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出现在唐朝?

为什么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出现在唐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1/2 7:55:32

文 | 于赓哲

摘自《五万年中国简史》

“第四章 隋唐: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为什么除了武则天,别的时代不会有女皇?

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唐朝的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也就是说,武则天就好比一个金字塔的塔尖,我们不要光盯着这个塔尖,我们要注意到,它底下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然后才会诞生出一个女性皇帝来。

唐朝是男权社会当中的一个变异的时代。这个时代里边,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有过显著的提高,妇女们活跃于各个领域,巾帼不让须眉,而且有着空前的自信和自由。

所以,隋唐女性让我们觉得非常亲切,觉得她们特别有魅力,自信的人永远是美丽的。隋唐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女性的华彩篇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隋唐文化。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武则天,是因为她诞生在这样的时代里。

今天内容节选自《五万年中国简史》

“第四章 隋唐: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复旦、南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9位史学名家联合创作

可能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中国史

为什么隋唐女性这么“放得开”?

隋唐时期,女性地位比较高,而且关键是社会接纳程度还比较高。男性好像也没有谁痛心疾首说:“哎呀!本朝女性地位太高了!太糟糕了!”

隋唐的文化特点以及民族融合,恐怕对这种现象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方面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还比较小。我们可以注意到,虽说从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这样的行为,但是儒学从汉一直到唐,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官方学说、官方经学的地位。把它变成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道德标杆,是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也就是说,此时对于女性的束缚不是说没有,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缝隙

在这个缝隙当中,唐朝的妇女们茁壮成长起来,这个历史机遇是相当好的。“三纲五常”在那个年代是有的,但是它对于女性的约束力是比较小的。男性也没有宋朝以后对女性保持的那样高的警惕性。

当然了,宋人对女性的警觉,尤其对女性从政的警觉,恐怕也跟唐朝是有些关系的,主要就是因为武则天。

我们注意到,武则天的历史形象在唐朝其实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到了宋朝之后一日不如一日,宋朝人对武则天尤其持负面看法。有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宋朝人认为要杜绝本朝再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对于武则天历史形象的这种塑造,也成为反映不同时代女性地位高低的一个历史表象

除了礼教的束缚比较少,我们必须承认,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对隋唐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隋唐是承接魏晋南北朝的一个时代,从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有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有民族之间的融合,有文化的对抗,但是同时,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互通有无。

要知道,隋唐皇室本身就有少数民族血统,而且文化上的融合比血统上的融合更加重要。而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当中,女性的地位比较高。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恐怕是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本身没有这种礼教的观念。而且,由于草原游牧民族的人口一直是比较稀少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每一个人力资源都是宝贵的,因此他们的女性往往也是奋发有为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她们也是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木兰辞》。

《木兰辞》出现于北魏,最终定稿于唐朝。而《木兰辞》所描绘的应该就是一个北魏或者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代父从军的女性。她很可能并不是一个汉族女子,而是一个鲜卑族女子,而她能够替父从军,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游牧民族的女性马术娴熟,而且性格奔放。因此产生一个木兰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我这里顺便说一下。她叫木兰,却不姓花。花这个姓,是明朝的通俗小说给她强加的,《木兰辞》里从来没有提她姓什么。有学者怀疑,木兰可能姓穆桂英之“穆”,这也只是个推测推测她是鲜卑改姓过来的这个穆姓。也就是说,她是鲜卑人的可能性的确比较大。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曾经在自己的书里评价过北朝的女性。颜之推的评价很珍贵,原因在于颜之推本来是生活在南朝的,后来他又来到了北方,由于他个人的经历,他完全有权力、有能力对当时南北朝女性不同的风格做出自己的评价。

他来到北方之后很吃惊,他发现这些北方妇女太彪悍了,走亲访友毫无约束,打官司带子求官,为丈夫诉冤……什么事都可以做,所以他用了四个字来评价当时北方的民风,那就是“妇持门户”,就是说妇女都是管家、掌权的。

我们现在有时候开玩笑,把老婆叫作“掌柜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可能真有这样的社会现象,叫作“妇持门户”。颜之推就思考,这种风气是怎么来的。他紧跟着说了,“此乃恒、代之遗风乎”,他认为这是从代北带过来的草原游牧民族的风气。

