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春秋战国没有农民起义的原因,春秋战国为什么要打仗

为什么春秋战国没有农民起义的原因,春秋战国为什么要打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85 更新时间:2023/12/25 23:02:36

春秋战国持续了六七百年,期间战乱不断,战场上经有几万几十万的军队阵亡。如果说秦国后来因为武功而争霸,那么这个时期的任一个国家都是尚武国家,都有争霸的机会。在这个武侠的时代,我们很少看到什么民间起义,或者说有的只是散贼聚山,并不是起义,也不是当时的诸侯国直接对抗。这些小偷只是被逼生活的好公民,最后选择了一条自己不愿意选择的路。

但是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全民尚武的时代,我们却从未见过一次来自民间的农民起义。似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都是和平安宁的。当时的诸侯国尊崇皇帝,皇帝凌驾于他们之上,享受着世间万物的供养。其次,诸侯供养皇帝,然后臣民供养诸侯国,老百姓包括农民的子女都要诸侯国纳税。

对于农民的压迫,这是一层一层的。另外,当时战乱不断,征兵不断。很难说普通农民的孩子以后会比任何时代的农民过得好。这些农民没有在中国发动起义,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春秋战国可以说是刚刚从奴隶时代进入封建国,从奴隶时代的多部落单州国家发展到封建时代的多州单州国家。奴隶时代的高等级贵族完全可以依靠奴隶的供养来满足要求,但是在一个疆域更加广阔,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时代,一定数量的奴隶是无法供养高等级贵族的需求的。

导致单一的奴隶支撑的经济已经严重落后,于是更多的工业成为可能,手工业、工商业等行业逐渐发展起来。根据史书传世的记载和今天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殷商时期,中原人还在讲物物交换,殷商始祖王海驾着马车到北方交换货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其中各国首都都是重镇,如齐国的临淄、魏国的大梁、秦的咸阳、楚的杜英等。这时,单纯的奴隶不再是奴隶,而是分为农民、工匠等。

不同行业的出现,两次划分了这个时代的奴隶。真正的奴隶少之又少,也许只是躲在深宫的后院,主要为皇帝和地位较高的贵族服务,其他的奴隶则变成了被称为普通人的人。这些庶民摆脱了最低等级奴隶的地位,被称为所有的自由民。他们住在城市里或城市周围,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如果这个时候发生起义,那肯定不叫农民起义,而是老百姓起义,因为“农民”这个称谓还没有真正定下来。

有一点,这些老百姓有一个义务,就是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必须服从国家的安排,就是必须主动报名参加国家的战争,而且有严格的数量限制。比如一个家庭有两个男人,至少其中一个会参战。一般来说,十岁以上的孩子会参加这项服务。也就是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岁以上的男性都被国家征召入伍了。如果他们要发动起义,就只能带上母亲,组成妇孺大军。显然,这种起义军,即使有,也不可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前半叶,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受教育的机会的。他们世世代代延续着祖先的传承,也就是生来就是贱民,也就是为那些身居高位的贵族服务。他们每天能做的就是早上起来,面对太阳,然后工作休息,仅此而已。机械重复的生活抹杀了他们解放思想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老百姓除了干活,基本没有其他技能。他们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可能,甚至没有机会参与早期的正面战场。春秋战争时期,居住在都城外的老百姓,大多服役时只能承担简单的任务,就是运粮运草。能拿起武器冲锋陷阵的,一是生活在国家首都的老百姓,二是有贵族血统的孩子最好。所以这些庶民可以说是绝对的底层。

面对战场,这些老百姓往往如同行尸走肉,根本没有反抗的可能,就是任人宰割的鱼。即使他们有强壮的身体,他们也缺乏独立的意识。如果真的要打电话,他们连寻求“羊群效应”的勇气都没有。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几乎年年有,大大小小的战争已经消耗了他们极大的精力。在战场上,不是受伤就是死亡。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整天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让他们起义,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笑话。

更多文章

  • 世袭制从什么时候开始,本质是什么制度,世袭制是什么时候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世袭制是什么意思,世袭制介绍

