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造的,比如玉帝和王太后。另一个是人变,最有代表性的是关羽和岳飞。人造神,高高在上,享受人间香火。人的变化了的神是非常接近世界的,他的神性和神性会受到世界的变化和世界的沧桑的影响。
以前封建皇帝执政时都是“真龙天子”,就连上层世界的神仙也要服从他们的命令,为他们服务。王朝一旦覆灭,立刻掉下神坛,复归于人类,甚至被泼上了盗水。中国人也习惯于崇拜神仙,虽然近年来进行了民族反思,打破了很多神话。
然而在这个反英雄时代,人们看似热衷于灭神,实则更渴望真神出来拯救世界。否则,9米高的孔子雕像怎么会突然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对面?在引起轰动和争议后,他悄悄地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中国邮政即将推出第一套关羽特别邮票;由甄子丹、姜文、孙俪主演的电影《关云长》上映后,媒体报道将有四部关羽题材电影陆续上映。还有一种说法是:审查人员认为关羽题材太多太热,想砍掉一些……一文一武一圣一帝。不管是放还是禁,都已经说明问题了。
自老电视剧《三国演义》上映以来的许多年里,在片中扮演关羽的青岛演员陆树铭一直受到社会的欢迎。所到之处都被当做“关老爷”,这甚至改变了他的事业和生活。他感到胸中有一种忠诚感。“关老爷”仿佛就站在他身后,敢作敢为,其他角色他也无法长久担当,更不用说了。
一个角色竟然对一个演员有这样的影响力,是不是很神奇?
从人到神,至少要有两个前提: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关羽异常勇猛,一生功勋卓著:杀文丑杀颜良,温酒打华雄,独骑千里,单刀赴会,七军泛滥...青龙明月风雷满,美髯飘舞无与伦比。
陈寿称关羽为三国历史上的“威震神州”。蒋兴宇先生考证说:“在整个《二十四史》中,没有一个名将有过‘升华中国’的气势。更值得注意的是‘贼或遥负羽印’,说明除了魏蜀吴之官,流民小卒、流氓无产阶级也是对关羽深信不疑,愿意为其所驱的。”
只有当他有了高超的技术和真正的技能,达到了高超的水平,人们才会确信他能保护所有人。所谓“真本事”,就是不能篡改和捏造历史。如果长期不揭露真相,那是不可能的。一旦被揭穿,你就会从神坛上掉下来。关羽的名声在经历了900多年的漫长考验和众多朝代之后,几乎是直线上升的。
公元1102年,宋徽宗先封关羽为“忠龚辉”,但六年后,他并不服气,随后又封他为“尊宁真君”、“吴勇安王”。万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封关羽为“助天护国,忠义之帝”,22年后又封他为“三界降伏大妖,神威源镇天尊,关胜帝”。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胜大帝”;1879年(光绪五年),关羽的爵位被加为“忠义之士,神武护国护民之精神,诚挚安抚褒扬玄德关盛迪君”,简直把天下的好话都加到了关羽的头上。
就这样,出现了16个皇帝,为关羽下了23次命令和封号,一个比一个高。到清代中叶,“全国关帝庙约30万座,仅北京就有116座”,居各类庙之首(《文史参考》2011年第7期)。要成为神,就要有神性,有神性的品质。关羽的性格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寄托了千千万万人的道德精神。日月可照镜,妇孺皆知,故尊他为“天下之极”。
关羽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忠”字上,其次是义、仁、勇、猛....而且“红脸赤子心”内外一致,“隐处无愧于青天”,光明磊落,人后无所遁形。任何一个成为神,被推下神坛的人,他的人格一定有很大的缺陷。他做过的事情一旦曝光,他头上的光环立马消散,百姓不耻。
关羽还活着的时候,几乎就像神一样。即使他失意或失败,也能成就千古名句,被传为美谈。如《刮骨疗毒》、《华容道·易道解曹操》、《无心荆州》、《走麦城》...如此勇敢无畏,即使被打死,也让人觉得不骄不躁,不丑不美。
杀他的人一直都很害怕和担心。孙权急忙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想把他的恐惧和灾难转嫁出去。曹操把关羽的首级埋在洛阳,孙权后来把关羽的尸体埋在湖北当阳做诸侯。曹操和孙权死后还能如此敬畏,说明关羽已经有了强大的神性。然后在各种民间传说中,他频频“显其灵”“显其圣”,化险为夷,造福民生,他的英雄力量在社会上越传越大。
人成为神,之所以能越来越成为神,是因为社会需要这个神。需要是因为缺乏。在信仰缺失的时代,关羽的忠诚成为一种难得的品质;商品社会唯利是图,关羽却是“春秋义”和“美国从前”。
当粗心、懦弱、自私成为风气的时候,关羽骨子里的勇敢和坚硬,在现代人眼里似乎只有上帝才能做到。关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他怎么可能不是神呢?他的成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应验了民意,顺应了历史潮流,这就是为什么“儒释道共尊,士工商四民共拜。”
在所有人们能想到的行业里,比如剃发、画金、制革、屠宰典当、治病消灾、驱邪、开饭店、办酱园、设武馆、建学堂、做衣服、磨豆腐脑等等。,崇拜关羽为“祖宗”或“守护神”的职业有100多种。他真的是“全能神”,全民崇拜。
这是因为他是人,是“升级版”的人,能真实反映他的理想和愿望,所以愿意拜他、求他,相信他能理解人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