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北朝也有将近200年的时间,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何这么低?

南北朝也有将近200年的时间,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何这么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53 更新时间:2024/1/13 18:00:38

东晋灭亡后,天下进入到了一段大分裂时期,我们把这段历史称为南北朝。怎么说南北朝也有将近200年的时间,为什么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会这么低呢?可能不太了解历史的理科生,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南北朝的存在。南北朝虽然处于分裂期,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比较重要的名族大融合时期,中原和北方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相互学习的机会,部分北方统治者也决定彻底汉化,这段历史时期其实也是有非常吸引人的一面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余秋雨曾这样描述:“不要忘了,在汉代和唐代这两个历史高爽地之间,也夹着一个历史的丛林地带,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在这个历史的丛林地带,没有天高地阔的一致,没有俯瞰一切的开朗,处处都是混乱和争逐,时时都是逃奔和死亡。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重权谋,每一个身影都是一串故事。”

说起这一时期,除了战乱,经常为后人所议论的还有“美男子”。在魏晋时期大家的审美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偏女性化,并且长得白才算好看,当时的美男子被评价为“玉人”。

曹魏时代,男子化妆成为潮流。以曹植见名士前“取水自澡讫,傅粉”为代表,曹操的养子何晏“动静粉白不去手”“好妇人之服”也丝毫不逊色。拥有“盛世美颜”的曹植、何晏,“玉树”夏侯玄,“风姿特秀”嵇康在当时都十分受追捧。而晋朝最受欢迎的当属“妙有姿容”的潘安和“冰清玉润”的卫玠

关于卫玠有多美,后世还流传着“看杀卫玠”的说法。据说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今南京)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魏晋时期诸如此类的野史有很多,例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各种奇闻轶事,大多无法考证,后世习惯把“魏”和“晋”并列而谈,这也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性所在。

晋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正史的王朝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公元308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当时在洛阳掌握大权的东海王越,为了自保,竟带领四万人马和大批朝臣撤出洛阳,东驻于项,并于次年忧郁而死。

刘聪趁此机会消灭了东海王所部人马,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此时晋已无力御敌;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公元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标签: 南北朝存在感

更多文章

  • 相对于读书人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何荒唐又美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晋,南北朝

    个体的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原因在于融合了古代中国生命审美意识形态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身、孝、情,分别对应着魏晋南北朝人在历史大震荡中,对自我、他者、世界及其关系的求索和认知,也有对真知、真相、真情的渴求和仰慕。真,就是魏晋南北朝人的自我立法和生命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核。群体的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原因在

  • 即使守住街亭,为何说蜀汉政权也只是延长一些时间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街亭,蜀汉

    众所周知,诸葛亮六次北伐,六出祁山,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这六次其实第一次胜算是最大的,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席卷雍凉三郡,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可以说是一片形势大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此时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个战果已

  • 马谡失守街亭的后果有多严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而归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街亭

    还不知道:街亭失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五丈原,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攻占了阴平和武都二郡的第三次北伐成果最为显著;事实上第一次北伐才最令人遗憾和可惜,如果马谡能坚守住街亭,支撑到诸葛亮

  • 司马炎为缓解之前的压力,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政治

    司马炎为缓解之前的压力,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策略。他改善制度,颁布律法,任用人才,使得政治清明,风气良好,形成太康盛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

  • 司马炎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终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太康之治

    太康之治是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历时十年。晋朝建立时内忧外患,既有孙吴威胁,又有曹魏势力的阴影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不久,曹

  • 南宋时期,理学为何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理学

    南宋奠定了理学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思想和学术领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金国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尹焞《论语解》、胡安国《春秋传》、张九成《论语解

  • 在南宋时期,当时的都城杭州是怎么发展教育事业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教育事业

    南宋时期,杭州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当时朝廷在杭州办的学校有太学、武学和宋学,合称三学,其中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国子监分太学、宗学、武学三门。太学生为普通士子,宗学生为皇室子弟,武学生是军事人才,合称“三学”。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之后,

  • 随着御营司的设立,南宋的三衙机构曾有哪些职权?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三衙

    南宋初,随着御营司的设立,三衙机构虽仍存在,但事实上三衙统兵制度已宣告废除,三衙长官降为三支兵马的统兵官,不再享有统辖全国军队的权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高宗时仍保留有班直,充当宿卫,但人数不多。建炎三年诸班直被废,而以御前中军取代。翌年,班直复置,但人数也不多,

  • 南宋初,宋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屯驻大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屯驻大军

    屯驻大军是南宋的正规军。南宋初,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后取消各行营护军番号,削减兵力,改名为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构成南宋的正规军。南宋初,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绍兴五年(1135),宋廷颁

  • 锦衣卫的官职有固定人数吗?其最高长官一般由谁来担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锦衣卫,官职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是官署名,明朝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之一。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