我认为颜之推这个推断是正确的,他意识到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历史渊源,那么隋唐时期出现了女性社会地位比较高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你如果不否认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对隋唐文化的深刻影响的话,就能够意识到,草原游牧民族对待女性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唐朝,所以武则天诞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不是偶然的。

这个时代的女性地位高到什么程度?这从很多社会现象就可以看得出来:

隋唐女性的社交自由

首先,她们是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种概念的,裹脚也是没有的。她们有不少活动的自由。

杜甫名诗《丽人行》里边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是上巳节的时候,男男女女,大家都在外面郊游,嬉笑怒骂,那时候人们不会觉得女性出来抛头露面有什么不妥。

隋唐女性的异性交往自由

比方说女性出外,不可能不跟异性打照面,不可能不跟异性产生接触。那么产生接触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禁忌呢?完全没有禁忌当然也不可能,但是没有其他时代那么多。

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白居易写的《琵琶行》,作者“浔阳江头夜送客”,听到这个琵琶声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擅长弹琵琶,于是就“移船相近邀相见”了。这在中国古代其他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好家伙,大半夜的,你“移船相近邀相见”,你俩谈啥呀?但这在唐朝根本就不是事儿。而且大家发现了没有?白居易还可以把这个写成诗,还是千古名篇,这在其他时代肯定是不可以的。

《琵琶行》| 图源于网络

在异性交往的自由当中,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恋爱、婚姻。当然唐朝的婚姻仍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的包办婚姻,这一点跟其他时代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唐朝女性的择偶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性的。

比方说,父母会征求女孩子的意见,甚至还会创造条件,让这个女孩子看一看自己未来的夫君长什么样,让女孩自己有一个把握。

比方说,历史上公认的“坏人”李林甫纵有万般不是,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其中对待女儿婚姻的豁达态度就是值得称赞的。

李林甫当时位高权重,有很多官员平常就来家里面求他办事、商量公务。李林甫一共有六个女儿,六个女儿长大了以后,都到了婚配年龄。

李林甫采取的办法就是,在自家那个平常办公的墙上开个洞,每逢有年轻官员进来议事的时候,他就让自己的女儿坐在窗户后面偷偷地看。

看什么呢?就是看看这些官员的仪表、举止、气质,你喜欢谁,跟我说,这当爹的呢,再去找个媒人跟人家商量商量。因此,唐人给李家的这个窗户起了个名字叫作“选婿窗”

从这件事你能看得出,唐朝女性在自己的婚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性的。不过还是那句话,包办婚姻还是包办婚姻。

“贞洁烈女”的标准是什么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所谓贞洁烈女的表彰,唐朝也是有的,这也是遵从着儒家的道德标准而进行的表彰。不过话说回来,同样是贞洁烈女,唐朝的标准与其他时代的标准并不一致。

举个例子,张籍写的《节妇吟》一诗很著名,其实是作者受到了藩镇李师道的邀请,他不愿意去藩镇替人家服务,于是虚拟了一个小女子的口吻来拒绝了人家的邀请。他描述的是一个已婚妇女接到了仰慕者送来的珠宝、珍珠,她表示感谢的同时,又拒绝了人家。

诗的最后有这样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请大家注意,这首诗叫《节妇吟》。就是在张籍的眼里,这样的女性就是贞洁烈女,所以叫作“节妇”。但是这首诗到了明清时代,遭到了明清那帮士大夫强烈的抨击,原因正是明清时代对贞洁烈女的评价标准,跟唐朝是不一样的。

唐人眼里,什么叫贞洁烈女?只要肉体没有出轨就行,精神出轨无所谓。

而这样的一个行为,在明清时代是不可接受的。在明清时代,女性从里到外都要符合他们所谓的“贞洁”的标准。明清时期的很多士大夫对这首诗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说:“彼妇之节,岂不岌岌乎?”那意思就是说你这叫什么贞洁烈女,你这个节操不就岌岌可危了吗?

