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1:16

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成语故事: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标签: 一个武帝战场为什么将军不说先生男儿

更多文章

  • 卖剑买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他们,刀剑,安抚,老百姓,强盗,渤海,百姓,有人

    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指改业归农。也比喻改邪归正。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龚遂传》。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强盗。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荐龚遂,请他去做太守。汉宣帝召见龚遂,见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长得又瘦又小的,汉宣帝怕他不能胜任,就问他

  • 画地成图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千秋,担任,形势,一边,地理,地上,交战,一代

    原意是在地上画出线路,就可成为图形,用来说明地理形势等。形容人点画之间就成文章,才能超群。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和大将军霍光的儿子霍禹都是西汉时的中郎将。一次,两人一起领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打乌桓国。战事结束后回到京城,千秋到霍府拜见霍

  • 一箭双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己,长孙,为了,使者,隋朝,公主,要求,突厥

    长孙晟(shèng)字季晟,是南北朝北周时洛阳人。他聪敏过人,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所以,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那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的首领摄图和北周互派使节往来。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都选派有勇有智的人充当使者,但傲慢的摄图对北周派来的使者大都瞧不起。有一年

  • 形容很多的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形容,东西,不过,很少,很多,比喻,计算,数量

    1.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2.不可胜数----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3.不知凡几----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4.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5.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

  •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烽火,社会,战争,比喻,不安,景象,形容,战火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

  •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喜欢喝热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

    图:爱保温杯爱热水的各路明星中国人喜欢喝热水,所以中国人喜欢保温杯。相对于惯喝凉水的欧美日韩,中国人爱喝热水的习惯显得特立独行。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上层中国,有着悠久的“喝热水传统”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自古便有喝热水的传统。此话只说对了一半。基于卫

  • 风马牛不相及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楚国,风马牛不相及,相隔,诸侯,我们,齐国,自己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力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家。齐桓公还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的旗号,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成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想显示一

  • 百步穿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树,将军,名声,常胜,射箭,一个,非常,魏国

    秦国的白起,是一位非常善于打仗的将军。由他指挥的战争没有失败的时候,所以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有一年,秦王派白起率兵前去攻打魏国。如果魏国被秦国攻下,会在多个诸侯国之间引起连锁反应,为此很多人都非常担忧。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奉命前去游说白起不要攻打魏国。苏厉设法拜见白起,向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

  • 千钧一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要求,叛乱,千钧,这样,准备,不能,现在,诸侯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刘启即位的第三年,吴王刘濞因不满朝廷逐步削弱诸侯王封地,纠集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6个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因为晁错力主削藩)的旗号,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据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记载,西汉初年着名的辞赋家枚乘,最初在吴王刘濞的

  • 从容不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它们,不是,庄子,知道,鱼儿,快乐,回答,不慌不忙

    战国时期,宋国有两位大哲学家庄子和惠子(即惠施),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天,风和日丽,庄子和惠子两人兴冲冲地来到河边散步。两人边走边聊,非常愉快,不知不觉就走到一座桥上,顿时被眼前清澈河水中的鱼儿吸引住了。两人出神的在桥上观赏了很久,忽然庄子脱口而出:“啊,看,这水中的鱼儿是多么从容自在啊!它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