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掩骼埋胔什么意思?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掩骼埋胔什么意思?掩骼埋胔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98 更新时间:2024/2/23 16:34:53

司马昭没想到钟会竟然会背叛自己,所以得知钟会叛变的消息也是非常恼怒,后来听到竟然还有人替他收尸更是火上浇油。不过这人却说出了一番颇有道理、仁义的话,彻底说服了司马昭,看来司马昭还是能听取谏言的。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掩骼埋胔”,便出自此处,钟会和邓艾都是司马懿的得意门生,但钟会却不甘心沦为下人,想要利用蜀国完成自己的野心,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钟会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曹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主人公名叫向雄。原文如下:

文王闻锺会功曹向雄之收葬会也,召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于东市而我不问,今锺会躬为叛逆而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收葬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以此训物,雄曰可矣!何必使雄背死违生,以立于时。殿下仇对枯骨,捐之中野,百岁之后,为臧获所笑,岂仁贤所掩哉?”王悦,与宴谈而遣之。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司马昭得知钟会的部下、功曹向雄为钟会收尸下葬,于是召见他并斥责道:“以前王经被杀后,你在东市为其痛哭,我没有计较。而今钟会身为叛国逆臣,被杀之后你又为其收尸下葬。如果和我还像当初那样宽容你,那么王法何在呢?”

向雄回答:“先王以前曾经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恩德润泽枯骨。当时,为何不先占卜那些尸骨有否功过才决定是否安葬呢?大王如今既然杀了钟会,已经将其施之以法,向雄我有感于道义而为他收尸,与道义教化无关。法令在上面制定,但弘扬教化应该在下面发扬。若以此为看待事物的标准,我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可以的,又何必一定要让我背死违生而随波逐流地立身于世呢?大王将钟会的枯骨依然充满愤怒,将其抛弃在荒郊野外,百年之后岂不将被作为话柄而遭人耻笑吗?”司马昭对向雄的回答非常满意,设宴与他畅谈,之后按照礼节将其放回。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向雄口中的“掩骼埋胔”,意为葬暴露于野的尸骨。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礼记》中的““[孟春之月]掩骼埋胔。”

这个成语故事中提到的王经和钟会,都是司马氏家族的敌人。王经当年曾参与曹髦刺杀司马昭的图谋,后来被杀。而钟会更是在灭亡蜀汉之后举兵叛乱,最终也死于司马昭之手。因此,司马昭对向雄先后为两人收尸的举动非常不满。

不过,向雄的回答合情合理。王经和钟会都曾经是向雄的上司,不问缘由为上司办理后事或表示哀悼,在当时被称之为“义”,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故此,当向雄说清楚这么做的理由后,司马昭对向雄的这种品德也非常欣赏,也是英明豁达之举。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魑魅魍魉是什么?魑魅魍魉都是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魑魅魍魉”这个词,这几个词都不是常用字,或许拆开来,任何一个字拿出来,都有人不认识,但是合在一起,很多人都知道应该怎么读。这几个字都带有“鬼”,也能够比较容易地猜出意思,大致指的就是一些神话传说当中的鬼怪。不过,这些鬼怪你知道都长得

  • 言语饮食什么意思?言语饮食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董卓扶持汉献帝刘协上位,之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朝中的实际掌权者。当时有很多人都计划除掉董卓,挽救汉室,曹操都曾暗杀董卓,只是失败了。当时有两位名士也计划暗杀董卓,但还没出手计划便提前泄露,导致被抓入狱。后来其中一人在狱中自杀,还有一人言语饮食反而活了下来。这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

  • 诸葛诞以寿春叛,文帝奉魏帝出征全文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诸葛诞以寿春叛,文帝奉魏帝出征”这句话的翻译,其实也还是挺有趣的,因为问的人很多了,但是有的人能翻译对,但是有的人却不能翻译对,所以其实还是比较混乱的,其实混乱的地方就是出现在时间轴上面了,因为有的人把三国历史搞到晋朝上面去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怎么翻译我们

  •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含注音拼音)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龟虽寿》其实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首诗词了,其实如果不说他的作者是谁很多人还是会觉得这首诗词也就那样,但是如果告诉你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曹操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首诗词真的是超级厉害了,所以就成了经典了,最近不少的网友都说了,要《龟虽寿》的原文和翻译,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吧!龟虽寿原文龟虽寿作者/曹操神

  • 偃旗息鼓什么意思?偃旗息鼓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赵云虽然被称为常胜将军,而且还是五虎将之一,但他的真实军事能力一直备受质疑。主要是赵云从来没有像关羽那样,独自领兵打过胜仗,而且击杀的敌人多半是小卒,出名点的也没有。其实赵云算是一直被埋没的人才,他的忠心和刚正不阿的性格无人能够比拟,但刘备一只都是把赵云当做自己的贴身保镖用,所以他也没机会展示自

  • 中秋节吃什么?古人的中秋节美食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很多人想必已经返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了,毕竟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团圆”气息的节日里,人多才热闹。而说到团圆,中秋美食月饼自然就被赋予了这样的含义,但是中秋节却绝对不仅仅只有月饼这一种吃食,中秋节从唐朝开始发展至今,也有一千多年了,爱吃的古人绝对不会只分一个

  • 不省人事什么意思?不省人事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黄忠老当益壮,60岁加入刘备,还能屡获战功,实在令人敬佩。不过黄忠在演义和正史当中的结局并不一致,演义里,黄忠同刘备一起伐吴,最后战死在沙场之中。而正史里,黄忠是在夷陵之战之前就已经病逝了。“不省人事”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就出自于黄忠。黄忠大器晚成,好在让后人知道了他的威名,

  • 古代的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总说“半斤八两”,用来表示双方的实力相差无几,然而按照惯性思维,半斤是五两,与八两相差自然很多,怎么会差不多呢?实际上,在古代,一斤并非是十两,而是十六两,因此半斤八两就是一样的意思了。但是,为什么要将一斤定为十六两?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智慧?还有我们使用的筷子,为什么要定

  • 月饼到底切不切开吃?南方人和北方人吃月饼有哪些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南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的确存在很多差异,但没想到吃月饼这个问题上竟也出现了分歧。一位南方的小伙伴说吃月饼要切开以后再吃,而北方朋友说现在都是小月饼还用切么,直接一口就没了。那吃月饼到底用不用切呢?感觉一般还是根据月饼的大小来决定的吧,小编作为南方人吃月饼也从来没切过,以前的月饼的确会送刀叉

  •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有什么关系?两本小说竟藏有这样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创作于明代,其实这两本小说都属于神魔小说。只是封神演义将整个天庭的体系构造了出来,西游记则是把重点放在了孙悟空身上,还有后面的取经之路。那这两本小说有什么联系么?其实神仙都是那几个,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位类似孙悟空的人物,叫袁洪,他们都是猴子。只是袁洪的下场要比孙悟空惨多了。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