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犹豫未决什么意思?犹豫未决典故介绍

犹豫未决什么意思?犹豫未决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4/2/4 13:41:34

254年,曹芳暗自联合李丰、夏侯玄等人准备废除司马师,夺回政权。可惜消息败露,和此计划有关的人全被诛杀。后来司马师更是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曹髦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不许回京。司马昭还犹豫不决,后来还是决定抗命率军回京,这才继续能让司马家继续把控朝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犹豫未决”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和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发生在毌丘俭叛乱被平定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师、司马昭和钟会。原文如下:

(毌丘俭)前至慎县城下,县令宋白开门接入,设席待之。俭大醉,被宋白令人杀了,将头献与魏兵。于是淮南平定。司马师卧病不起,唤诸葛诞入帐,赐以印绶,加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路军马;一面班师回许昌。师目痛不止,每夜只见李丰、张缉、夏侯玄三人立于榻前。师心神恍惚,自料难保,遂令人往洛阳取司马昭到。昭哭拜于床下。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昭急欲问时,师大叫一声,眼睛迸出而死。时正元二年二月也。

于是司马昭发丧,申奏魏主曹髦。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昭心中犹豫未决。钟会曰:“大将军新亡,人心未定,将军若留守于此。万一朝廷有变,悔之何及?”昭从之,即起兵还屯洛水之南。髦闻之大惊。太尉王肃奏曰:“昭既继其兄掌大权,陛下可封爵以安之。”髦遂命王肃持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昭入朝谢恩毕。自此,中外大小事情,皆归于昭。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司马师平定毌丘俭发动的“淮南之乱”,随即病重身亡。司马昭向曹魏皇帝曹髦发丧,曹髦下旨命司马昭暂时驻扎许昌,防止东吴入侵。对于曹髦的这个决定,司马昭犹豫不决,钟会提出建议,认为如果司马昭留守许昌,一旦京城洛阳发生变故,局势将变得难以收拾。司马昭猛然醒悟,立即率军回到京城洛阳,从而彻底控制了朝政。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犹豫未决”,意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赵世家》中的“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小说中提到的司马师在许昌病逝之事,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晋书·景帝纪》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由此可见,司马师的确是在许昌病逝的。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魏皇帝曹髦下旨让司马昭留守许昌的故事情节,也符合真实的历史。据《三国志·钟会传》载:“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

为何司马昭没有接受皇帝曹髦的诏命返回京城洛阳呢?原来这是皇帝曹髦精心策划的一场试图推翻司马氏、恢复皇权的重要举动。一旦司马昭留守许昌,曹髦便可联合忠于自己的曹魏大臣向司马昭发难,以恢复皇权。可惜,曹髦的这一精心部署却被钟会识破。在钟会的提醒下,司马昭果断拒绝了曹髦的诏命,率兵返回京城,让曹髦的企图彻底破产,至此,曹魏朝政落入司马昭之手,魏晋嬗代也成为历史的必然。而作为年轻的钟会而言,他的这一次举动挽救了司马氏的命运,也因此得到了司马昭的重视,成为曹魏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信口雌黄是什么意思?雌黄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要说一个人胡编乱造,瞎说一通的时候,都会用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信口雌黄”。这个词可以拆开来理解,一部分是“信口”,一部分是“雌黄”。“信口”的意思当然好理解,比如信口开河,也是说一个人胡编乱造,信口当

  • 言听计从什么意思?言听计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后,刘备为了将汉室继续延续下去,第二年便在成都称帝。不过汉献帝依然在世,刘备当时也比较犹豫,不知道自己顶替汉献帝究竟合不合适。最后在群臣的建议下,还是坐上了皇帝之位。当然刘备这个皇帝也就当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此后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君臣之间的关系形同于父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的一句台词,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能够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实际上古人是把君和忠联系在了一起,君让臣死,如果臣不死便是不忠,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父要子亡,子不亡视为不孝。”我们也知道古

  • 血流成渠什么意思?血流成渠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31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准备进攻祁山,曹魏方面曹真重病,所以曹睿派司马懿前来抵挡诸葛亮。司马懿在打仗方面的经验和诸葛亮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诸葛亮此后大破司马懿,使得司马懿只能退回保营,此后再也不敢主动出击。不过诸葛亮粮草出现接济不上的问题,只能选择退兵。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血流成渠&

  • 古代十大青铜器介绍,个个都是稀世珍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是从夏商到秦汉,中间足足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直到铁器的出现,才逐渐替代了青铜器。早年间,由青铜打造的器皿被认为是最精美的物品,深受各国皇室的喜爱,商朝中期,各类青铜器的品种就已经很丰富了,而且还是在器皿上出现铭文或者花纹。到了西周,青铜器发展至顶峰时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代十

  • 作威作福什么意思?作威作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去世后,曹丕改朝称帝,任蒋济为相国长史。后来曹丕给夏侯尚的诏书中,提到“作威作福”一词,夏侯尚还十分得意的把诏书给蒋济看。结果蒋济急忙觐见曹丕,并且指出曹丕这样说的不妥之处。最后曹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取回了交给夏侯尚的诏书。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就是“作威

  •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很多酒肆?宋朝人有多爱喝酒?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年间,都城汴京繁荣的一面,也是当时最真实的历史写照。五米长的画卷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房屋、桥梁建筑等。不过有人发现,《清明上河图》有很多酒肆,酒肆就是指酒馆,在画中几乎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酒肆,难道宋朝人这么爱喝酒么?其实无论是文人还是武人,大家都爱酒,而且酿酒的技术也

  •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歃血为盟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高干是东汉末年并州刺史,袁绍的外甥。官渡之战以后,袁绍逃回冀州不久便发病身亡。袁谭和袁绍又不和,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曹操已经扫除了一统北方的最大障碍,但在并州之战受到高干的顽强阻挠。曹操在荀攸的建议下使出诈降一计,成功率军击败高干。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歃血为盟”,就和此次

  • 闷闷不乐什么意思?闷闷不乐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陈登是东汉末年将领,传闻陈登从小便怀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学识渊博,智谋过人。陈登25岁举孝廉,在东阳担任县长,后来陈登向曹操献上计谋击败吕布。不过这中间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陈登原本是吕布的手下,被吕布派来说服曹操,让他支持自。结果却遭到陈登的叛变,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闷闷不乐&rdq

  • 周急继乏什么意思?周急继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任峻是东汉末年屯田制的推广者,虽然他在三国的历史中不算出名,但做出的贡献却不小。当时董卓霸占朝廷,任峻集结数百人选择投靠曹操,此后曹操每次出征都认命任峻负责运送粮草。但每次发生饥荒,粮草便会中断,所以任峻便想了一个办法招募百姓屯田,此后曹军的粮库迅速丰足。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周急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