二人最后自相残杀或只是给读者一个交代而已。

徐晃之墓

徐晃墓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是许昌县政府1997年所立,墓发现于耕地中。

标签: 三国徐晃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徐晃有何文学形象?《三国演义》是如何描写徐晃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徐晃

    徐晃作为曹魏大将“五子良将”之一,评价一向很好。而文学作品中对他也鲜有微词,罗贯中是这么评价他的:降明权成厚,争津定策高。 扬名攻不备,陷敌战当鏖。欲虏平襄汉,还屯振节旄。 功逾孙子右,魏武过情褒。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先说徐晃形象,一般小说中徐晃都是正气凛然,手提一把

  • 明朝的军队编制:卫所军、边军、京军三大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军队编制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

  • 明朝的手工业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明朝的手工业包含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手工业经济

    明初,手工业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和造船业等的发展最为迅速。纺纱织布是明初农村的重要家庭副业。洪武年间景德镇有官窑20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矿冶业上,全国官营铁矿有13所。这些铁冶,除炼生铁之外,还炼熟铁和钢。同时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下面趣

  • 西周时期五礼包括什么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五礼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周礼》中对礼法、礼仪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那么,五礼包括什么礼呢?《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

  • 西周五礼之一嘉礼: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庆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嘉礼

    嘉礼是西周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美、善的意思。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

  • 曾巩的诗词成就: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巩,诗词成就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

  • 苏轼的词作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词作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桃花源记》有什么思想感情?陶渊明是如何写出《桃花源记》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为什么清朝皇帝更偏爱蒙古女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皇帝

    翻开清朝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规律:即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蒙古曾出过四后、十三妃。那么清朝皇帝为什么偏爱蒙古女子呢?这究竟是真的出于喜爱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渐分成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各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

  • 张良誓死跟刘邦的原因是什么?两人又是如何相识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刘邦

    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宰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宰相,弟死不葬,散尽家资只为复仇,这是张良的家室。出身布衣之家,不会经营也不喜欢双手劳动吃饭,常年游手好闲,后来混得一个亭长小官,额头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不拘小节。这是刘邦发迹前的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