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相对于读书人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何荒唐又美好?

相对于读书人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何荒唐又美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53 更新时间:2024/1/24 9:30:40

个体的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原因在于融合了古代中国生命审美意识形态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身、孝、情,分别对应着魏晋南北朝人在历史大震荡中,对自我、他者、世界及其关系的求索和认知,也有对真知、真相、真情的渴求和仰慕。真,就是魏晋南北朝人的自我立法和生命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核。

群体的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原因在于汇通了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心理渊源的三个宗教:儒、释、道,整体映照着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儒家刚健奋发、忧患意识、慷慨悲凉的英雄主义;道家通达超脱、解构反抗的自然遵循以及佛家空无之义和向死而生。

因此,个体的魏晋南北朝人和社会的魏晋南北朝时代荒唐又美好,即升华为所谓的魏晋风流美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是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堪的400年,由于各种社会被情势和政治背景的变化,凸显了生命的可贵与美好,因此,在这个荒唐又美好的时代中,“活着”和“如何活着”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

其一,是各种天灾的肆虐和蹂躏。史书中多有“天下水旱,人民相食”、“少半蝗灾,流人数十万”。从历史的罅隙中可以发现,魏晋南北朝还是瘟疫最为集中爆发的时期,仅汉末70余年,就发生瘟疫17次。连一代药圣张仲景也无奈哀叹“余族素多,向余二百,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意思很简单,就是我的族人想来很多,但是瘟疫发生后只剩下200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因瘟疫而而死亡的占到七成。如此严重的瘟疫情形,无怪乎张仲景能够根据医术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瘟疫横行,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大夫都不能够幸免,在“建安七子”中就有徐干陈琳、刘祯等4人死于瘟疫。

其二,人祸的屠戮。在各种人祸中,以战乱尤甚,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生不如死。从汉末董卓治乱开始,到三国鼎立,可谓城中尽空,道无行人。历数魏晋南北朝的战乱,黄巾之乱,群雄逐鹿,三国争雄,魏晋禅让,八王之乱,南北禅代,此400年间,几乎每一场战事都伴随着对生命的杀戮和掠夺,人在其中,苦不堪言。曾有学者统计,汉末桓帝时有人口5000多万,但是到了三国时期仅剩下700多万,人口的损毁可见一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荒唐又美好,其实是相对于读书人而言的,天灾和人祸对所有人虽然是无差别攻击,但朝代更迭、庙堂党争中对士人的杀戮尤为可怖。其中汉末士人与宦官、外戚的斗争极其惨烈,捕杀士人100余人,牵连死、徙、废、禁700余人,逮捕太学生1000多人。

曹魏也杀士人,无所顾忌,肆无忌惮,曹操孔融,连其七岁女儿都不放过,可谓斩草除根。晋杀士人,司马懿的后人为了篡权曹操的后人,诛杀曹爽、何宴、夏侯玄、李丰等数十名士,且都是诛杀三族,可谓天下名士屠戮一半。南北朝杀士人,连谢灵运、崔浩这些名垂千古的大才仍不可幸免。

人是灵长动物,大规模的死亡和杀戮,留给生者的,是如草芥一般的生活,乃至无力感和虚幻感,当一切人间伦理都无所凭仗时,精神信仰和生活信念开始坍塌。

生存和死亡,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基本的生活命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死而生”要求魏晋南北朝人必须随时从容面对死亡,这种高压和摧残使得人们面对生命及其意义时的思考也变得更加真实和接近本质,由此,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以身、孝、情为经度和儒、释、道为维度的生命美学,荒唐又美好,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即使守住街亭,为何说蜀汉政权也只是延长一些时间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街亭,蜀汉

    众所周知,诸葛亮六次北伐,六出祁山,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这六次其实第一次胜算是最大的,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席卷雍凉三郡,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可以说是一片形势大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此时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个战果已

  • 马谡失守街亭的后果有多严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而归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街亭

    还不知道:街亭失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五丈原,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攻占了阴平和武都二郡的第三次北伐成果最为显著;事实上第一次北伐才最令人遗憾和可惜,如果马谡能坚守住街亭,支撑到诸葛亮

  • 司马炎为缓解之前的压力,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政治

    司马炎为缓解之前的压力,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策略。他改善制度,颁布律法,任用人才,使得政治清明,风气良好,形成太康盛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

  • 司马炎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终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太康之治

    太康之治是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历时十年。晋朝建立时内忧外患,既有孙吴威胁,又有曹魏势力的阴影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不久,曹

  • 南宋时期,理学为何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理学

    南宋奠定了理学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思想和学术领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金国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尹焞《论语解》、胡安国《春秋传》、张九成《论语解

  • 在南宋时期,当时的都城杭州是怎么发展教育事业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教育事业

    南宋时期,杭州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当时朝廷在杭州办的学校有太学、武学和宋学,合称三学,其中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国子监分太学、宗学、武学三门。太学生为普通士子,宗学生为皇室子弟,武学生是军事人才,合称“三学”。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之后,

  • 随着御营司的设立,南宋的三衙机构曾有哪些职权?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三衙

    南宋初,随着御营司的设立,三衙机构虽仍存在,但事实上三衙统兵制度已宣告废除,三衙长官降为三支兵马的统兵官,不再享有统辖全国军队的权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高宗时仍保留有班直,充当宿卫,但人数不多。建炎三年诸班直被废,而以御前中军取代。翌年,班直复置,但人数也不多,

  • 南宋初,宋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屯驻大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屯驻大军

    屯驻大军是南宋的正规军。南宋初,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后取消各行营护军番号,削减兵力,改名为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构成南宋的正规军。南宋初,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绍兴五年(1135),宋廷颁

  • 锦衣卫的官职有固定人数吗?其最高长官一般由谁来担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锦衣卫,官职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是官署名,明朝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之一。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明代腰牌的造型是怎样的?腰牌对锦衣卫来说重要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腰牌,锦衣卫

    腰牌是古代官员日常所佩的身份符信,相当于今天的通行证,因系挂于腰间,故称腰牌。锦衣卫的腰牌不仅是身份的证明,也是出入宫城等核心区域必备的符信凭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代腰牌的造型如同一个圆形铜镜,直径约8.7厘米,上方铸有云形纹饰,中间穿孔,便于系绳悬挂在腰上,以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