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年初七庆人日,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大年初七庆人日,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1/1 7:13:11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大年初七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习俗多,有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

1、占卜吉祥

根据气象判断吉凶,以卜人类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据《北齐书·魏收传》记载,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

2、家长不能教训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

3、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4、顶八卦

在北方还流行一种活动: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能坚持多久,以训练其耐心,期盼吉祥。这也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吉祥物。

5、吃素面线

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6、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7、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8、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9、送火神

有的地方,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10、登高

人日这天另外一项比较普遍的习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

11、土地庙送灯

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12、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13、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14、祀神保平安

旧时“人七日”还有许多祀神活动,这只是表明人们当时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形式。如临沂,在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单县这天送火神的活动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场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鹁鸽的红脸火神像。

15、吃七宝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标签: 春节习俗禁忌

更多文章

  • 颜氏家训: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家训鼻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家训

    在中国的历史上,家训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家训鼻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家训”的概念,同时,还是一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告诫子孙的经典家训,被奉为我国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宋代的目录学大师陈振孙

  • 【二十四节气】大寒,在最后一个节气里,等待春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十四节气,大寒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

  • 中国古建筑门楣上的匾额文化:不仅仅是装饰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筑,文化,中国

    中国是匾额文化的发源地,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匾额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扁是会意字,由户和册组成,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扁的主流形制为横长形,

  • 大寒过,年将至|冬将尽,春将始-不可错过的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习俗,大寒

    《三礼义宗》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今日17时零分迎来大寒节气。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收尾;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开端。终点连着起点,首尾相推,年岁又是一轮。一年冬去,一年春来四季有序,依此轮回常记得诗

  • 古人对抗寒冷有妙招:风度温度样样俱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人

    春日盎然,但最近天气实属奇怪,一下大着太阳,一下暴雨倾盆,前不久,有些地方突然下起了鸽子蛋的冰雹,突然转冷。现代人对于天气已经有各种对抗办法,在古代,古人们下雪冰雹天如何应对呢?装备有那些?今天跟着古建中国一起了解一下!超实用的“风帽”风帽的名字,大家很熟悉了,其实从剪裁角度

  • 中国姓氏文化暗藏的玄机:诸葛亮其实不姓诸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文化,中国,姓氏

    先来抛一个老梗。A问:鲁迅姓啥?B答:姓鲁。A曰:非也,姓周。B答:蒙我,周迅是女人,我认识。当然,这是个引子。引出了本章的话题,笑谈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百家姓”的说法,这只是虚指。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解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

  • 藏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藏族,属于,服饰,主要,从事,原始,不同

    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人种属于蒙古人种。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当时甘青一带西羌诸部已与汉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 草原上世代相传的印记文化:马烙印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化

    元代《文姬归汉图》中的马烙印蒙古文烙印元代八思巴文烙印火撑子纹烙印叉子纹烙印马烙印,打马印,蒙古语称“塔穆嘠”,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马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马烙印与蒙古民族的牧马业管理、社会生活、风俗礼仪、文化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宋朝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习俗

    ​如果你在饭局上跟人提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方想到的很可能不是李清照的词,而是一部热播电视剧,一部以宋朝女性为主角、以家族争斗为主线的电视剧。这部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三观正确,除了给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带来了追剧的快感以外,它甚至还能贴近历史,让咱们现代人从某些

  • 揭秘为何韩国要说中秋节是他们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秋节,揭秘,韩国

    每逢中秋节三天假期,欣喜的同时我们却发现,这中秋节已经被别家“注册登记”了,而且还是我们的近邻韩国,这“传统节日属谁”的话题可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就产生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