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多次整治黑煤窑,为何却屡治不改呢?

清朝多次整治黑煤窑,为何却屡治不改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45 更新时间:2024/1/25 19:05:14

嘉庆四年(1799年)十二月,皇帝颁发上谕,“听说西山煤窑的窑主常诱拐良家子弟入窑,动辄打骂,死伤无数,到底怎么回事?”顺天府不敢怠慢,忙派人严密查访,按律治罪。严打之下,西山窑工的悲惨境遇才暂时有所改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皇帝的一时兴起或许能妥善处置个案,却难以根治全国煤窑的病灶。21年后,能吏寅第升任顺天西路同知时,西山有个门头沟,分布大小煤窑二百多所,京城所用之煤皆产于此。窑主依然延续骗人入窑的“传统”,将魔爪伸至数百里外。有些逃跑未遂的窑奴被活活打死,无人收敛的尸体胡乱堆在巨石下,待山洪大涨时,尸体就被冲入桑干河,从此泯灭无踪。

徐寅第奉旨前往后,采取了一系列惩办措施,乐观地认为“革除惨毒,煤丁欢呼”指日可待。然而积年惨毒哪有那么好除?直到民国,“黑窑”问题都没得到彻底解决,或禁而不止,或卷土重来。“黑窑”也不再仅限于北京西山,而是在湖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相继涌现,堪称“遍地开花”。

民国时期出版的《同官县(今陕西省铜川市)志》中记载了清代一则离奇的故事。当地煤矿产业发达,诱拐窑奴也成了心照不宣的“风俗”,不仅能省去应发的工钱,一旦窑奴死了,还能省去按例应赔的30两银子。一天,有个道员出门私访,因身材健硕而在陈家河附近被窑主相中,惨入“黑窑”。他怒不可遏地宣称自己是朝廷命官,但窑主不信—就算信了也不敢放啊,那不是自投罗网吗?就这样,道员过了整整三年暗无天日的挖煤生涯,直到当地县令前来视察才得救。

光绪年间,山西汾州知府在给属下孝义县令的公中,明确指出当地窑工的悲惨境遇,并提出五项整顿措施:不得私自拷打窑工,不得威逼关禁窑工,不得匿报矿难人命,不得豢养凶匪打手,不得肆意盘剥窑工。这位知府仁心可嘉,但其指令收效甚微,因为当时更多官员则是另一副面孔。

咸丰年间,同官县令在各大煤窑立下碑文,其中条款针对的却不是窑主,而是窑工。碑文称:窑工不得从窑主那里长期借钱不还,这其实是助长窑主克扣工钱的歪风;窑工如果捏造其被诱拐的经历将受严惩,这几乎堵死了受害窑奴的司法求助渠道;窑工如果冒领亲属尸体以讹诈赔款将被严查,这使窑主多了逃避事故责任的借口。这一法令不图保护弱势群体,却为强势群体张目,实属可恨。在窑主的重金贿赂下,官员早就没了原则和立场。

清代煤矿产业实行严格的“采煤执照”制度,这也成为各级官员捞钱的“良机”。乾隆年间,河南安阳有个叫艾学曾的煤商,为获取采煤执照,他先后分别送给两位亲门下的太监1500两白银,又给候选县令送了2000两白银,大费周折地开办煤窑后,还要不断应付大小官员的各种检查,同样“上供”无数。有些官员嫌一笔一笔地收贿太麻烦,且易落人口实,干脆直接在煤窑中一不拔地“入股”分红,所占份额大得惊人。

受贿官员心甘情愿地成了窑主的保护伞,而窑主在这个过程中所受损失都要从窑工身上讨回,食物链底端的窑工有多惨可想而知。

标签: 清朝徐寅第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是怎么死的?徐晃墓在今天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徐晃

    作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的死却不如他的生平有名。在正史中只是说是病逝得的,别的什么也没说,而在野史中则传说徐晃是被孟达射中头颅死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正史在正史中对于徐晃的死,也并没有做过多的介绍,就是说他病死的,什么病啥的都没说清楚。《三国志·徐晃转》记载:明帝

  • 三国名将徐晃有何文学形象?《三国演义》是如何描写徐晃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徐晃

    徐晃作为曹魏大将“五子良将”之一,评价一向很好。而文学作品中对他也鲜有微词,罗贯中是这么评价他的:降明权成厚,争津定策高。 扬名攻不备,陷敌战当鏖。欲虏平襄汉,还屯振节旄。 功逾孙子右,魏武过情褒。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先说徐晃形象,一般小说中徐晃都是正气凛然,手提一把

  • 明朝的军队编制:卫所军、边军、京军三大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军队编制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

  • 明朝的手工业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明朝的手工业包含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手工业经济

    明初,手工业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和造船业等的发展最为迅速。纺纱织布是明初农村的重要家庭副业。洪武年间景德镇有官窑20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矿冶业上,全国官营铁矿有13所。这些铁冶,除炼生铁之外,还炼熟铁和钢。同时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下面趣

  • 西周时期五礼包括什么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五礼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周礼》中对礼法、礼仪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那么,五礼包括什么礼呢?《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

  • 西周五礼之一嘉礼: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庆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嘉礼

    嘉礼是西周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美、善的意思。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

  • 曾巩的诗词成就: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巩,诗词成就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

  • 苏轼的词作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词作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桃花源记》有什么思想感情?陶渊明是如何写出《桃花源记》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为什么清朝皇帝更偏爱蒙古女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皇帝

    翻开清朝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规律:即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蒙古曾出过四后、十三妃。那么清朝皇帝为什么偏爱蒙古女子呢?这究竟是真的出于喜爱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渐分成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各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