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浅谈唐朝等级森严的婚姻制度

浅谈唐朝等级森严的婚姻制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3/12/26 22:29:33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的婚姻制度。唐朝是个极为看重门第与地位等级的社会,讲究“色类相从”,当时人按照身份可以分为四种:贵人(官吏)、良人(农工商贾白丁)、贱人(杂户、官户、部曲、 客女)、奴隶。

这些不同阶层的嫁娶除了贵、良可以互相通婚外,其他的必须按照“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宜配合”的律法规定来。唐律还规定:“妻者,齐也秦晋为匹。妾通卖买,等数相悬。”即妻子的地位和丈夫一样,而小妾却可以随意买卖,与嫡妻的地位相差甚远。

妻妾之间的尊卑之别不仅在民间泾渭分明,在皇宫中也同样毫无例外。

唐玄宗早年十分宠爱惠妃武惠妃虽然没能当成皇后,但她在后宫的待遇一切如同皇后。不过就算如此,朝廷中区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在提到武惠妃时,照样敢毫不客气地指出“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直接对皇帝说你心爱的女人不过就是一个伺候你的下人,而唐玄宗对此还不能反驳,因为臣子说的就是事实。

不仅如此,小妾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唐朝的律法甚至对小妾的身份作了规定:“妾者,娶良人为之。”

能不能成为小妾也是要看身份的,只有良人出身的女子才能为妾,如果是出身更加卑贱的奴婢之流(也就是贱人、奴隶出身的女子)连做小妾的资格都没有,除非是得到男主人临幸而生儿育女,成为“良人”后,这才可以纳之为妾。但就算当了小妾,也依旧没资格转为正妻,因为律法规定得很明确:“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各还正之。 ”胆敢以妾为妻者,是要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刑罚的,而且受刑结束后,还是要恢复原来的身份。

凡此种种制度,不可谓不森严,所以偶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即便本着“民不告官不究”的原则,他们的行为也免不了遭到社会主流舆论的唾弃。

比如开创了史书编纂新体裁的《通典》的作者杜佑,就在妻子梁氏过世后不顾家里人竭力劝阻,执意将宠爱的小妾氏扶为正室,因此招来了各种非议。不仅如此,杜佑死后与他合葬的也就只有原配梁氏,甚至权德舆在为好友撰写墓志时也只记载了梁氏,对李氏只字未提。当时人对“以妾为妻”这种行为的鄙夷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分餐我国自古有之,该“出口转内销”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分餐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分餐的形式。如周天子需“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等,它们共同营造出严整的氛围,秩序井然原本,分餐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能随时代变迁而融入创新意味,最终演变为个体服务的方式,将会一举多得今年的这场

  • 锅盔的历史:两千年的美味,打仗必备的干粮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在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美食,名叫“锅盔”,光听名字就会觉得很气派。锅盔是一种烙烤出的干面饼,原材料来自盛产小麦的八百里秦川。锅盔的最大特点是存放时间久,十天半个月不变质,吃起来麦香扑鼻。这在没有冰箱保鲜的年代特别走红,而且很适合远行当干粮携带。在关中有多个地方出

  • 刘亦菲的花木兰妆容:揭秘诡异的北魏妆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诡异,北魏,花木兰,揭秘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节选迪士尼最近发布了真人版《花木兰》首支预告片。作为首个“亚裔公主”,花木兰的真人影化版受到了全球影迷的关注。视频一经发出,引发热议话题。其中#刘亦菲的妆容#累计6.3万讨论、2.5亿的阅读,可

  • 清明节的来历:唐玄宗时正式成为祭奠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5日前后。早些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农历),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

  • 探秘故宫建筑里隐藏的风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探秘,风水,故宫,文化,建筑

    古代风水文化的影响广泛的波及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对此,皇室一族对于风水方面则更是讲究。作为古代建筑代表之一,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其建筑理念无疑深受古代风水学的影响,那么,故宫里究竟有哪些方面受过风水大师的指点呢?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ldquo

  • 浅谈中西哲学的不同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哲学,浅谈

    ​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呢?西方哲学关心的是:你是谁?从哪儿来?到何处去?;而中国哲学关心的是,吃了吗?在哪儿吃?要怎么吃?哈,纯系调侃哈,这个题目太大,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写这小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混乱的思路理一下,根本谈不上能同大家共享。当然,如果朋友们能从中能记上点滴,不胜荣幸了。

  • 为何民间特别忌讳“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年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民间

    在过去,农村里有很多和生日相关的俗语,而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就是这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种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就是这两个年纪是人生的一道坎儿。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

  • 东干人:没有了汉字 说方言的中国人就成了别国的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干人,汉字,中国,民族,方言

    曾经一段时间,一部分文化名流包括鲁迅在内,主张废除汉字,主张使用拉丁字母。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域之间操不同的方言,而且区别很大。有时候,两个操不同方言的人在一起如果不借助汉字甚至无法交流。如果废除汉字,那会是个什么结果?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是唯一一个说汉语但

  • 端午名称由来的历史:铁面无私的唐朝贤相宋璟所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端午,唐朝,历史,名称

    大家可能都知道大唐四大贤相之一的宋璟,是一个守法持正、如假包换的“黑老*包”,连武则天的男宠犯事都想要法办,可谓是铁石心肠、宁折不弯。但大家可能又很少知道貌似铁石心肠的他写起词赋来也很是风流儒雅,和他的性格刚好有点相反,比如他写的《梅花赋》就是极尽妩媚之能事,有诗评曰:&ld

  • 故宫里也有京白梨 深得皇帝喜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故宫

    承乾宫的梨花紫禁城肇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落成。倏忽之间,即将迎来600年的诞辰。600年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粪土当年万户侯。而紫禁城草木,却葱茏葳蕤,生生不息。它们无疑是600年紫禁城有生命的见证者。早先,游客游览故宫的时候,多是围绕宫廷建筑,走马看花。近年来,故宫展览越来越丰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