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对抗寒冷有妙招:风度温度样样俱全

古人对抗寒冷有妙招:风度温度样样俱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3/12/20 22:30:57

春日盎然,但最近天气实属奇怪,一下大着太阳,一下暴雨倾盆,前不久,有些地方突然下起了鸽子蛋的冰雹,突然转

现代人对于天气已经有各种对抗办法,在古代,古人们下雪冰雹天如应对呢?装备有那些?今天跟着古建中国一起了解一下!

超实用的“风帽”

风帽的名字,大家很熟悉了,其实从剪裁角度来说有各种各样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脑后要有披幅。所以它不算一个精确的唯一性的词,而且款式简单,没有排他性,符合特征的物或古画很早就有,但是很难说都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幅巾与此类似,但是风帽有御寒作用,所以一般是夹棉的,甚至是用皮草来制作。

风帽之所以有披幅,当然也是为了保暖、抗风(有一些风帽可能单纯就是抗风沙)。所以为了增加风帽遮挡的面积,风帽会增加一些配件或改动设计,令它可以保护前面的脖子部分。

因为风帽实在是太实用了,所以它在民间被保留得很好,我们在许多老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它。以及一些宗教里也有保留,道教有浩然巾,佛教有观音兜(也叫“风兜”),其实大同小异,俗世也使用。毕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瑟瑟发抖。

风帽。风帽也属于冬季棉帽。农村妇女一般不帽子,冬季出门时,除围围脖就是戴风帽。车青姑娘没有戴风帽的,老太太多戴风帽。风帽多系自制,戴它保温避风故名。风帽多用青大布或青花旗作面,内续棉花,脑后垂长舌形披至肩部,钉上长带系在脖子上,寒风难以侵入,戴它十分暖

甚至于我们现在在某宝的宗教用品店里还能买到。而且可以从售卖的样式中可以看出风帽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样式。

某宝宗教用品店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除了可选择的颜色真的是少了一些,但对于买一些实用又有传统色彩的服饰来说真的很有趣啦。之前《古风「斗篷」拯救计划:冬天嘛,还是要堂堂正正御寒呀!》里还介绍过很像清宫那件假两件的斗篷。

风帽+笠

风帽之上还能加帽子,基本就是出门在外的无敌状态了。别提斗篷,那个只能走路,我们无敌状态都是要骑个小驴的说!

可能是因为下雪天多少还是有湿度的,所以需要一些类似斗笠的帽子遮挡一下雪帽,免得积雪濡湿脑袋。之前也提过斗篷是可以单独只配斗笠的。

要风度也要温度的皮毛小件

以上看起来严严实实的,但实在是不仙,所以估计不太讨人喜欢。别急还有这些呢!

比如配合女性发型而出现的卧兔、昭君套以及披肩(注:其区别本号所述仅供参考,因为暂定论)。保暖程度是有所降低,价格也扶摇直上,但是好看呀!

把皮草融入在各种发髻中,还辅以首饰设计。皮草毛绒绒的样子衬得人十分娇俏可爱。

当然男士也有裹在帽子外面的皮草,就没有女性的这么变化多了。

暖手筒

冬天还有一个配件,其实算是清宫剧带起来的风潮,也就是暖手筒。

其实这个不能算,因为它和上面《金枝欲孽》里那种在斗篷上开俩洞伸手的思路一样,就是个西洋的东西。

可是它不见在越来越多古装剧里出现,在现实中贴着“古风”“宫廷”的标签也卖得特别好,究其原因除了跟风,主要是古风跟影视剧的风,影视剧跟老剧的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人不用这个是因为袖子是真的长,穿得层次也真的多,而现在古风的袖子短,且只穿一层皮。也就需要这样一个东西来遮挡一下尴尬的处境。

专用鞋

鞋子当然也很重要,种种迹象表明雪天应该有专门的鞋子,比如《红楼梦》里提到了“沙棠屐”,它们除了防寒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应该是防止雪水浸入鞋面。

日本就有雨雪天专用的草履。

而中国的种类就多了,就拿木屐来说就分成两种:一种鞋底有木齿的保暖鞋子,比如毛窝子,可以直接穿;另一种是只有半个鞋面的,可以将穿好鞋子的脚穿进去,大约就是穿了两层鞋子,进到室内直接脱掉外层鞋子就可以。

标签: 古人

更多文章

  • 中国姓氏文化暗藏的玄机:诸葛亮其实不姓诸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文化,中国,姓氏

    先来抛一个老梗。A问:鲁迅姓啥?B答:姓鲁。A曰:非也,姓周。B答:蒙我,周迅是女人,我认识。当然,这是个引子。引出了本章的话题,笑谈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百家姓”的说法,这只是虚指。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解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

  • 藏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藏族,属于,服饰,主要,从事,原始,不同

    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人种属于蒙古人种。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当时甘青一带西羌诸部已与汉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 草原上世代相传的印记文化:马烙印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化

    元代《文姬归汉图》中的马烙印蒙古文烙印元代八思巴文烙印火撑子纹烙印叉子纹烙印马烙印,打马印,蒙古语称“塔穆嘠”,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马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马烙印与蒙古民族的牧马业管理、社会生活、风俗礼仪、文化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宋朝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习俗

    ​如果你在饭局上跟人提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方想到的很可能不是李清照的词,而是一部热播电视剧,一部以宋朝女性为主角、以家族争斗为主线的电视剧。这部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三观正确,除了给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带来了追剧的快感以外,它甚至还能贴近历史,让咱们现代人从某些

  • 揭秘为何韩国要说中秋节是他们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秋节,揭秘,韩国

    每逢中秋节三天假期,欣喜的同时我们却发现,这中秋节已经被别家“注册登记”了,而且还是我们的近邻韩国,这“传统节日属谁”的话题可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就产生了极

  • 中国古代的椅子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中国

    数千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中国古代的椅子,它便是中国礼仪和等级名分的象征。在古代,只有男子才有坐椅子的权利,女子不能坐?古代的椅子,到底有哪些讲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椅子与中国等级文化早些时候,人们都是“席地而坐&

  • 揭秘重阳节登高原是避凶气?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重阳节,揭秘

    重阳节最重要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这里面其实有着与现今说法完全迥异的含义......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人的生命力极其脆弱,认识能力也受到限制,只能从某些片面局部的经验中积累所谓知识。如果得到了某种重复性,就被认证为规律,这些规律就成为禁忌而规范人们的生活。某些节日的形成和这些禁忌认知有着某种

  • 土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古,建立,部分,一个,霍尔,主要,藏族,服饰

    土族为中国西北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以及甘肃的天祝等地。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万。“土族”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昆”、“蒙古尔”,“察罕蒙古尔”,蒙古族称土族为“白鞑靼”,藏族称其为“霍尔”。藏族很早就知道蒙古尔人,东胡有一部

  • 轻捷如鹃—回纥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世纪,突厥,公元,时期,唐朝,蒙古,大将军,贞观

    回纥,是中国古代族名和汗国名,是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她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鬼方,周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两汉时期的丁零,南北朝时期的高车、敕勒、隋及唐朝的铁勒。北魏时敕勒(高车)中的袁纥氏、隋时铁勒中的韦纥氏应为同名异译,都是回纥的前身。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顿莫贺可汗请唐改称回鹃,取

  • 戈壁狼纛—突厥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草原,关系,突厥,死者,唐朝,战争,以及,蒙古

    “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突厥人原为柔然人的锻奴,有发达的冶铁技术,但以游牧经济为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