还有他们搞的一些诗的全集,比如说《唐诗别裁》,就特意不收这首诗。为啥不收?因为他们认为张籍笔下的节妇有辱名节,根本不配叫节妇。所以可以看到唐朝和明清关于女性贞操的概念、定义是不一样的,唐朝相对来说比较宽容。

“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

唐朝女性还有一个特点性格外向者居多,积极主动者居多。不仅是那些政治人物,甚至女将军在唐朝也是屡见不鲜的

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当中曾经有一个女将军姓霍,这个姓霍的老太太非常能打,性格彪悍,人送外号“霍总管”隋唐时期“总管”的意思就是“司令”,就是“霍司令”的意思。

还有另外一位鼎鼎有名的女将军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在她的父亲还没有到长安的时候,就已经把长安城的外围扫荡得差不多了。平阳公主所率领的军队号称“娘子军”。

所以说隋唐时期,这样的女性人物的出现,是有着社会基础的。武则天则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除了这些女性的政治家和女性的将军,唐朝的女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女才子特别多。武则天本人就是一个女才子,她作得一手好诗,写得一笔好字。

唐朝的书法专书《法书要录》当中,专门把武则天收进去,承认武则天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武则天在科举当中加试杂文,大大地促进了唐朝文坛的新生,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

还有,武则天最喜欢的秘书,也就是唐中宗时期的昭容上官婉儿,不仅她的祖父上官仪曾经是唐朝文坛之领袖,她本人也是文坛领袖,她自己设置有文学馆,她的私邸里边经常有诗人与她唱和往来,而且她是一个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以至于如果谁写的诗受到了上官婉儿的赏识,可以说一下子美名传天下。

除了上官婉儿,还有一些传奇的女性,比方说宋氏姐妹,在一个家庭里边接二连三地出现才女,这样的情况在唐朝屡见不鲜。因为唐朝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比其他的时代应该说更高一些。

要知道, 那句特别缺德的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唐朝是绝对没有的。

标签: 武则天隋朝女皇帝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会盛行近亲结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近亲结婚,古代,中国,社会

    这几天一直在看新版红楼梦,这部电视剧从一出世就被一边倒地批贬,想必看完全剧的人大概没有几个吧。究其原因,老版太经典自不必说,再者是那老版的演员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更有的是老版的音乐在那个时代可谓一绝,这些都似乎是不可超越的因素,总之,怀旧情结让这新版红楼梦几无立足之地,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八卦让人反

  • 中国到底有多少钟鼓楼?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钟鼓楼

    ▲ 登上西安鼓楼,老人抬头凝望。摄影/卢文每一座钟鼓楼,都是古城里时间的守望者。在老一辈们的眼中,它们代表着记忆里城市的最高点。在旧屋平房四散于尘烟之前,古城的居民们总是习惯仰望城中高大的钟鼓楼,向外人吹嘘的时候,也不免夸张地称之“半截还在天里头”。对

  • 35个叠字考验你的汉字水平:三个“字”摞一起念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平,叠字,汉字

    三个金念鑫(xn) 三个水念淼(mio)三个火念焱(yàn) 三个土念垚(yáo)三个牛念犇(bn) 三个手念掱(pá)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i)三个马念骉(bio) 三个羊念羴(shn)三个犬念猋(bio)

  • 我见青山多妩媚:古代青楼女子的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仇英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青楼与学士府分立一条街道两侧,走动方便。这不是巧合。如此布局,真实地反映了明朝特别是晚明时期江南一带的社会风貌那里物质充裕,文化繁盛,文人雅士与青楼女子莺歌燕舞,总有剪不断的逸事。《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许多青楼,都收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她们从小开始接受琴棋书画等

  • 解读清明节:从寒食到清明扫墓祭祖是不变的主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解读,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杜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在中国儿童都能传唱。清明节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一大节日,但凡有华人的地方或受华人风俗影响的地方,都要在清明节前回家扫墓祭祖,除中国内地各省以外,港澳台以及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尤其

  • 大年初七庆人日,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节习俗,禁忌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大年初七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习俗多,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

  • 颜氏家训: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家训鼻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家训

    在中国的历史上,家训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家训鼻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家训”的概念,同时,还是一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告诫子孙的经典家训,被奉为我国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宋代的目录学大师陈振孙

  • 【二十四节气】大寒,在最后一个节气里,等待春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十四节气,大寒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

  • 中国古建筑门楣上的匾额文化:不仅仅是装饰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筑,文化,中国

    中国是匾额文化的发源地,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匾额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扁是会意字,由户和册组成,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扁的主流形制为横长形,

  • 大寒过,年将至|冬将尽,春将始-不可错过的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习俗,大寒

    《三礼义宗》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今日17时零分迎来大寒节气。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收尾;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开端。终点连着起点,首尾相推,年岁又是一轮。一年冬去,一年春来四季有序,依此轮回常记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