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475-221),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是齐、楚、燕、汉、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那么他们的资本在哪里呢?
林子
齐国是周朝东方最大的国家,是“五霸”之首,春秋战国“七雄”之一。因此,临淄作为其首都,在历史上极为繁荣。分为人民居住的大城市和君主居住的小城镇,两个城市相连,周长21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13个城门。城市主干道纵横交错,呈“井”字形排列,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城外有许多先秦墓葬,如田忌墓,葬有齐国六位君主。
东周临淄人物傅盛。孟子是齐王的客座大臣。庄子曾被齐卓王聘为摄影。战国时期,临淄设立夏姬龚雪,吸引百家争鸣,讲学论道,著书立说。荀子是夏姬的祭酒之一。还有李炎、宋硕、殷闻、彭蒙、田骈、沈导等。在这里学习,号码是夏姬学校。当时的临淄濒临渤海,有鱼盐优势,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各种冶炼铁、铜、铸造钱币、制造陶瓷和纺织品的作坊遍布全城。临淄作为齐国的首都,延续了800多年,直到被秦国所灭。
姓
郢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楚国的都城。它位于湖北省西部,在荆州市荆州区以北约三公里处。建国初期,楚国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争夺汉中,迁都郢,然后东移。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应在济南市)到公元前278年,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大将白起率兵攻郢都,楚迁都陈,411年,郢为楚都。
季承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燕国宗室称龚宇,定都季承(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刘立河),这是北京建都的开始。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个城市在空之前就繁荣起来了。燕昭王时期,燕国都城形成了“三都”体系,即季承、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舞阳城。除了首都之外,燕国的一般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襄平(燕东郡所,在辽宁省辽阳市老城)。
新郑
韩国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定都杨寨(今河南禹州),后于郑灭后迁至新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后汉书·光武帝纪》注:“汉,山之名。丹,动手吧。寒山到此结束。城市的人物都是从城市来的,因为名字。”它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春秋时期,邯郸就一直是各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先属魏,后属金。从公元前386年,赵从中牟迁到邯郸,到秦灭赵,已有158年。秦灭赵,设邯郸郡。
横梁
大梁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首都。
365年前,魏惠王迁都于此并建城。为了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梁(今河南省临汝县)相区别,取名“大梁”。又因城北有人工沟渠疏浚水面(或疏浚仪渠),故称疏浚仪渠。魏三年(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军攻打魏。引河沟水灌溉大梁城,但三月,城变坏,魏投降,魏灭亡。秦在此置均邑郡。
程池遗址位于河南开封市地下,距离地表12米多,具体范围尚未查明。据考证,应该与现存的开封城重叠,略偏西北。
咸阳
350年前,秦孝公从溧阳迁到咸阳,在那里建了一座厢房和一座宫殿。秦始皇模仿六国建造宫殿,使咸阳成为一座宏伟的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