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口孺子什么意思?黄口孺子典故介绍

黄口孺子什么意思?黄口孺子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66 更新时间:2024/2/4 13:28:59

刘备起兵伐吴,孙权曾派出使者求和,但刘备不应执意要替关羽报仇还要拿回荆州。当时刘备一路东上,势如破竹,孙权则任命陆逊为统帅对阵刘备。当时蜀汉正处于鼎盛时期,所以刘备根本不惧怕东吴部队,不过陆逊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能打发的人物。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黄口孺子”,就曾出自刘备之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发生在夷陵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马良、韩当和陆逊。原文如下:

却说先主自猇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忽细作报说:“东吴用陆逊为大都督,总制军马。逊令诸将各守险要不出。”先主问曰:“陆逊何如人也?’马良奏曰:“逊虽东吴一书生,然年幼多才,深有谋略;前袭荆州,皆系此人之诡计。”先主大怒曰:“竖子诡计,损朕二弟,今当擒之!”便传令进兵。马良谏曰:“陆逊之才,不亚周郎,未可轻敌。”先主曰:“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遂亲领前军,攻打诸处关津隘口。

韩当见先主兵来,差人投知陆逊。逊恐韩当妄动,急飞马自来观看,正见韩当立马于山上;远望蜀兵漫山遍野而来,军中隐隐有黄罗盖伞。韩当接着陆逊,并马而观。当指曰:“军中必有刘备,吾欲击之。”逊曰:“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今只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今彼驰骋于平原广野之间,正自得志;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吾当以奇计胜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率领其七十多万大军东征,连战连捷,很快便进至猇亭一带。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负责抵御刘备。马良将陆逊担任东吴大都督的消息告诉刘备,并提醒刘备多加提防。但刘备认为陆逊只不过是一介书生,不会是自己的对手。此后,刘备下令发起进攻。东吴将领韩当发现刘备的行踪,要求出击,却遭到陆逊的拒绝。韩当对此愤愤不平。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刘备口中的“黄口孺子”意为讥讽他人年幼无知。黄口:本指雏鸟黄色的嘴,借指儿童。孺子:幼童。指年幼无知的年轻人。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孙权命陆逊担任吴军大都督的故事情节,符合历史的原貌。据《三国志?陆逊传》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至于韩当对于陆逊战术的不满,虽然不见于史料,但也符合当时不少东吴将领对于陆逊的态度。《三国志?陆逊传》称:“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这其中提到的“孙策时旧将”自然也就包括了当时资格最老的韩当。

这有一个问题要重点说明一下,孙权为何任命年纪轻轻的陆逊担任东吴大都督呢?原因其实有两点。一是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将兵权交给陆逊,孙权非常放心。二是陆逊在之前爆发的荆州之战中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令孙权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

那么,陆逊在荆州之战期间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其中之一大家非常熟悉,便是麻痹关羽的一封信。据《三国志?陆逊传》载,陆逊接替吕蒙来到陆口后,给关羽写了一封非常谦卑的信件。这封信令关羽得意忘形,认为陆逊将继续实行鲁肃时期与自己的良好关系,于是便将镇守荆州以防备东吴偷袭的军队调往襄樊前线,此举令东吴大军后来得以顺利拿下关羽的老巢。

如果说陆逊这封信的作用是麻痹了关羽的话,在荆州之战爆发后,陆逊有一个举动直接要了关羽的命。据《三国志?陆逊传》载,关羽撤离荆襄战场后,“(陆)逊径进,领宜都太守……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陆逊的这次行动切断了关羽逃回益州的通道,令关羽走投无路,最终兵败身亡。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犹豫未决什么意思?犹豫未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54年,曹芳暗自联合李丰、夏侯玄等人准备废除司马师,夺回政权。可惜消息败露,和此计划有关的人全被诛杀。后来司马师更是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曹髦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不许回京。司马昭还犹豫不决,后来还是决定抗命率军回京,这才继续能让司马家继续把控朝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犹豫

  • 信口雌黄是什么意思?雌黄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要说一个人胡编乱造,瞎说一通的时候,都会用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信口雌黄”。这个词可以拆开来理解,一部分是“信口”,一部分是“雌黄”。“信口”的意思当然好理解,比如信口开河,也是说一个人胡编乱造,信口当

  • 言听计从什么意思?言听计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后,刘备为了将汉室继续延续下去,第二年便在成都称帝。不过汉献帝依然在世,刘备当时也比较犹豫,不知道自己顶替汉献帝究竟合不合适。最后在群臣的建议下,还是坐上了皇帝之位。当然刘备这个皇帝也就当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此后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君臣之间的关系形同于父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的一句台词,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能够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实际上古人是把君和忠联系在了一起,君让臣死,如果臣不死便是不忠,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父要子亡,子不亡视为不孝。”我们也知道古

  • 血流成渠什么意思?血流成渠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31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准备进攻祁山,曹魏方面曹真重病,所以曹睿派司马懿前来抵挡诸葛亮。司马懿在打仗方面的经验和诸葛亮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诸葛亮此后大破司马懿,使得司马懿只能退回保营,此后再也不敢主动出击。不过诸葛亮粮草出现接济不上的问题,只能选择退兵。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血流成渠&

  • 古代十大青铜器介绍,个个都是稀世珍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是从夏商到秦汉,中间足足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直到铁器的出现,才逐渐替代了青铜器。早年间,由青铜打造的器皿被认为是最精美的物品,深受各国皇室的喜爱,商朝中期,各类青铜器的品种就已经很丰富了,而且还是在器皿上出现铭文或者花纹。到了西周,青铜器发展至顶峰时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代十

  • 作威作福什么意思?作威作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去世后,曹丕改朝称帝,任蒋济为相国长史。后来曹丕给夏侯尚的诏书中,提到“作威作福”一词,夏侯尚还十分得意的把诏书给蒋济看。结果蒋济急忙觐见曹丕,并且指出曹丕这样说的不妥之处。最后曹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取回了交给夏侯尚的诏书。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就是“作威

  •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很多酒肆?宋朝人有多爱喝酒?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年间,都城汴京繁荣的一面,也是当时最真实的历史写照。五米长的画卷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房屋、桥梁建筑等。不过有人发现,《清明上河图》有很多酒肆,酒肆就是指酒馆,在画中几乎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酒肆,难道宋朝人这么爱喝酒么?其实无论是文人还是武人,大家都爱酒,而且酿酒的技术也

  •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歃血为盟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高干是东汉末年并州刺史,袁绍的外甥。官渡之战以后,袁绍逃回冀州不久便发病身亡。袁谭和袁绍又不和,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曹操已经扫除了一统北方的最大障碍,但在并州之战受到高干的顽强阻挠。曹操在荀攸的建议下使出诈降一计,成功率军击败高干。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歃血为盟”,就和此次

  • 闷闷不乐什么意思?闷闷不乐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陈登是东汉末年将领,传闻陈登从小便怀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学识渊博,智谋过人。陈登25岁举孝廉,在东阳担任县长,后来陈登向曹操献上计谋击败吕布。不过这中间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陈登原本是吕布的手下,被吕布派来说服曹操,让他支持自。结果却遭到陈登的叛变,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闷闷不乐&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