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百家争鸣。各国人才纷纷前往各国,企图游说国王任命他们的想法,以此扬名立万。苏秦如此,张仪也是如此。在重用人才方面,秦做得最好。所以秦国最终统一天下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蚂蚁尚且苟且偷生,何况各国诸侯?
如果说战国中前期,秦国统一天下的意图并不明显,各国无法同心协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战国后期,秦国接连吞并楚国和赵国大片土地,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各国为什么不放下成见,联合起来反秦?
三战导致六国都城对秦的消耗殆尽。
战国时期,有四个国家位于边疆,分别是秦、赵、齐、楚。因为在边疆,所以可以扩张地盘,获取资源(齐国靠海也是一样)。
例如,战国早期的霸主郭玮有能力压垮其他国家,但它永远无法向外扩张。因为是在中原四战之地,最后疲惫不堪,被齐国拉倒。
的确,秦一路上遇到了这三个国家。正是通过打败这三个国家,秦国最终统一了世界。这三场战争分别是五国伐齐、颜雍战争和长平战争。
五国伐齐
自从齐国把魏国从霸主的神坛上拉下来之后,它的威望与日俱增,而随后的徐州襄王更是奠定了齐国东方大国的地位。此时的齐国已经成为继魏国之后与楚国并列的大国。相比之下,正是秦国的崛起和魏国的衰落,才让秦国有了东去的资本。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也迅速强大起来。所以齐秦之间迟早会有一场战争。
很快,齐敏国王提供了一个机会。齐敏国王的傲慢和四处树敌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纵横切割运动开始了。
五国联军打败齐国军队后,开始陆续返回各国。谁能想到,乐毅抓住了这个机会,连齐国70多座城池都被控制了,差点灭了齐国。田单虽然带着火牛阵回国,但是齐的遗产被洗劫一空空再也无法崛起。
晏与雍之战
齐国衰落后,楚、赵还有相当的实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加国家的实力,秦王赵翔决定进攻楚国,楚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士兵战斗力弱,是最好的攻击目标,于是有了这场战役。
晏雍之战,秦国大将攻打楚国的两个都城晏、雍,使楚国元气大伤,并吞楚国大片领土,大大增加了秦国的实力。要知道燕国和郢国一直是楚国苦心经营的地方,地位不亚于周王室的濠井和洛邑。秦国入侵燕国和郢国,不仅获得了楚国的大量物资,而且破坏了楚国在西方为秦国布下的防线,意义不大。
最重要的是,它还在楚国获得了大片土地。战国时期,土地就是人口和粮食。经此一战,楚国引以为傲的领土优势也丧失殆尽,实力大为削弱。
长平之战
赵趁中原征讨之机,默默积蓄实力,引起了秦国的恐惧。放眼当时的六国,能威胁秦国的只有赵国。
所以此时的赵可以说是秦国统一的最后一道障碍。于是,长平之战爆发了。
在长平之战中,赵和秦反击,用赵括代替廉颇。而赵括因为经验不足,中了田雷的计,最后把40万大军拱手让给了田雷。
害怕赵叛变,把他们都杀了。而赵,损失了这么多士兵,根本无法与秦抗衡。史书记载,当时赵所有的青壮年都死了,只剩下老弱妇孺。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六国根本无力抵抗秦国,联合起来也是徒劳。
经过这三场战役,山东六国无力抵抗秦国。从地缘上看,占据整个中原半壁江山的秦国,在体制上占优势的秦国和山东,如何抵抗,又如何抵抗?
有人说邯郸之战的胜利可以证明一切。我不否认秦国在邯郸之战失败了,但是邯郸之战距离长平之战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秦国的元气根本没有恢复,只是因为将领之间的不和才失败的。但是凭借秦国的制度优势,秦国的韧性远远强于山东六国,就算消耗掉,山东六国也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