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欢欣鼓舞的,但也有人不满。
第一个不满意的人是刘邦。
早在分封制之前,项羽和范增就对刘邦的问题有过几次研究和讨论。范增认为,巴、蜀两县道路艰难,原是游民聚居之地。让刘邦去那里,不被控违反协议,困住刘邦这条恶龙。项羽这次听了范增的意见,封刘邦为汉王,去了鬼会担心的地方。
为了双保险,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把汉中的土地分成了雍(张寒)、赛(司马欣)、翟(董昆)三个国家。他们夹在刘邦和王祥之间,意在让他们抵御刘邦以防不测。虽然项羽上次在鸿门宴上因为仁义放了刘邦,但看到他的小包还是说明他对刘邦还是有足够的警惕和警惕的。
刘邦虽然因故未能亲自出席英雄大会,但还是在第一时间听到了消息。刘邦不是傻子。他一眼就知道项羽的阴谋诡计,一怒之下会想尽办法找项羽算账。
打仗是武将的专长,刘邦的行动立即得到了樊哙、周波、关颖等人的响应。萧何在关键时刻介入。他拦住了刘邦,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力,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王(刘邦)根本不具备与项羽抗衡的实力。现在和别人玩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后张亮也出手了。一挥手,无数的金银珠宝被抬向项伯。我们以前见过项伯是什么样的人。收到好处后,他想:反正这天下是我项家的,多分少分都不容易。
项羽虽然残忍,但对家族中的长辈非常尊敬。面对项伯的求情,他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于是,项羽便在巴、蜀之外,又封汉中郡给刘邦。就这样,刘邦心里虽然还是不情愿,但也稍微平衡了一些。
第二个心怀不满的是楚怀王。确切的说,是时候叫他义弟了。项羽把陈县那片荒凉荒凉的土地给了义弟,意在让义弟从此退隐山林,不再过问天下事,成为真正的“隐帝”。但义弟风华正茂的时候,怎么可能愿意一辈子隐居空森林?但此时项羽的命令不能违背,只能叹口气继续赶路。
因为不想早早去荒野,他走了一段路,休息了一会儿,过了几个月才到达长江。就在他被眼前的一幕激发灵感的时候,一群水贼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船上。水贼也没多说废话。他们先砍了义弟的头,然后抢了他们的金银珠宝就走了。
乍一看,这是一起突发的哄抢事件,但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果你抢劫,你抢劫。人家不反抗,哪里能先杀人再抢东西?况且当时义帝落魄,衣衫褴褛,老土,只有几个便衣跟着他到死。那些偷水贼怎么可能一眼就看出他们是有钱人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场有情节、有计划的“抢劫”。这一切都是九江的王干的,项羽是幕后主使。后来英布投靠刘邦时,根据他的口供,项羽让他假扮成水贼,在义帝过河时杀了他。他刚刚被项羽加冕为王,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不得不做出如此不仁不义之举。
项羽杀义弟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当初选西入关中时,他和汉王都想去,但楚怀王最终选择了刘邦,这让他感到苦涩。
第二,进入关中后,汉王主动把咸阳割让给项羽,义帝却固执地坚持要按承诺去做。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谁就和他对着干。
第三,给他一条生路,他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吊儿郎当。既然不想给你生路,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其实就是怕大睡)。
后来项羽让英布刺杀义帝后,项羽又被控一罪。
第三个是陈郁。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张耳被封为常山王,而陈郁为什么没有被封为王?
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张耳和陈郁在那些日子里已经忘记了对方,他们从出道就一直形影不离。虽然因为救巨鹿而反目成仇,但陈郁在巨鹿之战中并没有太大的贡献和付出。他成功地牵制了秦军,然后写了一封漂亮的信让张寒投降,最后让张寒向项羽的革命军投降。既然张耳已经被分封,陈郁却没有,这毫无意义。
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参加英雄会议。项羽分封的时候,天下英雄为了封一个好地方,多封一方土地,不得不玩点花样。
就像现在一些腐败分子想谋个紧俏的工作什么的,大多都是亲自出马,找朋友找关系,然后给人民币送礼。当时的分封也是一样,张耳的很多朋友都在项羽面前为他说话,这给张耳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得了不少好处,封张耳为常山王是理所当然的。而陈郁为人正直,再加上阅历浅薄,哪里知道在官场上干这一行,再加上他没有亲自去参加英雄会,所以他自然被日理万机的项羽“忽略”了。
事后虽然有人提醒项羽不封陈郁而封张耳是不对的,但项羽只说了一句“把南皮周边三郡封给他”,算是解决了这件事。人家都有封号,他却只有三个县,这是什么样的王?陈郁非常生气,他发飙了。只是他身体太弱,不敢向项羽摇旗呐喊。
我暂时不敢反对,但不代表我不想反对。这里已经有不安分的因素了。
第四个不满的是辽东的王汉光。
韩光本为太子,如今被项羽封为辽东王,所以不肯去辽东。他的祖先世代居住在颜地。他怎么会愿意离开颜地呢?项羽分封的时候,一定忘了每个人对故土都有一份特殊的眷恋。不去就是违规,同时惹恼了项羽和臧茶。
臧茶本来是燕国的大将,但是他打败了楚国的赵有恭,后来又为项羽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韩光不去辽东,做太子也没用。这时,他看出项羽似乎对韩光不满。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率领大军偷袭韩光。韩光哪里料到会有自己人杀他?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刀下鬼。
火并韩光,项羽居然夸臧茶,除了封太子,还封为辽东王。项羽的纵容很快被其他诸侯效仿。后来就导致了齐国三王对项羽的矛盾和反对。
这时,第一个主角刘邦同志在去汉中的路上又在发牢骚了。