    “世袭制”是古代国王去世或退位后,皇帝的九五计划转移给后代的继承制度。世袭制是指姓名、爵位、财产按照血缘关系代代相传,主要包括“家族”的继承、诸侯国的继承和天下的继承。统治君主也承接,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是直系,有的是兄弟传兄弟,有的是叔侄传。有的是国王的命令。杀王夺位,劫班夺权,谋权篡

  • 为什么春秋战国后在没有出现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夏商周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周是的天下共主,却无力控制封建诸侯。曾经诸侯并立,经过500多年的战乱,秦国终于剿灭六国,完成统一。那是一个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大动荡时期。甚至一些小国在失去周王室的保护后,也像薰衣草一样死去了。在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那些不受周朝控制的少数民族为什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这么多诸侯国,周朝为什么这么多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朝为什么封那么多诸侯国,周朝分封诸侯国

    周王室加上诸侯国的领土面积约为340万平方公里,但周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土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战国时期,周王室只有洛阳及其周边百里之地。周王室分封诸侯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保卫王姬,二是扩张领土;凡是新开辟的诸侯国领土,名义上都属于周朝。周朝建立后,以“兴亡国,继绝世”的王道治国。除了夏商分封的诸侯国,周朝

  • 为什么周朝能统治800年,周朝为什么能统治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为什么能统治800年,夏商周历史

    自从大禹的儿子建立了夏朝,公天下就变成了私天下。每个朝代的建立者都希望世世代代都是一家人,但没有一个做到。从历代王朝的统治时间来看,西周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享国791年,32代37王,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长的朝代。虽然公元前771年濠江失陷,西周灭亡,但历史在周平东迁后立即进入东周,似乎中断了

  • 长安什么时候成为都城,长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安什么是有成为成熟的城市,周镐京介绍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长安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蓝田人在100多万年前就在这里建立了定居点。早在西周时期,长安就被公认为濠井,长安城开始成为一座成熟的城市。濠井,又名潭丘,原是沿潭河而建的两座规模较大的城市。风水西称坛井,风水东称濠井,史称“唐傲第二京”,分别由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建。但习惯上将这两个城市

  • 西周为什么定都长安,西周为何定都镐京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安对西周的建都有什么影响,西周定都原因

    长安作为首都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就把长安定为都城。只是那时候的长安不叫长安,叫濠井。濠井,又名潭丘,原是沿潭河而建的两座规模较大的城市。风水西称坛井,风水东称濠井,史称“唐傲第二京”,分别由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建。但习惯上将这两个城市视为一个城市,因为它们承担了不同的角色。西周晚期,坛京在祭祀

  •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战国韩国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七雄之韩国简介,夏商周历史

    韩国(公元前403- 230),先秦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与魏、赵并称为三晋。国君是姬姓汉,是晋国大夫(晋武帝之叔)韩武子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汉、赵、魏三国大夫,为晋阳之战,灭了智伯荀药,瓜分了晋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位博士得到周威烈王的认可,正式跻身诸侯之列。高丽建都于杨寨(今

  • 魏国是如何崛起的原因,魏国是怎么衰弱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国是如何崛起的,夏商周历史

    郭玮(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嵇姓魏,出自之子毕。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和韩康被分入晋。公元前403年,魏和赵、韩一起,被活着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第四次世界大战的中心战场,成为战国时代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把黄寨作为改革弊端的舞台;

  • 燕国时期,燕国的历史发展简述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燕国的历史发展,夏商周历史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是周朝周王室的诸侯国之一。它的祖先是召公,周朝的宗室,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季氏为燕召公至颜地。7世纪前,燕国扩张至河北北部和辽西,吞并蓟州后,建都蓟州(今北京)。燕国只有822年。在前323年,宜颜是国王。前316年,爆发了燕国

  • 赵国怎么灭亡的三大原因,赵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夏商周历史

    赵(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嬴姓赵。赵国始祖赵复是商朝名臣费廉的次子。继嵇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被封于赵城,封为赵。经过二十多代,赵传到了赵简子的赵阳和赵襄子的赵武煦。赵阳在晋国打破了满清六朝的格局,赵武煦抗击智、汉、魏的围攻,建湘确立了赵国的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