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整个汉朝经历了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时刻。此时天下连年战乱,同时这个时期又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汉朝经历了最严重的旱灾。
但是,在百姓穷困潦倒的时候,朝廷里的官员和皇帝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平民想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皇帝只想吃喝玩乐。最后,道士张角利用宗教信仰成功发动了“黄巾起义”,整个汉朝一度陷入战乱。
虽然黄巾起义很快被东汉平定,但可怕的是,东汉末年英雄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东汉朝廷根本控制不了当时的军阀,所以初步形成了这种混乱的局面。
东汉末年,对中国人口是非常大的打击。俗话说,十个里没有一个,但实际上现实比这残酷得多。东汉鼎盛时期三国人口5000万。到东汉末年,三国总人口只有900多万。可以说,有4000多万人直接死于接连不断的战争。
但西晋时,太康重新调查人口,发现全国有近2000万人。要知道,三国距离西晋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人口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居然恢复到了一千多万人。要知道当时的西晋并不太平,与东吴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北方还有秦亮之变。而且在古代我们也知道人口生育率极低,那这一千万人怎么突然就靠上了呢?
三国时期的一个特例:隐藏人口
当很多人认为蜀汉灭亡的时候只有94万人,而这94万人要养活一支10万人的军队,按照古代人口和生存发展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的时候就实现了。
因为这意味着10个人要养一个兵,而这10个人还包括老人、小孩、女人等。,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蜀汉是军国主义的。在经济和农作物都不发达的古代,如此军事扩张军备确实是死路一条。
但事实上,根据许多专家的统计,94万人并不是蜀汉的全部人口,因为有些人是隐藏的,这些人没有被统计在内。你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有些人成了别人的奴隶或奴隶。三国时期,奴隶或奴隶属于官僚集团的私有财产,所以这些人不算在内。
当时很多人都有藏奴的习惯。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言和,他一个人就藏了几百户人家,但这些人口当时并没有统计在内。
同样,吴栋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吴栋北伐屡战屡败,因为这是当时的风气决定的。
虽然江东的孙氏名义上是江东之主,但江东的军队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这些世家大族安于现状,因为北伐对他们来说无利可图,所以不支持孙权等人北伐,所以江东北伐一直是江东士族的拖累。
所以,这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因为隐藏了大量的人,所以根本没有统计。据网友和专家分析,当时贵族家庭隐藏的人口接近百万,也就是说,蜀汉明面的人口是94万。事实上,蜀汉的人口将近200万,同时期的曹魏和吴栋也是如此。
西晋时期,金武帝为了让金朝迅速恢复元气,在当时多次颁布诏令释放奴隶,于是西晋人口就像大爆炸一样。本来三国只有900多万人,到了西晋一下子增加了1000万人。
司马炎的移民政策
除了隐藏人口,晋武帝当时还专门颁布了几项法令,其中一项就让西晋人口迅速增长。这是当时的移民政策,允许长城外的胡人迁入长城内。
事实上,北方胡人的移民政策始于汉代。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去探匈奴后,匈奴已经被削弱了。经过多次打击,到汉武帝宣帝时,它被分成两个匈奴部分。
当时北匈奴继续西进,南匈奴一部分留在当地,一部分南下中原与中原人通婚。
从东汉开始,当时有近百万人南下中原。当时据说由于连年战乱,魏蜀吴和三方都急需游牧军队来扩充军力。
比如曹操把当时的匈奴分为五个匈奴,安排在并州地区,并派官员管理这些匈奴。而蜀汉则大规模开发华南,因为华南民风彪悍,男人天生骁勇善战,开发好华南可以扩充军力;二是也有利于后方的稳定;吴栋也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兵力不足,就去山越招募年轻人,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因为有了三国和东汉的教训,晋武帝司马燕答应了当时朝臣的要求,让塞外的胡人迁到西晋,妥善处理这些胡人,进行登记。
由于大规模的移民潮,因三国之乱而损失的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补偿,有助于当时的西晋迅速恢复元气。但由于大量胡人的加入,当时的胡人和汉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成为西晋灭亡的导火索。
所以以上就是为什么三国时期只有900多万人口,到了西晋,居然成几何级数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