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外戚干预政治的现象非常严重,西汉和东汉都是因为王莽和季梁的干预而最终灭亡的。
在古代,外戚干预政治并不少见,但像汉朝这样,因为外戚干预政治而导致整个国家灭亡的情况如此严重,在各个朝代都不多见。
外戚之所以在古代屡见不鲜,是因为古代帝王的寿命大多很短,帝王还没等诸侯长大就去世了。或者虽然皇帝也有年长的王子,但这些年长的王子并不是长子。或者是因为皇帝本人不愿意放弃皇位,不愿意立皇太子,然后突然去世,等等。总之,古代皇帝年轻就被推上皇位是很严重的。
因为年轻的皇帝,自然会把政权交给太后。太后是女的,要想真正在朝中发挥作用,就让家人掌权。这样也造成了外戚干预政治的现象。
然后,历史上有很多小皇帝。为什么说汉朝的外戚最严重?
历史上除了汉朝以外的其他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外戚干预政治的现象并不严重?
当然,秦朝没有外戚。秦始皇连皇后都没有,怎么可能允许外戚在宫廷中发挥任何作用?
在唐初和中唐时期,还有孙昌戊己和武则天的家人,他们在朝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武则天夺权后,侯伟的夺权企图,武三思等人在朝中的作用,唐朝很可能陷入外戚轮番干预的漩涡。
但是,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安史之乱”的最终平定,相当于整个唐朝政权的重新洗牌。这次改组也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结构。在早期,外戚和贵族控制政治事务的土壤已经丧失。所以,财团干预政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清初的政权结构是君臣议事制,没有空外戚办事的余地。就连掌管国事的大臣,为了控制权力,也强迫努尔哈赤的妻子阿巴海与努尔哈赤合葬。在康雍三朝中期,天皇的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巩固,朝鲜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皇权抗衡。因此,外戚干预政治的现象就更加不可能了。
比如外戚的需求图和试图有所作为的隆科多,先后被康熙和雍正打压,外戚成不了气候。后期皇帝衰弱,外戚崛起,催生了慈禧这样的后宫。但慈禧只是个后宫官员,依然不让外戚在朝中有所作为。
外戚干预政治的现象在明朝受到的打击最大。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诸侯的嫔妃都要从民间抽签选出。这些参加选秀的女性不可能有朝廷大臣的背景。这样一来,这些后宫,他们的父母自然就没有权力和影响力了。由于缺乏权力和影响力,自然无法在帝国政治中发挥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朝代,整个朝廷都是各种势力相互竞争的结果。除了皇权,朝廷中的政治势力还包括权臣、后宫、外戚、宦官等等。这些力量相互作用,相互争斗。当一种力量强大时,另一种力量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外戚在汉朝会扮演很多角色呢?
汉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股力量融合在一起,所以这两股力量融合在一起的一股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这两个力是什么?这是权臣和外戚的结合。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权臣往往是外戚,外戚往往是权臣。
夏商周时期,朝鲜很多大臣其实都是皇亲国戚。但秦始皇大一统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改革,皇室在朝廷中无法发挥任何重要作用。汉朝建立后,由于吕后再次镇压皇室,很多大臣主要来自外戚。
例如,霍光是汉朝的第一任大臣。他实际上是第一个配偶,他的女儿是宣帝皇帝的王后。虽然在霍光死后,汉武帝宣帝清洗了霍家,但是外戚,也就是大臣们的这种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到西汉末年,外戚为权臣或权臣为外戚的现象更加严重。王莽既是外戚,又是权臣。东汉末年,季梁既是外戚,又是权臣。
由于汉朝两大势力联合,汉代外戚干预政治的现象尤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