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果非要选一个城市代表古代灿烂的文明,为何都会选择长安?

如果非要选一个城市代表古代灿烂的文明,为何都会选择长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18 更新时间:2024/1/13 17:03:10

如果说有哪个朝能代表封建王朝的巅峰,那必定是唐朝。如果非要用一个城市在代表古代灿烂的文明,相信不少人都会选择长安。长安就是这么厉害的城市,在盛世唐朝,长安的名望更是达到了巅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长安城,以隋大兴城为基础,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唐长安城初名京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称西京(俗称长安城,亦曰京城)唐肃宗元年(756年)称上都”。此外,唐长安城在唐代也被称为“上京、天都、上都、天京”。

隋大兴城的整个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走向。隋代初年,宇文恺在建造大兴城时,对这里进行了别具匠心的设计,有意识地将这里开辟为“曲江”风景区。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象天设都,依据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宫城、皇城与郭城众坊里,体现着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唐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唐代新建大明宫),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唐朝诗人常称长安城有百万人口,显示出古代中国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唐朝末年这里被后梁太祖朱温下令拆毁,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在西安故都的辉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它曾经是隋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更在于它是一个在不甚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化弊为利,将理想化的设计发挥到极致的建筑杰作。其规划思想更是我国历史的宝贵财富。

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形成了“非均衡对称性”的格局,这主要体现在大明宫等建筑物的兴建上,而促使唐朝统治者对长安城进行重新规划的原因,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唐长安城“从宏观地形到微观地貌,体现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与充分利用”,唐代对长安城进行局部规划的指导思想即“因地制宜”。唐长安外郭城的规划布局主要受皇宫、皇城所处位置及当时的等级观念、生活习俗和地理环境诸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唐代前期与后期百官家庙分布地域的研究,唐代官私家庙在长安城中的布局明显受政治及经济发展诸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唐长安城内官私家庙的规划思想主要依据政治、经济因素而定。唐长安城的规划思想“体现的是以帝王为中心和中央集权,突出政治军事职能,商业性质不强。”

标签: 古代长安

更多文章

  • 南北朝也有将近200年的时间,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何这么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北朝,存在感

    东晋灭亡后,天下进入到了一段大分裂时期,我们把这段历史称为南北朝。怎么说南北朝也有将近200年的时间,为什么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会这么低呢?可能不太了解历史的理科生,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南北朝的存在。南北朝虽然处于分裂期,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比较重要的名族大融合时期,中原和北方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

  • 相对于读书人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何荒唐又美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晋,南北朝

    个体的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原因在于融合了古代中国生命审美意识形态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身、孝、情,分别对应着魏晋南北朝人在历史大震荡中,对自我、他者、世界及其关系的求索和认知,也有对真知、真相、真情的渴求和仰慕。真,就是魏晋南北朝人的自我立法和生命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核。群体的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原因在

  • 即使守住街亭,为何说蜀汉政权也只是延长一些时间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街亭,蜀汉

    众所周知,诸葛亮六次北伐,六出祁山,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这六次其实第一次胜算是最大的,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席卷雍凉三郡,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可以说是一片形势大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此时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个战果已

  • 马谡失守街亭的后果有多严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而归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街亭

    还不知道:街亭失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五丈原,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攻占了阴平和武都二郡的第三次北伐成果最为显著;事实上第一次北伐才最令人遗憾和可惜,如果马谡能坚守住街亭,支撑到诸葛亮

  • 司马炎为缓解之前的压力,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政治

    司马炎为缓解之前的压力,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策略。他改善制度,颁布律法,任用人才,使得政治清明,风气良好,形成太康盛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

  • 司马炎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终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太康之治

    太康之治是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历时十年。晋朝建立时内忧外患,既有孙吴威胁,又有曹魏势力的阴影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不久,曹

  • 南宋时期,理学为何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理学

    南宋奠定了理学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思想和学术领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金国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尹焞《论语解》、胡安国《春秋传》、张九成《论语解

  • 在南宋时期,当时的都城杭州是怎么发展教育事业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教育事业

    南宋时期,杭州的教育事业也十分发达,当时朝廷在杭州办的学校有太学、武学和宋学,合称三学,其中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国子监分太学、宗学、武学三门。太学生为普通士子,宗学生为皇室子弟,武学生是军事人才,合称“三学”。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之后,

  • 随着御营司的设立,南宋的三衙机构曾有哪些职权?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三衙

    南宋初,随着御营司的设立,三衙机构虽仍存在,但事实上三衙统兵制度已宣告废除,三衙长官降为三支兵马的统兵官,不再享有统辖全国军队的权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高宗时仍保留有班直,充当宿卫,但人数不多。建炎三年诸班直被废,而以御前中军取代。翌年,班直复置,但人数也不多,

  • 南宋初,宋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屯驻大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屯驻大军

    屯驻大军是南宋的正规军。南宋初,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后取消各行营护军番号,削减兵力,改名为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构成南宋的正规军。南宋初,宋军经历了由溃散到整编的过程,逐渐形成五支屯驻大军。绍兴五年(1135),宋廷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