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全世界通用的白旗,战争中投降为什么要举白旗而不是其他颜色?

全世界通用的白旗,战争中投降为什么要举白旗而不是其他颜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4/1/24 12:24:33

两军对峙时,战败的一方准备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战胜的一方则会停止使用武力允许其投降。在战争中使用白旗起源于古代。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美军投降

战败方举白旗起源

中国和罗马的古史中都对举白旗表示投降的说法进行了记载。这一做法源自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甚至是更早的时候。罗马作家柯尼利厄斯·塔西佗曾在他的史学记录中提到过士兵如表示投降。他描写了在Cremona的第二次战役(公元69年)中,士兵们表示投降的方式是将自己的防护物举过头顶。显而易见,这个传统在东西方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至于为什么用白色,其实只是顺应当时的社会和习惯。

1、以白色为投降的标志起源于秦朝,当时uxiangse秦人以黑色为“国色”,来代表胜利(原因:秦人自认五行属水,水为黑色),所以秦军军服尚黑。秦末刘邦进取关中,直逼咸阳,秦子婴投降,便以秦人的“国色”的反色--白色为服,以出降(其心情可想而知),后来这个做法延续下来。这便是中国古代对于“投降色为白色”的起源。

2、西方的标志起源于他们对白色的感性认识-洁白-一无所有-彻底失败,所以以白色为投降色。这种起源只是一种化的定型,在此之前投降者只是漫无目地胡乱表示其已缴械,而受降者也仅靠感性来理解区分投降者和顽抗者,所以约定俗成,就以举白旗这个做法来表示已经投降,以告诉对方不要在使用武力。

4、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造颜色出现的较晚,因此在古代,白色的布是最容易获得的。

5、另外,举白旗也意味着,对方可以在自己的旗上涂他们的颜色,因此代表屈服、投降。

二战中投降的德军

举白旗最初并不代表投降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因此,人们一般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海湾战争中投降的伊拉克士兵

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战争双方不斩来使。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

标签: 白旗,投降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为啥守城士兵费力用石头砸,也不直接推倒敌人的云梯?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头,在,为啥,士兵,砸,费力,古代,守城,用

    古代战争以攻城战最为惨烈。古代的攻城战一直是困扰进攻方的一大难题,守城方据城而守,居高临下,在没有热武器的情况下,攻城方的诸多兵种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人命去填,往往会选择使用云梯让士兵登上城池。可让人好奇的是,在诸多攻城战里守城方都不会选择推倒云梯,断绝进攻方攻城的渠道,反而宁愿费力用石头砸,这是为

  • 安徽古建筑胡氏宗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之称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龙川胡氏宗祠,祠堂,宗祠

    祠堂是同姓的族人为了祭祀族里逝去的祖先和先贤而特意建立的地方,关于祠堂这个名称最早的记载是在汉朝,当时的祠堂主要指的就是墓所。在《汉书·循吏传》中有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祭礼不绝。”汉朝的官吏文翁在蜀地去世,官员和百姓们为他建立祠堂,每年都祭祀不

  • 故宫600年大展,这次,他们把力气都使在了一个人身上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宫,故宫大展,苏轼

    前言即便认识到如此残酷的生活真相,却始终保持一颗天真浪漫,平淡自然的本心。这就是苏轼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遗产。苏轼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文人都要高,这跟他本人的性格和命运大有关系。圆滑世故虽然是中国社会的处世法则,但这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词,四舍五入,它几乎等于今天所

  • 古代“入学”冷知识:多大上学?有什么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开学,古人入学,入学,入学仪式

    时间来到9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学生密集返校开学的日子。在中国,教育从古至今都非常受重视,开学仪式也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古代其实也有“入学礼”,那当时的学生们多大年龄入学?“入学礼”又有哪些环节?古人的入学年龄是几岁?古代,学生的入学年龄没

  • 中国粮食地图: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守护的饭碗从哪儿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粮食地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古至今,粮食问题都是大问题,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一饭一粥,也当思来之不易,因此,吃播“大胃王”浪费食物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粮食地图,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古代粮食地图:

  • 如果拆开太和殿,我们会看到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和殿

    今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过去600年为这座皇家宫殿付出贡献的人们”在故宫中有一座占地仅有故宫总面积3/1000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从空中俯瞰它隐匿于宫廷的重重屋檐之间让人无法一眼便找见它和周围其他建筑近似的造型使它的外观略显平平无奇但它从上至下都有着最顶级的配置让

  • 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最早是刘邦时候开始有的,刘邦看着这帮跟他一起混黑社会的兄弟,自己做班主任了,那就给他们一人发一张奖状呗。不过,当时好像免死的功能还没开发出来,到了隋唐,这片薄薄的铁片才人命关天。免死金牌是口语,它身份证上的名字一开始是丹书铁券。就是拿一块铁,叫铁匠打成一个矮矮的空心圆柱体,然后用快刀一刀两

  • 雁门关、五台山在山西哪座城市?请3秒内回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雁门关,五台山,忻州

    忻州,是山西面积最大、名气最小的地方。五台山、雁门关、晋北长城…… 这些“山西符号”太善于“吸引流量”,以至于我们几乎忽略掉这个事实:这些,都在忻州。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筑。摄影/龚跃贤长久以来,忻州似乎习惯了做一位隐忍的母亲,

  • 揭秘:蒙古西征的历史原因和原动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古帝国,蒙古西征

    人类历史上,蒙古西征是对世界有影响历史事件之一。在蒙古铁骑的征伐下,这个崛起于亚洲北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变身成地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在很多人看来,蒙古帝国征服的原因仅仅是,花剌子模帝国东部城市讹答剌城守将海儿汗擅杀五百蒙古商人,夺取他们的财物。如果事实真如此,蒙古帝国在消灭花剌

  • 士兵穿盔甲行军,斥候都是零散行动:真实的古代行军都是什么套路?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影视作品中,古代军队总是穿着鲜明的盔甲行军,而《荀子·议兵篇》也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要穿齐盔甲、带好武器还有三天的粮食半天行军百里,也就是50公里,今天的马拉松是4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