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大将军,统率燕、秦、韩、赵、魏四国的军队。齐王得意忘形,忘了白。一开始他没想到燕国会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齐国。发现燕国军队已经入侵齐国,便急忙任命图什子为将军,率领国军主力渡江,西进击退敌军。结果吴国联军进攻,齐军一触即溃,一败涂地。燕国的军队在的指挥下,一路追兵,直到齐国的首都临淄。齐贵王见临淄孤城难守,便逃往聚义,坚守住。
乐毅攻下齐国都城临淄后,又攻下齐国七十余城,也就是五国割据齐国,从而基本占领了齐国的领土。值得注意的是,五国伐齐时,楚国并未参与,即只有燕、韩、魏、赵、秦共同攻打齐国。那么,问题来了,楚国为什么不参加“五国伐齐”呢?楚打的什么算盘?
首先,五国伐齐时,楚国不但没有加入联军,反而出兵救援齐国。当五国被齐割据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的儿子楚庆王项。自楚怀王以来,楚国已经衰落。当然,这主要是拜秦国所赐。就五国而言,虽然燕国是直接受益者,但秦国也能够削弱强大的敌人齐国。于是,在乐毅,楚襄王派了一位名叫直哉的军事将领去援救齐国。
直哉(?-283年前)一部《卓齿》《戚齿》《丧齿》作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将军。楚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燕在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击败齐国都城,齐王逃亡。受楚襄王之命率军救齐,被齐卓王任命为齐襄王。从齐王的角度来看,借助楚国的军队恢复齐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最后的结果是,直哉杀了齐王。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可能是因为齐贵王骄横跋扈,对楚将军直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导致后者一怒之下将其杀死。
当然,也可能是直哉意识到齐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领土,难以收复,所以除掉了毫无价值的齐王。齐王孙嘉杀死齐王后,举起手臂大喊,带领众人杀死了直哉。对此,在我看来,通过直哉的行为,可以发现楚国对齐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即楚国起初并不希望齐国灭亡。因为齐国的灭亡,秦国和齐国对峙的格局将被打破,从而使一家独大。
《韩非子内藏》中记载:“只是当侯强,而当侯欲立秦为帝,齐国不能。因为他请齐国做东帝,就能成功。”
公元前288年,秦国宰相魏冉率先提议,让秦国的赵浩棋当皇帝。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打击周边国家,秦国的赵浩棋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同年十月派魏冉到齐国,劝说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在五国伐齐之前,秦和齐作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一度被称为东西方帝王。而五国伐齐后,齐国衰落,秦国没有对手制衡,自然是楚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